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生长因子相关蛋白家族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雨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64-67,共4页
表皮生长因子(EGF)相关蛋白是一组具有EGF相似结构及类似生物学功能的糖蛋白,均为EGF受体的配体。本文综述了EGF相关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生物学功能特点,着重于EGF相关蛋白相互关系的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蛋白 受体 生物学特性 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汗腺发生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建福 付小兵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3-385,共3页
探讨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MMP 7与汗腺发生的相关性 ,为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奠定基础。分别取 13~31周胚龄人胎儿背部全层皮肤 ,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SP法 )动态观察汗... 探讨胚胎期汗腺发生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MMP 7与汗腺发生的相关性 ,为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奠定基础。分别取 13~31周胚龄人胎儿背部全层皮肤 ,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SP法 )动态观察汗腺胚芽细胞或汗腺细胞及其周围局部基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MMP 7与EGF及汗腺胚芽细胞或汗腺细胞对细胞角蛋白 7(K7)蛋白质表达情况 ,并以原位杂交法动态观察汗腺胚芽细胞或汗腺细胞MMP 2、MMP 7的mRNA信号特征。结果显示 ,MMP 2、MMP 7、EGF在14~2 0周于汗腺细胞及其周围局部基质蛋白质表达逐渐加强 ,2 0~ 2 2周达峰值 ,并维持至所观察的全时段 ;MMP 2、MMP 7的mRNA信号强弱在汗腺胚芽细胞或汗腺细胞中与其蛋白质表达相吻合 ;K7始于 14~ 16周在汗腺芽细胞内表达 ,并持续存在。研究表明 ,汗腺于胚龄 14~ 16周开始发生 ,至第 2 4周基本成熟 ;汗腺发生与MMPs所致细胞外基质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腺发生 表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 烧伤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黏蛋白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肝细胞癌敏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邢荣春 郑军 +4 位作者 陈平 郑卫红 刘伟 何政 姚汝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5-919,共5页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肝细胞癌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常见的4种肝细胞癌细胞HepG2、BEL-7404、SK-HEP-1和MHCC97,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这4种肝癌细胞中E-cadherin的蛋...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肝细胞癌耐药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常见的4种肝细胞癌细胞HepG2、BEL-7404、SK-HEP-1和MHCC97,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这4种肝癌细胞中E-cadherin的蛋白表达,MTT法检测E-cadherin的表达与肝癌细胞EGFR-TKI治疗抑制率的相关性。结果 4种肝癌细胞中HepG2、BEL-7404表达E-cadherin呈阳性并对EGFR-TKI治疗敏感,PD153035和吉非替尼两种EGFR-TKI的药物浓度与肝癌细胞HepG2、BEL-7404的生存率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然而,肝癌细胞SK-HEP-1和MHCC97中E-cadherin表达阴性并对EGFR-TKI治疗耐药,PD153035和吉非替尼两种药物浓度与肝癌细胞MHCC97、SK-HEP-1的生存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另外,E-cadherin表达阴性细胞SK-HEP-1转染E-cadherin目的基因后与转入空载体的肝癌细胞相比,EGFR-TKI治疗的敏感性上调(P<0.05)。结论 E-cadherin在调节EGFR分子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肝细胞癌 肿瘤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集相关蛋白基因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肺癌相关生物材料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颖 雷玉洁 +4 位作者 黄云超 饶钟鸣 叶联华 赵光强 王小燕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8-314,共7页
背景与目的研究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肺癌相关生物材料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种属鉴定分离临床肺癌患者植入材料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株,PCR法检测生物膜... 背景与目的研究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肺癌相关生物材料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种属鉴定分离临床肺癌患者植入材料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株,PCR法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Aap,检测表皮葡萄球菌Aap基因株生物形成能力。密度梯度法提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人肺腺癌细胞A549在不同浓度(10 ng/mL,20 ng/mL,40 ng/mL)TGF-β1共培养30 h后,取上清液分别加入SE Aap+株、SE Aap-株下与医用硅橡胶培养30 h,半定量粘附试验测各组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材料表面生物膜微观情况。结果 Aap基因的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密切相关(P<0.01)。在(10 ng/mL,20 ng/mL,40 ng/mL)TGF-β1浓度组医用硅橡胶表面SE Aap+生物膜的厚度大于空白组(P<0.01)。SE Aap+株在TGF-β1浓度组间生物膜的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浓度TGF-β1因子刺激下SE Aap-株均不能形成明显细菌生物膜。结论在肺癌患者植入材料引起感染中表皮葡萄球菌Aap基因表达阳性株较易形成细菌生物膜,TGF-β1对SE Aap阳性形成细菌生物膜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医用硅橡胶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聚集相关蛋白基因 TGF—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邦卿 李剑锋 +2 位作者 刘晓辉 张劲男 胡亚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评估游离的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耐药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 目的评估游离的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耐药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5例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均应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作为一线治疗方案;随机选取同期体检中心67例健康人群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游离GPNMB表达水平;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GPNMB表达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合临床疗效,评估其作为耐药标志物的价值。随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EGFR扩增伴随突变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游离GPNM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游离GPNMB水平和EGFR-TKI的临床疗效显著相关(P=0.016),GPNMB高表达患者的耐药程度更强,PFS也更短(P=0.032)。游离GPNMB高水平(HR=4.029,95%CI:1.942~8.358,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GFR扩增伴随突变的NSCLC患者游离GPNMB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其高表达与患者耐药程度的增强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扩增伴随突变 耐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黏蛋白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分子靶向治疗敏感/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邢荣春 郑军 +1 位作者 刘伟 姚汝铖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子靶向治疗敏感或耐药的相关性。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膀胱癌细胞株(T24)、子宫颈鳞癌细胞(SiHa)、大细胞肺癌细胞株(H460)、肝癌细胞株(SK-HEP-1和MHCC97-H)以及单核细... 目的探讨钙黏蛋白表达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子靶向治疗敏感或耐药的相关性。方法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膀胱癌细胞株(T24)、子宫颈鳞癌细胞(SiHa)、大细胞肺癌细胞株(H460)、肝癌细胞株(SK-HEP-1和MHCC97-H)以及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等8种细胞分别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胺酸激酶抑制药(EGFR-TKI)PD153035和吉非替尼处理48 h,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其敏感或耐药性,计算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与各细胞钙黏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相关性。结果随着PD153035和吉非替尼浓度的升高,MCF-7、MDA-MB-231、T24及SiHa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表现为敏感,钙黏蛋白表达阳性;H460、SK-HEP-1、MHCC97-H及THP-1细胞生存率未见明显下降,表现为耐药,钙黏蛋白表达阴性。结论 EGFR-TKI对上皮性肿瘤细胞的生存率与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钙黏蛋白可能在调节EGFR分子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钙黏蛋白作为标志物为临床筛选合适的患者进行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胺酸激酶抑制药 耐药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硫酸乙酰肝素酶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学琴 云雁 +3 位作者 张冬霞 卢艳 贾国荣 韩轩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9-82,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EPS8)、硫酸乙酰肝素酶(HPSE)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水平,评估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EPS8)、硫酸乙酰肝素酶(HPSE)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水平,评估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急性白血病患者为实验组(AL组)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为对照组,每组30例。收集每组患者骨髓标本,应用RT-PCR法检测EPS8、HPSE以及MMP-2的mRNA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骨髓细胞表面EPS8、HPSE以及MMP-2的表达水平。通过比较两组EPS8、HPSE以及MMP-2的表达水平,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与未缓解组的因子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意义。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液中EPS8、HPSE以及MMP-2因子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2、EPS8是随访1年患者是否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EPS8、HPSE以及MMP-2表达水平升高,且联合检测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中EPS8、MMP水平能较好地评估AL患者的临床转归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底物8 硫酸乙酰肝素酶 基质金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与甲胎蛋白的相关研究
8
作者 高继君 张晨光 杨清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与甲胎蛋白的相关关系 ,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4 8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甲...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含量变化及与甲胎蛋白的相关关系 ,以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 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 4 8例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 (AFP)。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组患者EGF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 ;经相关分析血清EGF与AFP含量间无相关性关系 (r =0 16 4 3,P >0 0 5 )。表明EGF含量变化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同时与AFP无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患者 甲胎蛋白 血清表皮生长因子 EGF AFP 癌发生 显著性差异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HER-2/neu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士娜 王星 王翠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9-832,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neu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正常胃组织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EGFR、HER-2/neu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HER-2/neu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正常胃组织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EGFR、HER-2/neu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EGFR、HER-2/neu蛋白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EGFR、HER-2/neu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HER-2/neu蛋白表达和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无相关性(P>0.05),而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与HER-2/neu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GFR、HER-2/neu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GFR与HER-2/neu的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HER-2/NEU 蛋白 胃癌 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姝燕 吴静 +2 位作者 郝念 徐锦堂 赵松滨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层粘连蛋白组、表皮生长因子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变化 ;计数 0、12、2 4、...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层粘连蛋白组、表皮生长因子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 ,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及数目变化 ;计数 0、12、2 4、36h的各组细胞数目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及细胞生长曲线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层粘连蛋白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其中联合应用组最为显著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 ,层粘连蛋白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 ,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EGF组和联合应用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 (P <0 .0 5 ) ;联合应用组与层粘连蛋白组相比 ,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层粘连蛋白和表皮生长因子单独及联合应用都可明显促进角膜内皮细胞分裂增生 ,且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层粘连蛋白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ras同源蛋白Ⅰ基因在胰腺癌中的抑癌作用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Ras-Raf-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嘉 钱家鸣 +2 位作者 杨红 李景南 徐峰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小ras同源蛋白I(ARHI)转染对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估其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as通路相关信号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pan-Ras的作用。方法采用重组质粒pIRES2-EGFP-ARH... 目的探讨抑癌蛋白小ras同源蛋白I(ARHI)转染对胰腺癌细胞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估其对表皮生长因子(EGF)-Ras通路相关信号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pan-Ras的作用。方法采用重组质粒pIRES2-EGFP-ARHI瞬时转染Panc-1细胞,观察EGF刺激下ARHI基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RHI基因对细胞膜和细胞质中EGFR表达情况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EGF浓度刺激下ARHI蛋白的表达对Panc-1细胞内EGF-EGFR-Ras-Raf-MAPK/ERK1/2通路蛋白pan-Ras和P-ERK的影响,并与未转染Panc-1细胞进行比较。结果转染pIRES2-EGFP-ARHI后,Panc-1细胞增殖显著受抑。转染组和未转染组Panc-1细胞中EGFR的表达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受EGF作用的影响。转染组pan-Ras表达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5)。以50 ng/ml EGF刺激Panc-1瞬时转染细胞,结果显示在24 h内P-ERK1/2有短暂激活,长期(72 h内)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ARHI和EGF可能共同作用于EGF-EGFR-Ras-Raf-MAPK/ERK通路,影响EGFR、pan-Ras和P-ERK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ras同源蛋白I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RAS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喉毒素(Gly_4Ser)_2-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其特异性细胞毒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国利 吴广谋 +3 位作者 李俊植 岳玉环 李树民 朱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白喉毒素 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 特异性细胞毒性 氨基酸 D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E-钙黏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国强 朱圣娇 +2 位作者 桂瑞丰 李炎 陈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E-钙黏蛋白(E-c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16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乳腺癌组),并收集154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乳...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E-钙黏蛋白(E-c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16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乳腺癌组),并收集154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乳腺良性肿瘤组)及152例健康体检者相关资料(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CA153、E-cad、EGFR水平有无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A153、E-cad、EGFR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血清CA153、E-cad、EGFR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CA153、E-cad、EGFR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P<0.05),且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CA153、E-cad、EGF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A153、E-cad、EGFR对乳腺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TNM分期较高、组织学分级较高及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E-cad、EGFR水平高于TNM分期较低、组织学分级较低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血清CA153、E-cad、EGFR的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评估中有重要作用,于临床乳腺癌诊疗工作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清糖类抗原153 E钙黏着糖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庄小强 袁世珍 +2 位作者 王晓怀 赖日权 罗祝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6-209,共4页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 为了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53蛋白表达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GFR和p53在61例大肠癌中的表达。结果提示: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和p53阳性表达,而两者在大肠癌均有较高表达(77.04%和55.7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53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生存率随EGFR和p53表达增高而降低,其中两者4年生存率>65%表达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LI和p53-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果表明:EGFR和p53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该两项指标对大肠癌临床诊治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P53蛋白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调控的人鼻咽癌细胞系CNE2分泌蛋白质的筛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可 陈主初 +7 位作者 易红 李建玲 张鹏飞 李茂玉 李萃 冯雪萍 彭芳 肖志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为筛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调控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细胞的分泌蛋白质,揭示EGFR在NP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NPC细胞系CNE2,并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 为筛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调控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细胞的分泌蛋白质,揭示EGFR在NP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采用无血清培养法培养NPC细胞系CNE2,并用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α,TGF-α)刺激CNE2细胞24h作为实验组,对照组CNE2细胞不用TGF-α刺激.超滤法脱盐并浓缩两组细胞的培养上清制备分泌蛋白,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DE)分离两组细胞的分泌蛋白,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建立了实验组和对照组CNE2细胞分泌蛋白的2-DE图谱,图像分析识别了22个差异蛋白质点,质谱鉴定了8个非冗余蛋白质,其功能涉及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细胞凋亡和增殖,为进一步揭示EGFR在NPC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CNE2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分泌蛋白质组 二维凝胶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组织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汉龙 陶娟 +3 位作者 刘辉峰 安湘杰 王育珏 涂亚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结果:①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包皮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结果:①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尖锐湿疣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尖锐湿疣组织中SHP-1和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SHP-1和EGFR在尖锐湿疣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尖锐湿疣细胞的过度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趋化因子受体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唐萃 杨磊 +2 位作者 王旎 杨俊艳 刘智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7-1321,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1,GP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1,CXCR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PER1、EGFR和CXCR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PTC组织中,GPER1、EGFR和CXCR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5%、66.2%、64.7%,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21.4%、16.7%和11.9%(P<0.01);GPER1、EGFR和CXCR1在PTC中的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在PTC及PTC淋巴转移癌组织中,GPER1与EGF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62,P=0.031;r=0.542,P=0.002)、GPER1与CXCR1的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r=0.276,P=0.025;r=0.483,P=0.006)。结论 GPER1、EGFR和CXCR1的两两共表达与PT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间可能存在一种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天花粉蛋白融合蛋白的基因克隆、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咏梅 杨海文 罗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EGF)-linker-天花粉蛋白(TCS)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EGF-linker-TCS融合蛋白。方法用PCR方法扩增EGF及柔性连接肽Linker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QE30-TCS中,转化至大肠杆菌M15中,表达该融合蛋白(...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EGF)-linker-天花粉蛋白(TCS)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EGF-linker-TCS融合蛋白。方法用PCR方法扩增EGF及柔性连接肽Linker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QE30-TCS中,转化至大肠杆菌M15中,表达该融合蛋白(EGF-linker-TCS)。表达产物经Ni-NTAAgrose亲和层析柱纯化。结果PQE30-EGF-linker-TCS蛋白在大肠杆菌M15中获得稳定、高效的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40%左右,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上清柱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结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地构建了融合蛋白EGF-linker-TCS的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了该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关系和肿瘤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天花粉蛋白 重组融合蛋白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理类型及错配修复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Pan-TRK表达和Eostein-Barr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含欢 霍真 +5 位作者 边巴扎西 王倩 多布啦 尼玛卓玛 达珍 郭平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2-428,共7页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及错配修复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an-TRK表达和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及错配修复蛋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Pan-TRK表达和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情况,为西藏地区结直肠癌患者精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经手术切除确诊的结直肠癌病例79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错配修复蛋白、HER2、Pan-TRK的表达,并对HER2表达在2+及以上病例进行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采用EBV编码小RNA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情况。结果 79例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例,男女比例1.26∶1,平均年龄(57.06±12.74)岁(24~83岁),其中4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57例(57/79,72.15%)为结肠占位(31例为右半结肠,26例为左半结肠),22例(22/79,27.85%)为直肠占位;肿瘤最大径1~20 cm,平均(6.61±3.33)cm。75例(75/79,94.94%)为腺癌。21例高度肿瘤出芽的病例中12例(12/21,57.14%)出现淋巴结转移,23例中度肿瘤出芽的病例中13例(13/23,56.52%)出现淋巴结转移,31例低度肿瘤出芽的病例中2例(2/31,6.45%)出现淋巴结转移,中、高度与低度肿瘤出芽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0例(10/65,15.38%)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其中5例MSH2和MSH6同时表达缺失,4例MLH1和PMS2同时表达缺失,1例MSH6表达缺失;65例Pan-TRK表达均为阴性;60例HER2表达结果为0或1+,5例为2+,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均未见阳性信号,EBV编码小RNA原位杂交检测1例(1/65,1.54%)阳性。结论 西藏地区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病例以右半结肠非特殊型腺癌最多见,15%的病例存在错配修复蛋白缺陷,EBV相关性结直肠癌少见,罕见Pan-TRK表达及HER2基因扩增,中、高度肿瘤出芽的结直肠癌病例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结直肠癌 病理类型 错配修复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Pan-TRK Epstein-Barr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植入脐血干细胞后生长相关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迎春 李建军 +1 位作者 高莉敏 季凤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17-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刺激方案对大鼠脊髓损伤植入脐血干细胞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92只清洁级SD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电针刺激方案对大鼠脊髓损伤植入脐血干细胞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92只清洁级SD大鼠用NYU打击器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A组为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组(A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A2组只进行电刺激);B组为损伤局部电刺激组(B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B2组只进行电刺激);C组为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局部电刺激组(C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C2组只进行电刺激);D组为损伤模型组(D1组移植脐血干细胞不进行电刺激,D2组不移植不进行电刺激)。各组分别于1周、2周、3周、4周、8周、12周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检测生长相关蛋白(GAP-4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阳性表达。结果在各时间点上,电刺激均能提高生长活性物质GAP-43、bFGF、IGF水平;头针加体针的影响大于单纯头针或体针;干细胞移植后水平更高。结论电刺激与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微环境均有有利影响,并有协同作用;头针加体针优于单纯头针或体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电刺激 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生长相关蛋白(GAP 4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