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生一如的生命情调
1
作者 杜宇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8-89,共2页
《庄子》一书多寓言、重言和厄言,“以厄言为漫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天下》以下均注篇名),凝聚了荆楚文化里浓厚的神话气息,庄子以象征的笔法点化了自然界的山水禽羽,在生命中饱蘸了田原山川的灵秀。(这同代表中原... 《庄子》一书多寓言、重言和厄言,“以厄言为漫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天下》以下均注篇名),凝聚了荆楚文化里浓厚的神话气息,庄子以象征的笔法点化了自然界的山水禽羽,在生命中饱蘸了田原山川的灵秀。(这同代表中原文化系统的儒学仅以人格安放于山水中间的人本思想正好异趣)在他的濠梁之辩里,蝴蝶梦中无不浸润了这种浪漫仙羽的神韵气赋。 寓言使横际于自然和人之间的隔阂冰释了,人的个体生命融于宇宙生命之中,浑然同体,浩然同流。质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生一如 庄子 生命情调 寓言 《至乐》 《齐物论》 濠梁之辩 中间的人 生与死 《庄子·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语义解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恩旭 丁崇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子夏在劝说司马牛时引用孔子的话。前人多从子夏和司马牛的对话中来解析这句话,得到的只是上下文中临时性的语境意义,因此难免会断章取义。为了获得更加科学的解释,需要将其置于孔子的天命体系之下。研...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子夏在劝说司马牛时引用孔子的话。前人多从子夏和司马牛的对话中来解析这句话,得到的只是上下文中临时性的语境意义,因此难免会断章取义。为了获得更加科学的解释,需要将其置于孔子的天命体系之下。研究发现,孔子"天—命—人"思想体系具有三重性,且三者之间具有动态交互作用。正是在这动态的交互作用中,孔子完成了自己天命体系的构建。作为孔子天命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亦应作如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之乐 死生之悲——王羲之《兰亭序》思想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碧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7-130,共4页
《兰亭序》是中国文学玄言体向山水题材转变的重要作品之一。此文情景交融,理趣交辉,从山水之乐转到死生之悲,透射出深层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东晋士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道人生的态度。其对后世山水文学、书画创作的思想倾向与审美趣... 《兰亭序》是中国文学玄言体向山水题材转变的重要作品之一。此文情景交融,理趣交辉,从山水之乐转到死生之悲,透射出深层的忧患意识,反映了东晋士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和对世道人生的态度。其对后世山水文学、书画创作的思想倾向与审美趣味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羲之 兰亭序 山水之乐 死生之悲 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死生之道”与三教之判——王阳明由龙场悟道而归本儒学之密钥 被引量:2
4
作者 云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2-38,共7页
生死问题作为龙场悟道的核心,实为理解阳明归本儒学、判分三教的一把密钥。由龙场之悟对生死一念的勘破,阳明洞达了生命存在的实相:吾人本具长生不死之体,本有圆满自足之性。立于这一彻悟,阳明一方面强调破除执著功夫,将对死生之道的理... 生死问题作为龙场悟道的核心,实为理解阳明归本儒学、判分三教的一把密钥。由龙场之悟对生死一念的勘破,阳明洞达了生命存在的实相:吾人本具长生不死之体,本有圆满自足之性。立于这一彻悟,阳明一方面强调破除执著功夫,将对死生之道的理解完全转至当下的道德境域之中,从而奠定了他归本儒学的根基;另一方面他以儒学为宗,"校勘仙佛",将二教所言生死的内涵进行了道德化的发明阐释,宣称原始佛道之义与儒家圣人之道实无不同,从而圆满地实现了对三教的判分与融通。由此,在阳明心学中,养身与养德一体同宗,居仁由义即可长生不死;儒学与佛道一体同源,尽性至命实能作佛成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死生之道 吾性自足 道德 校勘仙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哲学中的“生死之变”与“死生无变”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雨萧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 《庄子》一书对生死问题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本文着重从“生死之理”“生死之变”“死生无变”“养生顺死”四个方面,对《庄子》生死观中的“变”与“不变”进行剖析。“生死之理”是庄子讨论生死问题的理论依据,即道气论。庄子认为生死本为万物生化之一环,其实质为气化流行过程中的聚与散。以此为基础,庄子进而讨论生死之“变”与“不变”的问题。“变”是对生死这一客观现象所作的描述,生死循环无端,自然而然。“不变”则是庄子根据其“齐物”思想所形成之新的生命认识与态度,死生同一,“无变于己”。这种新的认识和态度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养生”和“顺死”的生命态度与实践方式。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气化流行 死生一 养生顺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思想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3,共6页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qu...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吾丧我",由"吾丧我"而至物我两忘,以此构建虚静愉悦的精神家园;他倡导一种生死面前的乐观主义及"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人生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虚无 求逍遥 忘物我 死生 重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书》过度仪式中的“气” 被引量:1
7
作者 岳齐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6-69,共4页
《黄书》中的"气"既指天地死生之气,又指人体内阴阳合和生气。"合气"使人体内之气与天地之气交换,使男女阴阳之气相互交换、作用,并使人与神沟通,与"道"相合,达到长生不死之目的。其二,"气"使... 《黄书》中的"气"既指天地死生之气,又指人体内阴阳合和生气。"合气"使人体内之气与天地之气交换,使男女阴阳之气相互交换、作用,并使人与神沟通,与"道"相合,达到长生不死之目的。其二,"气"使天地之气相往来的思想与八卦九宫四时五行等观念得以有机结合;"气"贯穿于过度仪式的始终,成为贯通天人的纽带,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书》过度仪式 天地死生之气 阴阳合和生气 八卦九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超然思想的精神内涵及其演进
8
作者 张馨心 庆振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3,共5页
苏轼的超然思想是其对于风雨人生持续深入探求的结果。从中可以见出其超越世俗、反省自我的努力;由超然物外到臻于物化的深化;由超越艰难人世到超越死生的追求;而其以精神智慧化解种种困扰,理得而心安,一怀浩然之气是其超然思想的基石。
关键词 苏轼 超越世俗 自我反省 臻于物化 超越死生 理得心安 浩然之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镇墓文与神怪小说关系三题
9
作者 李万营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94-199,共6页
以早期镇墓文三个主题为例,深入解读神怪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观念。一是在人鬼恋情、人鬼交往的故事中,突破人间和鬼蜮的界限成为叙事的隐含起点,镇墓文中"死生异路"的观念成了叙事的重要因素。二是镇墓文中的"重复"... 以早期镇墓文三个主题为例,深入解读神怪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观念。一是在人鬼恋情、人鬼交往的故事中,突破人间和鬼蜮的界限成为叙事的隐含起点,镇墓文中"死生异路"的观念成了叙事的重要因素。二是镇墓文中的"重复"观念与神怪小说的"错勾"故事显示出相通的思维方式,即生者与死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会给生者带来麻烦。三是镇墓文中的"铅人""松人"等"替代者"被赋予了仆人的特质因而具有了文学色彩。与产生"替代者"形象的心理基础相同,神怪小说中出现了"明器人"故事,明器婢女的形象渐趋成熟,人们对于明器的想象也更加多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文 神怪小说 死生异路 重复 错勾 明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兰亭集序》的按钮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景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49,共3页
在《兰亭集序》一文中,王羲之慨叹“死生亦大”“岂不痛哉”“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断然否定“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反复阅读作品,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文字底层深藏着作者激荡的思绪。身处魏晋之际,在崇尚玄言清... 在《兰亭集序》一文中,王羲之慨叹“死生亦大”“岂不痛哉”“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断然否定“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反复阅读作品,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文字底层深藏着作者激荡的思绪。身处魏晋之际,在崇尚玄言清谈的世风之外,作者直面生命,拷问实际人生。“若合一契”的生命不只有呆板的复制和被动等待,应该且完全可以在相同中创造不同;成就别样人生的,恰恰是不一样的追求。与庄子的理解不同,王羲之赋予“趣舍”以积极、主动、鲜活的内涵。“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或可以作为解读《兰亭集序》的按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生 庄子 直面拷问 趣舍 人生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1
作者 文丁 《中国医院管理》 1988年第2期20-,共1页
在我国前人遗留下来的浩翰典籍中,也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迄今仍为许多国家所重视。据日本一些学者说:本世纪60年代是运用《孙子兵法》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存亡之道 死生之地 上善若水 国之大事 水善利万物 人之道 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口号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序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2期82-85,共4页
公元前二○九年七月,在祖国东南大地,卷起了革命的狂飙,陈胜、吴广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从大泽乡开始了。这次起义不仅揭开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序幕,而且以它光辉的业绩彪炳于史册,永为后世景仰。陈胜在号召群众起义时,响亮地提... 公元前二○九年七月,在祖国东南大地,卷起了革命的狂飙,陈胜、吴广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从大泽乡开始了。这次起义不仅揭开了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序幕,而且以它光辉的业绩彪炳于史册,永为后世景仰。陈胜在号召群众起义时,响亮地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许多同志在研究这次农民起义时都注意到了,并把它作为起义的口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侯将相 大泽乡 群众起义 天命论 张耳 陈余 知天命 秦王朝 死生有命 天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孔子的“天命观”
13
作者 史润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3年第0期92-93,共2页
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全国人民掀起了一个认真学习十大文件,贯彻十大精神的热潮。我们工农兵学员一定要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继续深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批判修正主义和... 在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的鼓舞下,全国人民掀起了一个认真学习十大文件,贯彻十大精神的热潮。我们工农兵学员一定要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继续深入批判林彪反党集团,批判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世界观,搞好上层建筑包括各个文化领域的阶级斗争,积极投入当前批判孔子反动思想的战斗。孔子是一个反对社会前进,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为了从思想上蒙蔽人民,压制奴隶们起来造反,他大肆宣扬奴隶主贵族的唯心论天命观。孔子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神,天可以支配和决定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天可以主宰人生的富贵贫贱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观 孔子 富贵在天 “天” 死生有命 天命论 反动思想 大文件 毛主席 地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