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ling effects of forest belts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in Taihu Lake area,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金林 侍璐璐 张爱国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3-216,251,共4页
Taihu Lake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rea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 large quantities greatly aggrav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is area, and water pollution ... Taihu Lake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rea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 large quantities greatly aggrav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is area, and water pollution has worsened to an unbearable condition. Two sampling farms (respectively 1 hm2) under rape-rice rotation and wheat-rice rotation were selected as studied ecosystem and a 5-yr-old Poplar forest and 8-yr-old Metasequoia forest were chosen in the selected areas. By collecting sample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in water, crops and underground of forest, the transfer and loss of N and P (main water pollutants) in faming ecosystem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forest belts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nsfer and loss of N and P vary with means of rotation, types of crops and the amount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Buffering forest belts betweens farmlands and ditches can effectively stop and purify such elements as N and P in soil runoffs, thus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s. When the width ratio of farmland to forest belt is 100 to 40, 50.05% losing N, 29.37% losing P can be absorbed by forest under rape-rice rotation and 30.98% N, 86.73% P can be absorbed by forest under wheat-rice rotation. When the width ratio of farmland to forest belt is 150 to 40, 33.37% losing N, 19.58% losing P can be absorbed by the forest under rape-rice rotation, and under wheat-rice rotation 20.65% lost N and 57.82% lost P can be absorbed. There is only some purification effect when the width rat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 belt is 200 to 40. Based on model of buffering forest belts, the width ratio of farmland to forest is determined between 100 to 40 and 150 to 40, because it not only can purify water, but also occupy less farml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Poplar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growing and high value, are suitable to be planted as shelter-forest in Taihu Lake Water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Ultrophication NITROGEN PHOSPHORUS Forest bel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iculture in China——A Goal for Sustainability
2
作者 徐瑛 Michael Smith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4期3-5,共3页
China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is a reflection of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Nowadays, China has goneglobal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ulture and education. However, China's agriculture ... China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is a reflection of China social development. Nowadays, China has goneglobal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technology, culture and education. However, China's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ocess is long per-ceived as a legend to outside world for unbelievable facts created after China launched its opening-up policy in 1978 and the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HCRS)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nationwide in 1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land REFORM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种业与产业政策演进及其对草地农业发展的启示
3
作者 樊有鹤 岳思妤 +1 位作者 南志标 范玉兵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9-203,共15页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发展玉米种业对稳定玉米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家畜生产与养殖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玉米种业与产业政策演进对草地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梳理1982-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之一,发展玉米种业对稳定玉米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家畜生产与养殖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玉米种业与产业政策演进对草地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梳理1982-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涉农政策文件,总结了我国玉米种业、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饲草料利用的发展历程,分析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产业规模、市场需求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探讨其对草地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发现:通过推广高产优质玉米品种,提高了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为畜牧业提供了更多的饲草资源,促进粮食安全和草地农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玉米秸秆和青贮玉米饲草的综合利用,为畜牧业生产及其草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补充,适当缓解了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国家政策促进饲草与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加强跨区域草畜耦合,促进草地畜牧业生产和天然草原生态修复。同时,积极构建饲草与玉米种业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草种业与玉米种业的共同振兴,实现草地农业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未来我国玉米制种业发展应注重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种子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实现玉米产业与草地农业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农业 玉米种业 可持续发展 政策演进 中央一号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农业2022—2024年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4
作者 谭洪卓 任永林 +1 位作者 方忠祥 易翠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之一,但其多年来生产出了比其人口需求多得多的食物,农业及农产品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综述了澳大利亚2022—2024年农业发展的最新现状,包括澳大利亚农业所需资源、农业产值持续增长、谷物...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之一,但其多年来生产出了比其人口需求多得多的食物,农业及农产品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综述了澳大利亚2022—2024年农业发展的最新现状,包括澳大利亚农业所需资源、农业产值持续增长、谷物生产、生物安全体系、气候影响、农业研发投入、农业科技、农民与就业等;举例介绍了澳大利亚与中国、太平洋岛国、拉丁美洲、东盟等主要国家及经济体的贸易新进展;展望了澳大利亚在农业产值、粮食需求和水产养殖产业的增长、正在变化的全球发展视野、对土壤的重视与保护、减排方面的积极作为、重塑食物系统、支持细胞农业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案、国家农业创新优先事项等多方面的农业发展未来趋势,为我国农业政策制定、科技研究、贸易经济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农业发展 贸易 全球变化 细胞农业 可持续发展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的双重提升效应、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
作者 白秀茹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3期180-182,186,共4页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食品质量具有双重提升效应。本文基于生态农业的内涵,论述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食品质量方面的作用机制,剖析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和食品质量具有双重提升效应。本文基于生态农业的内涵,论述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食品质量方面的作用机制,剖析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农产品生产效率 食品质量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的机制考察与效应评估——以小麦为例
6
作者 鲍禹默 孙心妍 +1 位作者 孙雨 许心睿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4期18-21,共4页
本研究探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政策的运作机制,包括价格保障、收入激励和市场信号扭曲,指出其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方式僵化、资源过度开发和绿色技术采纳率下降。评估显示,短期内政策促进... 本研究探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政策的运作机制,包括价格保障、收入激励和市场信号扭曲,指出其推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生产方式僵化、资源过度开发和绿色技术采纳率下降。评估显示,短期内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增长,但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不利。因此,提出构建绿色生产导向的补贴机制、推广绿色技术、建立优质粮食市场化收购机制和加强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等策略,以保障粮食安全、农民收入,推动绿色生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 农业绿色生产 效应评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准灌溉技术的节水效益评估与优化
7
作者 马倩钰 马宁宁 张世安 《海河水利》 2025年第2期89-92,共4页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节水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精准灌溉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节水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和优化基于精准灌溉技术的节水效益。阐述了精准灌溉技术的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领域,并探讨... 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节水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精准灌溉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节水手段,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和优化基于精准灌溉技术的节水效益。阐述了精准灌溉技术的定义、原理、分类和应用领域,并探讨了其在节水方面的优势。介绍了节水效益评估的方法,并分析了评估指标与实际场景的关系。通过试验设计和数据采集,对精准灌溉技术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统计和分析了节水效益评估结果。提出优化策略,包括精准灌溉技术的优化方向和方法,以及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优化策略。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对节水效益的影响,并讨论了精准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限制和挑战。进行了节水效益评估与优化的经济分析,建立了经济学模型,分析了节水效益与经济收益的关系,并考虑了经济成本与环境效益的平衡。本研究旨在为精准灌溉技术的应用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以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灌溉技术 节水效益评估 水资源 农业生产 可持续发展 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成圆 徐文涛 +2 位作者 赵建伟 陈律 霍瑞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对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普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民标准化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 对我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普遍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民标准化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应从政策、项目、制度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制定相应的地方标准,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打造农业品牌,以品牌化驱动标准化等方式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示范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确保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交互作用与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启星 王辉 欧阳少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 海岸带既是生态脆弱区也是低碳农业发展“前哨”。推动和发展碳中和农业符合时代所需,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海岸带区域发展碳中和农业的相关问题和重要性。首先,本文阐释了海陆交互作用以及海岸带碳中和农业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海岸带碳中和农业驱动中的碳中和农业生物、人工光合作用与农业驱动以及该理念的工程化应用问题;最后,深入剖析了如何识别海岸带农业核心碳汇,包括原位监测、同位素标记与统计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碳汇增强技术,为后续海岸带碳中和农业的构建、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同时对促进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农业 海岸带 海陆交互作用 可持续发展 人工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杰 张月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200-205,共6页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发展,已成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助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SBM模型分别测度数字经济水平和...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生产发展,已成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助力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SBM模型分别测度数字经济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引入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有较大发展空间;数字经济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推动作用;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因此,建议重视地区间绿色农业经验交流协作,提升农民对于新型数字技术的了解、认可和应用;发挥东部地区绿色农业人才优势,加大技术输出,帮助中西部地区吸引高质量人才;加强绿色农业基础设施普及,解决中西部地区基本网络、道路交通问题,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推动绿色农业产地和消费市场的联系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农业 可持续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段海霞 师茜 +3 位作者 康生萍 苟海青 罗崇亮 熊友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6-182,共17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 丛枝菌根真菌(AMF)和根瘤菌可以影响植物生产力、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AMF和根瘤菌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共生关系,充分发挥AMF-根瘤菌-植物共生体的生物固氮和养分吸收等作用,对于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研究表明AMF和根瘤菌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需要系统总结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以及定性比较分析,阐明了植物根系通过根系分泌物刺激根瘤菌和AMF形成结瘤因子和菌根因子,激活后续信号通路,从而使根瘤菌和AMF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和机制;概述了AMF-根瘤菌与植物共生的协同增效和拮抗作用;总结了影响AMF和根瘤菌与植物共生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最后,本研究提出AMF-根瘤菌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作用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明确,微生物菌肥研发缓慢等问题,并从理论、技术和应用等层面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AMF和根瘤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相互作用 共生 固氮 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爽 刘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9-1121,共13页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是中国农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现有研究忽视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协同关系,未探索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借鉴现有成果,提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是中国农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现有研究忽视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农业碳减排之间的协同关系,未探索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借鉴现有成果,提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概念,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对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1)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存在,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当农业面源污染减少时农业碳排放也将显著减少,该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处置内生性后依然成立;2)农业化学物资消费结构对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农业化学物资使用效率与农业种植结构产生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农业投资规模产生负向调节作用但不显著;3)北方地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比南方地区更为显著,农业化学物资消费结构与农业化学物资使用效率对北方地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产生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农业种植结构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产生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农业降污减碳协同效应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碳排放 协同效应 农业化学物资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付云 朱元芳 +6 位作者 张建胜 张淑芬 孔祥峰 何流琴 孙照勇 申卫收 冯艳忠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10期98-101,共4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解决农业废弃物堆积、资源浪费及环保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从农业废弃物的定义、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更...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当前解决农业废弃物堆积、资源浪费及环保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从农业废弃物的定义、农业废弃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更好地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技攻关路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海艳 罗付香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89-93,97,共6页
为了明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攻关路径,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本文简要归纳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化3个研究方向在农业节水、土壤改良、农村新能源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农业防灾减灾5个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为了明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攻关路径,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本文简要归纳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化3个研究方向在农业节水、土壤改良、农村新能源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农业防灾减灾5个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研究认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以生物技术、农业技术与机械化为基础,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与加强环境保护相结合,建立农业科技攻关的新路径,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农业农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国家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为加快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 科技攻关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的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亚茹 王琼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是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为促进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与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 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是新时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为促进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与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以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为依托如何引领农业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 农业产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雅雯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农林资源损耗,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是我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粮食安全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地”“财”资源得... 粮食安全战略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降低农林资源损耗,实现农业强国目标,是我国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粮食安全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地”“财”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粮食不断增产增收,粮食供给与需求日渐平衡,我国农业也由此走向长远健康发展。该文在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粮食安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与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作用机理与多维效益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文浩 宋长兴 齐秀琳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8,共14页
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厘清数字农业与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关系,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全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农业对农村环境... 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厘清数字农业与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关系,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21年全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农业对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存在多维效益。第一,多层面效益。数字农业对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在数字化政策、数字化设施、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四个方面。第二,多区域效益。从省份划分看,影响的显著性呈现“中—东—西”分布。同时在邻近区域间呈现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多水平效益。数字农业对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随着数字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影响强度呈现“低—高—低”分布。在数字农业发展契机下,要提高对数字农业的重视程度,形成区域协作发展模式,制定符合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特点的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农村环境 环境可持续发展 空间溢出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观念视角下海南省可持续农业发展路径探索研究
18
作者 王艺琳 邱奥欣 +2 位作者 杨丹 吴志霖 孟猛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21-127,共7页
针对当前海南农业发展存在的农业利益相关者观念思维僵化、没有创新合力等现象,研究社会观念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主体提供决策参考。从“社会观念”视角,通过汲取国内外社会观念对可持续农业影响的相关研究成... 针对当前海南农业发展存在的农业利益相关者观念思维僵化、没有创新合力等现象,研究社会观念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业主体提供决策参考。从“社会观念”视角,通过汲取国内外社会观念对可持续农业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透过理论研究其对可持续农业的影响机制,突破国内社会观念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研究局限性。并结合海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问题,在利用社会观念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出强化社会认同,扎根农业;优化制度环境,张弛有度;引导主动发展,激发创新的路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观念 海南省 可持续农业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晨 刘小三 +5 位作者 吕伟生 李子婧 柴晓明 王馨悦 肖国滨 罗军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59-262,271,共5页
随着“双碳”目标在农业发展中的纵深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具备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巨大潜力,但现阶段农业的绿色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 随着“双碳”目标在农业发展中的纵深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西作为农业大省,具备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巨大潜力,但现阶段农业的绿色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对江西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农业绿色发展体系、农业资源保护、低碳产业构建等方面的发展进程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农业产业结构、科技服务水平、特色产业发展、绿色品牌打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从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农产品提质提量、加强生态功能修复、加大引才育才、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实现绿色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加快江西乃至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绿色农业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在乡村旅游体验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陈曦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03-106,111,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农业技术在优化乡村旅游体验中的应用及其潜力。数字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远程监控与管理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还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 本研究探讨了数字农业技术在优化乡村旅游体验中的应用及其潜力。数字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远程监控与管理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还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互动体验和服务创新。研究表明,数字农业技术显著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增加了旅游收入,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数字农业的应用还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增强了农村社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 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