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庄子思想的现代解读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吾丧我",由"吾丧我"而至物我两忘,以此构建虚静愉悦的精神家园;他倡导一种生死面前的乐观主义及"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人生情趣。
作者
张文勋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3,共6页
Thinking
关键词
尚虚无
求逍遥
忘物我
一死生
重自然
分类号
B2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史记》卷63《老子韩非列传》第7册.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2143页.
2
[美]弥尔敦,李绍崑译.《庄子研究》.复旦大学编.《庄子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76-77页.
3
刘文典.《庄子补正》卷1《逍遥游》,昆明、合肥:云南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页.
4
郭庆藩.《庄子集释》卷1《逍遥游》,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1页.
5
刘文典.《庄子补正》卷1《齐物论》,昆明、合肥:云南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3页.
6
张文勋.
“自我”的“超越性”——以萨特解读老庄[J]
.中国文化研究,2005(2):134-141.
被引量:1
7
刘文典.《庄子补正》卷6《秋水》,昆明、合肥:云南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71页.
8
刘文典.《庄子补正》卷7《知北游》,昆明、合肥:云南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90页.
9
刘文典.《庄子补正》卷3《大宗师》,昆明、合肥:云南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78页.
10
刘文典.《庄子补正》卷3《应帝王》,昆明、合肥:云南大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36页.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M].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第27页.
2
杜小真译.《自我的超越——一种现象学描述初探》中译本的“附录”[M].商务印书馆,..
3
章学诚.《文史通义·原道(中)》[M].,..
4
萨特著 周煦良 汤永宽译.《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5
.《存在与虚无》导言[M].,..
6
杜小真译.《自我的超越——一种现象学描述初探》[M].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55页注62.
同被引文献
2
1
刘恒健.
老子“道”论的人学深旨[J]
.中国哲学史,1994(3):41-45.
被引量:1
2
华启和,高金龙.
试析生态人格教育[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5-4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王英娜.
老庄“道”论本体及其美育启示[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6):571-57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陆亚婷.
当代美育建设之新道——“无为”思想的开拓与创新[J]
.美术教育研究,2024(7):89-91.
被引量:1
1
马会兰.
嵇康的“自然”思想研究[J]
.学习月刊(下旬刊),2010(2):138-140.
被引量:1
2
李蒙.
试析《庄子》自然观的特征与达成方式[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1):35-38.
被引量:1
3
徐井芳.
幽默人生情趣多[J]
.家庭中医药,2003,10(10):38-38.
4
付晓青.
试论先秦两汉“自然”哲学观[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31-34.
被引量:2
5
徐亮,李祥祥.
方东美之科学观探析——对《科学哲学与人生》的思考[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1-5.
6
彭婷婷.
《庄子》的哲学意蕴[J]
.作家,2014,0(10X):131-132.
7
徐春根.
愿复反吾屠羊之肆——庄子人格一瞥[J]
.嘉应学院学报,2012,30(7):29-33.
被引量:1
8
朱万东.
试论庄子养生哲学[J]
.新余学院学报,2016,21(4):52-54.
9
付晓青.
先秦两汉“自然”论哲学观初探[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4):83-86.
被引量:1
10
李为知.
道家的生态伦理意识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9):51-51.
被引量:1
思想战线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