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绿肥—玉米/蔬菜—辣椒不同带距套作效果初探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进行了绿肥—玉米/蔬菜—辣椒不同带距套作效果初探,结果表明,按处理③(2.67m开厢)的种植效果最好,复合产值最高,是适宜道真县大面积推广的一种分带能作套种模式。
作者
黄体祥
韦崇崴
韦云勤
机构地区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农推站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旧城镇农业服务中心
出处
《农技服务》
2008年第9期37-38,共2页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关键词
绿肥—玉米/蔬菜—辣椒
不同带距套
分带轮作
套种模式
分类号
S344.3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2
参考文献
3
1
孙克存,冒布厂,陈长红,汪洪洋.
草莓-糯玉米-芹菜间套作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3):49-50.
被引量:5
2
瞿晓苍.
地膜甘蓝、西瓜、大白菜套作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2005(4):3-4.
被引量:1
3
王文秀,聂宗顺,成马丽,黄勇,蒋燕,肖莉,何庆才,王慧,靳毅.
毕节地区马铃薯不同间套作栽培技术模式[J]
.中国马铃薯,2004,18(3):157-15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1
1
郑元红,潘国元,刘文贤,张晴.
玉米—马铃薯间套作不同分带平衡丰产技术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7,21(6):346-348.
被引量:12
2
久兰,孙锐锋,何佳芳,秦松,肖厚军,周瑞荣,袁玲.
种植模式和氮肥形态对威芋3号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11,25(1):36-41.
被引量:23
3
芶久兰,孙锐锋,何佳芳,秦松,肖厚军,周瑞荣,袁玲.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威芋3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486-489.
被引量:1
4
蔡叶茂,王季春,赵勇,舒进康,杨国才,高旭,杜川,胡思林.
不同田间配置对马铃薯与玉米套作产量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6-8.
被引量:3
5
赵红铃,银金香.
察右前旗推广膜下滴灌技术措施[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1(1):115-116.
6
李玉兰.
温室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1(1):117-118.
被引量:2
7
田国江.
河北杨地膜覆盖扦插育苗技术在隆德县的推广应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1(1):118-118.
被引量:4
8
舒进康,陈莉萍,赵里红,李仕杰,赵勇,王季春.
马铃薯/玉米2:1行比套作不同模式对马铃薯产量及光合性能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8):43-46.
9
温日宇,郭耀东,郑联寿,姜庆国,樊丽生.
马铃薯套种玉米模式下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6,44(7):981-983.
被引量:3
10
吴昊,尚文艳,许志兴,刘仲辉.
不同种植带距对早春避温栽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8(24):52-5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8
1
盛良学,黄道友,夏海鳌,肖时运.
稻田复种应用经济绿肥效应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09-111.
被引量:14
2
庄朱力.
经济绿肥生态果园利用模式的应用推广[J]
.福建农业,2004(10):10-10.
被引量:2
3
盛良学,黄道友,夏海鳌,肖润林.
红壤橘园间作经济绿肥的生态效应及对柑橘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6):677-679.
被引量:37
4
黄启元,李检年,戴龙旺,张涉明.
江西永丰县椒—稻—肥种植模式及其效果[J]
.中国辣椒,2002,2(3):39-40.
被引量:2
5
刘玉蓉,张建军.
肥—稻—棉立体种植模式[J]
.抚州科技,1994(2):16-18.
被引量:1
6
欧丽萍,徐建云,陈超君,张丽琼.
绿肥压青改土对秋植蔗高产群体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初报[J]
.广西蔗糖,2006(1):19-23.
被引量:14
7
王春景,周守标,陈乃东,王贵军.
安徽牧草资源多样性[J]
.草业科学,2006,23(5):12-16.
被引量:15
8
常新刚,黄国勤,章秀福,张兆飞,彭剑锋,刘隆旺,赵明.
江西绿肥-双季稻超高产种植模式与调控技术研究——Ⅰ.不同移栽方式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161-164.
被引量:3
9
张丽琼,陈超君,欧丽萍,徐建云.
绿肥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效应[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2):91-93.
被引量:12
10
曾光秀,姚子纯.
青海绿肥品种资源整理鉴定研究[J]
.青海农林科技,1997(3):20-2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赵玲,肖昌智,卯升华.
威宁县绿肥生产现状与对策[J]
.农技服务,2009,26(10):141-141.
被引量:1
2
李子双,廉晓娟,王薇,赵同凯,李洪杰.
我国绿肥的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13,30(7):1135-1140.
被引量:117
3
张盛南,曹学浩,张一为,张鑫,马超,于海霞,王永颖,陈荣荣,李泽青,王鸿英.
天津市绿肥油菜利用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2021,27(1):76-7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
贺国强,王盼盼,高远,卢晓华,曹亚凡,赵冬雪,王晶英.
寒地绿肥与烤烟套种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7):37-43.
被引量:4
2
焦晓亮,尹可敬,毕银丽,李明超,田乐煊.
露天采煤区不同复垦处理下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关系[J]
.煤炭科学技术,2023,51(S02):316-327.
3
胡铁成,李红燕,曹群虎,鱼昌为,曹卫东,高亚军.
旱地不同绿肥品种及种植密度的肥饲效应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4):44-52.
被引量:9
4
史正刚.
智能迟缓的研究概况及分析[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48-50.
被引量:3
5
肖永红,王其南.
伤寒杆菌耐喹诺酮类机制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2):106-109.
被引量:13
6
刘聪,侯升林,张春锋,王伟,王栓波,明若阳,刘忠宽,冯伟.
旋转割草机对果园绿肥的田间粉碎效果[J]
.河北农业科学,2018,22(5):27-30.
被引量:8
7
孙艳茹,石屹,陈国军,闫慧峰.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8种绿肥作物萌发特性与抗旱性评价[J]
.草业学报,2015,24(3):89-98.
被引量:76
8
张晓红,邹长明,王允青,刘英,肖明松.
适宜在安徽推广种植的田菁品种的筛选与评价[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1(2):190-195.
被引量:4
9
张久东,包兴国,曹卫东,车宗贤,卢秉林,杨新强.
河西灌区小麦与豆科作物间作和复种模式研究[J]
.核农学报,2015,29(4):786-791.
被引量:21
10
卢秉林,包兴国,张久东,杨新强,曹卫东.
甘肃箭筈豌豆种质资源评价[J]
.草业科学,2015,32(8):1296-1302.
被引量:16
1
葛雁,周训宪,唐义,王道琴.
马铃薯与紧凑型玉米不同套作带距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7,27(3):46-46.
被引量:6
2
陈圣烨,赵丽娜,陈二成,孙平.
杂交玉米间套板蓝根种植技术[J]
.农技服务,2007,24(4):103-103.
被引量:1
3
陈洪权.
旱地分带轮作的发展及效益分析[J]
.农技服务,1995,13(6):12-14.
被引量:1
4
刘潮涌,王才兴.
旱地分带轮作操作技术[J]
.农村经济与技术,1991(11):27-29.
5
魏太忠,余世学,陈学才,曹晋福.
凉山州地膜玉米分带轮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四川农业科技,1996(2):26-28.
6
阳小虎,彭昌家,程林.
三熟四作分带轮作的效果及技术[J]
.作物杂志,1989(2):3-4.
7
孙求,施顺工.
微灌适应红壤旱地分带轮作地区[J]
.喷灌技术,1994(2):36-38.
8
尹敬其,张立杰.
小麦套种玉米不同带距与产量关系的探讨[J]
.农业科学研究,1991,0(4):74-79.
9
毛彩云.
玉米大豆间作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2(21):16-16.
10
韦云勤.
稻飞虱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农技服务,2013,30(9):924-924.
农技服务
2008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