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与甜玉米间套作对3种传毒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青 伍春玲 +3 位作者 梁晓 刘迎 李钿钿 郝桂锋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为有效绿色防控海南辣椒主产区3种传毒害虫的为害,以甜玉米YT29和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及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参试材料,系统开展辣椒与甜玉米间套作对3种传毒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ZDC-3/YT29和ZDC-4/YT29对桃蚜... 为有效绿色防控海南辣椒主产区3种传毒害虫的为害,以甜玉米YT29和抗蚜辣椒品种猪大肠ZDC及感蚜辣椒品种大羊角椒DYJJ为参试材料,系统开展辣椒与甜玉米间套作对3种传毒害虫的微生态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ZDC-3/YT29和ZDC-4/YT29对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的微生态调控效果最好,虫害指数均显著低于ZDC-2/YT29、ZDC-1/YT29、ZDC单作及DYJJ-4/YT29、DYJJ-3/YT29、DYJJ-2/YT29、DYJJ-1/YT29及DYJJ单作;ZDC-2/YT29对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也具有较好的微生态调控效果,虫害指数均显著低于ZDC-1/YT29、ZDC单作、DYJJ-4/YT29、DYJJ-3/YT29、DYJJ-2/YT29、DYJJ-1/YT29及DYJJ单作;ZDC-1/YT29、DYJJ-4/YT29、DYJJ-3/YT29对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的微生态调控效果与ZDC单作无显著差异,但虫害指数均显著低于DYJJ-2/YT29、DYJJ-1/YT2及DYJJ单作。三亚、东方、儋州效果验证结果显示,ZDC-3/YT29和ZDC-4/YT29对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的微生态调控效果稳定,而ZDC-2/YT29的调控效果在三地存在显著差异。ZDC-3/YT29和ZDC-4/YT29间套作模式可广泛用于海南辣椒主产区3种传毒害虫桃蚜、棕榈蓟马、烟粉虱为害的微生态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与甜玉米间套作 微生态调控 桃蚜 棕榈蓟马 烟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间作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丁飞 曹国璠 耿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824-10825,共2页
[目的]确定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研究玉米与辣椒间作密度、剪叶剪枝及微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辣椒密度>微肥>剪枝剪... [目的]确定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研究玉米与辣椒间作密度、剪叶剪枝及微肥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程度为:辣椒密度>微肥>剪枝剪叶>玉米密度;辣椒产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种植玉米2.340万株/hm2,辣椒4.650万墩/hm2,不剪枝剪叶,喷施0.2%硫酸锌溶液);对辣椒素含量的影响程度为:玉米密度>剪叶剪枝>微肥>辣椒密度;辣椒素含量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8(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不剪枝剪叶,施浓度0.2%硼酸溶液)和处理6;对辣椒Vc含量的影响程度为:微肥>玉米密度>剪叶剪枝>辣椒密度;辣椒Vc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2(种植玉米1.995万株/hm2,辣椒3.315万墩/hm2,辣椒剪枝,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7(种植玉米2.805万株/hm2,辣椒2.580万墩/hm2,玉米剪叶1/2,喷浓度0.2%硫酸锌溶液)和处理6;辣椒干物质含量较高的栽培条件为处理6。[结论]综合来看,以处理6产量最高,品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辣椒间作 剪叶剪枝 微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玉米渣辣椒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业传 韩珍琼 罗爽妍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为实现传统食品"玉米渣辣椒"的现代化加工工艺,该研究主要优化乳酸菌发酵玉米渣辣椒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釆用响应面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确定乳酸菌发酵玉米渣辣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 为实现传统食品"玉米渣辣椒"的现代化加工工艺,该研究主要优化乳酸菌发酵玉米渣辣椒的工艺参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釆用响应面设计,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确定乳酸菌发酵玉米渣辣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植物乳杆菌与发酵乳杆菌的混菌比为2∶1、水分添加量44%、发酵时间5天。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色泽均匀,呈自然金黄色,粘稠适中,组织细腻均匀,有浓厚的发酵香味。煎炒后色泽更为鲜艳,整体口感酥软柔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 玉米辣椒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套作玉米对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7
4
作者 徐强 刘艳君 陶鸿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8-1087,共10页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氯仿熏蒸法、BIOLOG GN微平板反应系统及种间根系分隔技术,以线辣椒单作(SC)为试验对照,研究了间套作处理[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塑料膜分隔(ICP)、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尼龙网分隔(ICM)、玉米/线辣椒套作... 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氯仿熏蒸法、BIOLOG GN微平板反应系统及种间根系分隔技术,以线辣椒单作(SC)为试验对照,研究了间套作处理[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塑料膜分隔(ICP)、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尼龙网分隔(ICM)、玉米/线辣椒套作根部无分隔(ICN)]对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线辣椒生育期内,各套作处理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总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ICN和ICM处理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和细菌/真菌(B/F)、放线菌/真菌(A/F)比值均大于ICP与SC处理。盛果期,ICN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比同处理其他生育期增加14.2%~54.0%和10.6%~54.7%。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AWCD的变化随培养时间呈现明显的"S"型曲线。间套作玉米显著提高了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P〈0.05)、Simpson指数、种间相遇几率和McIntosh指数(P〈0.05),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线辣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的不同多样性指数分别与其生物学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间套作改善了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间套作玉米 BIOLOG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生物量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对辣椒病毒病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发万 钟利 +5 位作者 宋泽州 秦荣 张丽琴 赵燕 袁文珍 李卫芬 《长江蔬菜》 2009年第1期53-55,共3页
进行了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与辣椒单作试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玉米、芋头间套作栽培模式能营造适宜辣椒、玉米、芋头生长发育的有利环境,减轻辣椒病毒病发病率,3a成熟期辣椒病毒病发病率分别减轻43%,36%,40%。
关键词 辣椒玉米 芋头 间套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辣椒+玉米-油菜”种植模式示范及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守贵 邓红军 +2 位作者 朱德平 甘发林 甘良旭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4期23-26,共4页
2017年示范结果证明,"辣椒+玉米-油菜"种植模式是鄂西高山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玉米产值576元/667 m^2,辣椒产量1 493 kg/667 m^2、产值2 664元/667 m^2,总产值3 240元/667 m^2,农民纯收入2 410元/667 m^2。油菜秋季播种绿... 2017年示范结果证明,"辣椒+玉米-油菜"种植模式是鄂西高山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玉米产值576元/667 m^2,辣椒产量1 493 kg/667 m^2、产值2 664元/667 m^2,总产值3 240元/667 m^2,农民纯收入2 410元/667 m^2。油菜秋季播种绿肥生物质产量1 269 kg/667 m^2。其关键技术包括选择优良品种、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油菜播种与翻耕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 辣椒+玉米-油菜”种植模式 示范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辣椒/玉米套作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许艺 李红 +2 位作者 巩雪峰 陈鑫 宋占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2-779,共8页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揭示辣椒/玉米套作模式的优越性,为此模式的大力推广及高效栽培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辣椒/玉米套作、辣椒净作2个试验处理情况下,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构。【... 【目的】从微生物角度揭示辣椒/玉米套作模式的优越性,为此模式的大力推广及高效栽培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辣椒/玉米套作、辣椒净作2个试验处理情况下,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构。【结果】辣椒/玉米套作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Ace、Shannon指数均有所增加,增幅为3.07%~7.53%;2个处理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排名前10的优势细菌种类相同,最大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占土壤细菌总量的88%以上,但各细菌数量发生变化,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套作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富集并达到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微生物种类有56种,主要有亚硝化单胞菌科(从目到科)、硝化螺旋菌属(从门到属)、Ignavibacteriaceae(从门到科)、丰佑菌属(从纲到属);辣椒净作仅10种,主要为脱铁杆菌科(从门到科)。【结论】辣椒玉米套作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富集并达到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微生物种类明显增多,其中与氮素循环有关的亚硝化单胞菌科(从目到科)和硝化螺旋菌属(从门到属)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辣椒/玉米套作 根际土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浮市辣椒-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及综合效益 被引量:2
8
作者 范丙雄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7期113-116,共4页
辣椒、玉米是广东省罗定市云浮市常见的农作物品种,通常采用净作模式生产,常年连作下病虫害增多,收益减少。辣椒与玉米间作能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农作物生产提质增效,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分析云浮市辣椒-玉米间作栽培模式,介绍二... 辣椒、玉米是广东省罗定市云浮市常见的农作物品种,通常采用净作模式生产,常年连作下病虫害增多,收益减少。辣椒与玉米间作能减少病虫害发生,促进农作物生产提质增效,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分析云浮市辣椒-玉米间作栽培模式,介绍二者间作模式下辣椒育苗、玉米播种、辣椒定植及辣椒玉米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环节的栽培技术要点,探讨辣椒与玉米间作模式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玉米间作 栽培技术 综合效益 广东省云浮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辣椒-玉米套作对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启东 张秀玥 郑晓霞 《南方农业》 2015年第33期24-25,27,共3页
研究线辣椒-玉米套作在正安县中低海拔区域对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目的在于发现此类种植新技术的优势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介绍线辣椒-玉米套作的优势,分析试验测试的结果,提出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 研究线辣椒-玉米套作在正安县中低海拔区域对产量及抗逆性的影响,目的在于发现此类种植新技术的优势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介绍线辣椒-玉米套作的优势,分析试验测试的结果,提出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分别为选种、育苗、定植规格及田间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辣椒-玉米套作 产量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玉米/蔬菜—辣椒不同带距套作效果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体祥 韦崇崴 韦云勤 《农技服务》 2008年第9期37-38,共2页
进行了绿肥—玉米/蔬菜—辣椒不同带距套作效果初探,结果表明,按处理③(2.67m开厢)的种植效果最好,复合产值最高,是适宜道真县大面积推广的一种分带能作套种模式。
关键词 绿肥—玉米/蔬菜—辣椒 不同带距套 分带轮作 套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种玉米生态控制辣椒疫病栽培模式研究
11
作者 刘花蕊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5年第9期59-60,共2页
在忻定盆地对辣椒田套种玉米生态控制辣椒疫病栽培模式进行实地试验观察,分析研究了此模式下作物的生长习性、条件与环境,并得出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栽培模式,产量产值明显超于常规辣椒田,可促进种植户增产增收的结论。
关键词 辣椒套种玉米 防治辣椒疫病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曲县辣椒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12
作者 许新清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1期134-134,96,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辣椒套种玉米在山西省阳曲县试种成功的经验,以及具体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辣椒套种玉米 栽培技术 山西阳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干线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3
作者 徐乃林 上官金虎 《西北园艺(蔬菜)》 2004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制干线辣椒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线辣椒-玉米 套种 育苗 移栽 平衡施肥 隔行节水灌溉 整枝修剪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症区粮食氟和砷污染的主要途径 被引量:16
14
作者 雒昆利 李会杰 牛彩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滇黔地区室内燃煤污染所致慢性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长期困扰我国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之一。为了探讨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症区粮食氟和砷含量及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改灶降氟炉的使用状况及氟中毒防治效果等,从2005年至2008年11... 滇黔地区室内燃煤污染所致慢性氟中毒是我国特有的长期困扰我国的主要环境健康问题之一。为了探讨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症区粮食氟和砷含量及污染的主要途径和改灶降氟炉的使用状况及氟中毒防治效果等,从2005年至2008年11月,连续在云南省和贵州省氟中毒较严重的地区——昭通市的镇雄、威信、大关、彝良、昭阳区以及贵州威宁石门坎、毕节、郝章和非病区昭通巧家、鲁甸县等地,调查了当地500余户改灶降氟炉的使用状况、生活习惯及粮食干燥和保存方式、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等,系统采集和分析测定了改灶降氟炉使用区和非使用区烘烤前后粮食的氟和砷等含量。结果发现:无论重病区或非病区,未烘烤粮食的新鲜玉米的氟含量均低于4μg/g,一般为1~2μg/g,砷含量低于0.1μg/g,一般在0.01~0.05μg/g之间;而敞炉快速烘烤(10~15天)的玉米氟含量比烘烤前增加4~200倍,一般在10倍以上,含量在10~20μg/g之间;辣椒氟含量比烘烤前增加了30~100倍,最高达1274.39μg/g;烘烤辣椒的含氟量一般高于玉米的氟含量,均高于20μg/g;砷的含量也10~40倍地增加,增加幅度与氟相当。被调查的500余户烘烤粮食的居民中,无论改灶降氟炉使用户或非使用户,只要是需要烘烤粮食的用户,没有一户是单独使用改灶降氟炉烘烤粮食,全部用2~3个以上的敞炉烘烤粮食,其烘烤后的粮食的氟和砷污染程度相当。结论: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重症区大多数新鲜玉米和辣椒的氟和砷的含量低于或稍高于国家标准;无论烘烤粮食的煤及拌煤黏土中氟和砷含量的高低,烘烤后的玉米和辣椒的氟含量全部超标,砷含量增加十倍以上,敞炉快速烘烤粮食是滇黔氟中毒重症区的粮食氟和砷污染的主要路径和主要成因。改灶降氟炉的推广,不能降低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粮食的氟污染、根治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潮湿多雨,气候阴冷,而改灶降氟炉的火力太小,无法在短期内快速烘烤干粮食,所以,无论改灶降氟炉使用区或非使用区,全部用敞炉烘烤粮食。因而在阴冷潮湿的滇黔山区,仅仅推广火力较小的改灶降氟炉,无法隔断烘烤粮食时的氟污染源,对防治滇黔"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是远远不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重症区 玉米辣椒氟和砷含量 粮食氟和砷污染途径 改灶降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旱地粮菜型耕作制粮稳效益高
15
作者 陈济福 邓保汉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1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坡旱地 马铃薯 玉米辣椒 栽培技术 三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宽厢宽带茬口模式栽培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申友琴 《农技服务》 2007年第11期18-18,共1页
为了探索旱地宽厢宽带技术取得的经济效益。选取面积为1hm^2的田块,第1茬用糯玉米套作辣椒。第2茬待糯玉米收获后种植花菜,并与旱地净作糯玉米、辣椒、花菜进行对比,对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辣椒-花菜"种植模式... 为了探索旱地宽厢宽带技术取得的经济效益。选取面积为1hm^2的田块,第1茬用糯玉米套作辣椒。第2茬待糯玉米收获后种植花菜,并与旱地净作糯玉米、辣椒、花菜进行对比,对其进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辣椒-花菜"种植模式的产值为10.80万元/hm^2,与旱地净作糯玉米(产值2.25万元/hm^2)的产值比为4.25:1;与旱地净作辣椒(产值7.20万元/hm^2)的产值比为1.50:1;与旱地净作花菜(产值3.84万元/hm^2)的产值比为2.81:1。宽厢宽带种植方法的产值是旱地净作产值的1.5~4倍。宽厢宽带种植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辣椒-花菜 茬口模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轮作栽培关键技术解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晓霞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期167-167,共1页
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适合用于生产双季稻的地区。运用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每公顷耕地的粮食产量与水稻-水稻-蔬菜模式基本持平,总产值每公顷土地增加了63510.5元,纯收益增加了485... 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栽培模式,适合用于生产双季稻的地区。运用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每公顷耕地的粮食产量与水稻-水稻-蔬菜模式基本持平,总产值每公顷土地增加了63510.5元,纯收益增加了48505.8元。因此,要把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应用在双季稻的地区,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及其优势,探讨了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辣椒-水稻-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