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水平与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阳性调节性T细胞及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素杰 谭芹 +3 位作者 韦渊 王洁 范杰 岳二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阳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疾病活动度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113例不同分型OLP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其中网纹型45例,充血型36例,糜烂型32...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与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阳性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疾病活动度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113例不同分型OLP患者为研究对象(试验组),其中网纹型45例,充血型36例,糜烂型32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76例设为对照组。血清Ang-2和Foxp3+Treg水平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统计OLP患者临床体征评分、OLP网纹-萎缩-糜烂(RAE)病损评分和疾病活动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明确Ang-2水平与Foxp3+Treg及各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分型OLP患者血清Ang-2、Foxp3+Treg水平均升高(P<0.05);与网纹型相比,糜烂型和充血型患者血清Ang-2、Foxp3+Treg水平升高(P<0.05);与充血型相比,糜烂型患者血清Ang-2、Foxp3+Treg水平升高(P<0.05)。糜烂型和充血型患者临床体征评分、RAE病损评分、疾病活动评分均高于网纹型(P<0.05);与充血型患者相比,糜烂型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升高(P<0.05)。OLP患者血清Ang-2水平与Foxp3+Treg、临床体征评分、RAE病损评分、疾病活动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1、0.548、0.554、0.528,P<0.001)。结论血清Ang-2水平在OLP患者体内异常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患者Foxp3+Treg水平、临床体征、病损程度及疾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口腔扁平苔藓 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调节性T细胞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涂琛 游晶 +4 位作者 刘怀鄂 陈红英 洪敏 刘子杰 娄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例(CHB组)、代偿期肝硬化(CLC)患者21例(CLC组)、失代偿期肝硬化(DCLC)患者22例(DCLC组)。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17、Treg表达率,计算Th17/Treg比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法测定外周血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组年龄、ALT、AS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CLC组、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HB组,Th17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与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reg表达率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AST、TBIL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7、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肝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辅助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玮炜 黄安斌 +4 位作者 杜戎 刘宇宏 宋优 沈凌汛 余立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oxp3在小鼠肾脏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肾组织Foxp3阳性表达,细胞呈深棕色着色,广泛分布于肾小管;8周龄及16周龄BXSB小鼠肾脏组织Foxp3弱阳性表达,细胞呈浅棕色着色,分布于肾小管。8、16周龄BXSB组小鼠肾组织内Foxp3mRNA表达水平[(0.55±0.06),(0.51±0.07)]均较正常对照组(1.02±0.0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6周龄BXSB组小鼠的Foxp3mRNA表达水平较8周龄BXSB组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XSB小鼠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的Foxp3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 狼疮肾炎 调节性T细胞 BXS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林 杨莹 +5 位作者 隋佳佳 陈晓红 文国容 陈永艳 晏文 罗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52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8例,稳定期组34例;局限型斑秃组41例,重型斑秃组11例。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52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8例,稳定期组34例;局限型斑秃组41例,重型斑秃组11例。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2组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均值为1.33±0.66,斑秃患者活动期组为0.45±0.34,稳定期组为0.80±0.4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9,P<0.05);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活动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重型斑秃组FOXP3蛋白表达均值为0.41±0.26,局限型斑秃组为0.75±0.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7,P<0.05);且重型斑秃组和局限型斑秃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斑秃组低于局限型斑秃组(P<0.05)。斑秃患者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与斑秃病情的严重程度(SALT)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斑秃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转录因子 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 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孔丽 张玉卓 +6 位作者 金萌 王闪闪 杜静华 张玉果 王荣琦 任伟光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396±0.174 vs 1.045±0.330,t=12.187,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98±1.672 vs 1.922±1.297,t=7.746,P<0.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2、-0.833、-0.992、-0.848,P值均<0.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9、0.536、0.843、0.640,P值均<0.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821,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转录因子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转录因子M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文艺 张丽婷 +2 位作者 王朝阳 邱建龙 朱世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FoxM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FoxM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均P<0.01),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包膜侵犯组高于包膜无侵犯组(P<0.01)。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FoxM1 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M1 甲状腺乳状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叉头转录因子O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黄芳 李小舟 +1 位作者 杜丘 张向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4-1201,共8页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O4(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O4,FOXO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增生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前列腺癌组织FOXO4的表达;Wes...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因子O4(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O4,FOXO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前列腺增生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前列腺癌组织FOXO4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前列腺增生细胞株BPH-1及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DU145中FOXO4的表达。对FOXO4表达相对较高的PC-3细胞进行FOXO4 siRNA和杂乱序列siRNA(Scramble siRNA)转染,对FOXO4低表达的DU145细胞进行FOXO4质粒、空白载体转染。利用细胞迁移侵袭试验检测转染后癌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ndoth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FOXO4在前列腺癌组织及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前列腺增生组织及前列腺增生细胞(均P<0.05);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rostate cancer specific antigen,PSA)值<4的前列腺癌组织FOXO4的表达显著高于4≤PSA≤10及PSA>10的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列腺癌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8的癌组织FOXO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Gleason≥8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T分期为T1~T2的前列腺癌组织FOXO4表达高于临床T分期为T3~T4的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FOXO4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前列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PC-3细胞FOXO4表达水平可显著促进该癌细胞的EMT和E-cadherin表达水平下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增加,且促进癌细胞侵袭(均P<0.05);上调DU145细胞FOXO4表达水平会抑制该癌细胞的EMT和E-cadherin表达水平上调,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下调,且抑制细胞侵袭(均P<0.05)。结论:FOXO4与前列腺癌进展有关,并能通过调节前列腺癌细胞EMT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O4 前列腺癌 上皮 间质转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神经功能及叉头转录因子3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赫 唐强 朱路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7-1442,共6页
目的探索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叉头转录因子3 (Foxp3)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9只。每组再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 目的探索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叉头转录因子3 (Foxp3)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9只。每组再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手术不予治疗,针刺组接受头穴丛刺针灸治疗,康复组接受跑台训练,针康组接受头穴丛刺结合跑台治疗。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缺血侧脑组织Foxp3、RORγt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mNSS为0分,模型组mNSS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5)。术后3 d,与模型组比较,康复组、针康组mNSS降低(P <0.05)。术后14 d,与模型组和针刺组比较,针康组mNSS降低(P <0.05)。术后各时间点,针康组Foxp3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 <0.05)。术后3 d,针康组RORγt表达量较其他组均增加(P <0.05)。术后7 d,针康组RORγt表达量较针刺组、假手术组增加(P <0.05)。结论针康法可改善脑缺血小鼠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能通过调节Foxp3、RORγt表达降低炎症的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康法 转录因子3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样转录因子3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桂芬 陈世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过去被认为是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关键转录因子,近来发现其在胃癌细胞中也有表达,这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胃癌患者外周血及微环境中Foxp3蛋白及mRNA的高... 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过去被认为是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关键转录因子,近来发现其在胃癌细胞中也有表达,这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胃癌患者外周血及微环境中Foxp3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可能涉及到多种信号通路,具有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并最终使肿瘤逃逸机体的免疫杀伤,干预其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调节性T细胞 转录因子3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A基因在进化、发育和疾病中的功能
10
作者 王静涵 杨立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9-881,共13页
叉头框蛋白A (FoxA)基因家族作为一个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分化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FoxA最初被命名为Hnf3α(肝细胞核因子3α),在肝脏特异性基因的激活和形态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研究表明,FoxA蛋... 叉头框蛋白A (FoxA)基因家族作为一个保守的转录因子家族,在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分化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FoxA最初被命名为Hnf3α(肝细胞核因子3α),在肝脏特异性基因的激活和形态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研究表明,FoxA蛋白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以及缠绕在核小体上的DNA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染色质局部结构来调控基因表达,因此被称为“先锋因子”(pioneer factors)。FoxA家族有3个成员:FoxA1、FoxA2和FoxA3。FoxA1主要在肺、肝脏、胰腺和前列腺等内胚层来源的器官中表达,参与调控激素代谢、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FoxA2主要在脊椎动物的脊髓底板中表达,调控神经管背腹模式的建立。FoxA3主要在睾丸中表达,调控生殖细胞的形成。在基因家族现存的变体中,foxa2^(-/-)基因突变斑马鱼胚胎能够存活,为解释胚胎发育提供可能。现有研究表明,FoxA参与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癌症以及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本文在总结FoxA基因发现、蛋白质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为读者更好地理解FoxA基因在胚胎发育和癌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蛋白A(FoxA) 转录因子 组蛋白 上皮间充质转化 癌症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P3表达量的影响
11
作者 姚战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白癜风等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是一类可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的T细胞亚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免疫效应从而维持体内免疫稳... 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白癜风等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是一类可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的T细胞亚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免疫效应从而维持体内免疫稳态[1]。近年来研究发现叉头框家族成员P3(forkhead box P3,Foxp3)是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抑制 框家族转录因子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转录因子F2小发夹RNA对人眼小梁网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爱华 高美子 +7 位作者 黄亮瑜 刘勋 苏睿虹 赵今稚 王礼明 张晓敏 李筱荣 东莉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对小梁网细胞外基质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人眼小梁网细胞(HTMCs)分为Scramble对照组和FoxF2小发夹RNA(shRNA)组,构建FoxF2重组干扰载体FoxF2 shRNA,应用FoxF2 shRNA慢病毒颗粒感染HTMCs,采用Weste...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对小梁网细胞外基质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培养人眼小梁网细胞(HTMCs)分为Scramble对照组和FoxF2小发夹RNA(shRNA)组,构建FoxF2重组干扰载体FoxF2 shRNA,应用FoxF2 shRNA慢病毒颗粒感染HTMCs,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oxF2 shRNA的敲低效果及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表达变化,利用Transwell计数实验分析HTMCs的迁移能力。结果体外培养的HTMCs呈长梭形,生长状态良好,形态符合HTMCs形态学特征。FoxF2 shRNA组FoxF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2±0.02,显著低于Scramble对照组的1.2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8,P<0.01)。FoxF2shRNA组纤连蛋白(FN)、Ⅰ型胶原蛋白(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3±0.03、0.53±0.08和0.86±0.15,显著低于Scramble对照组的0.87±0.04、1.66±0.06和1.73±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8、18.81、7.50,均P<0.01)。FoxF2 shRNA组HTMCs的迁移数量为117.30±11.41,显著低于Scramble对照组的251.00±1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P<0.01)。结论成功制备可特异性敲低HTMCs内源性FoxF2表达的FoxF2 shRNA病毒,并证实FoxF2干扰对HTMCs中ECM的表达及细胞迁移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F2 小梁网细胞 细胞外基质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39通过靶向作用于叉头盒转录因子1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宏欣 付苏 +1 位作者 淳雪莉 张帆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7,共7页
目的探讨miR-4539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脑胶质瘤标本和7株胶质瘤细胞株中miR-4539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Western blot法检测miR-4539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 目的探讨miR-4539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效应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脑胶质瘤标本和7株胶质瘤细胞株中miR-4539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Western blot法检测miR-4539在胶质瘤细胞中的作用。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叉头盒转录因子1(Foxp1)是否是miR-4539的直接靶点。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探讨miR-4539转染对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1)miR-4539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miR-4539在7个常用的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U373、T98G、LN18、LN229、SF295)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人正常脑胶质细胞株HEB(P<0.05)。(2)与miR-NC组相比,miR-4539转染72 h后,T98G细胞和LN18细胞中miR-4539的表达水平都显著增加(P<0.05)。CCK-8检测显示,外源性miR-4539过表达可显著抑制T98G和LN18细胞的增殖。同时可诱导T98G和LN18细胞周期阻滞,G0/G1期细胞百分率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且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cyclinE1和Ser780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3)荧光素酶报告显示,Foxp1是miR-4539的直接靶点,可被miR-4539直接调控。接种T98G细胞后6周,miR-4539转染组小鼠移植瘤平均体积、平均重量均显著小于miR-NC组(P<0.05)。(4)T98G和LN18细胞过表达miR-4539后,Foxp1mRNA和蛋白表达都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也确认,miR-4539降低了Foxp1在T98G细胞和LN18细胞中的表达。结论miR-4539可通过靶向作用于Foxp1发挥抑癌因子效应,有望成为脑胶质瘤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MIRNA 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框转录因子O1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调控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仁凤 王正朝 张正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9-1005,共7页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一种慢性疾病,而肾的纤维化是CKD的最终结果和关键性病理特征。在CKD的整个过程中均伴随着肾损伤的修复与愈合,且长期慢性刺激会促使肾纤维化逐渐步向肾衰竭,其主要特征是肌...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一种慢性疾病,而肾的纤维化是CKD的最终结果和关键性病理特征。在CKD的整个过程中均伴随着肾损伤的修复与愈合,且长期慢性刺激会促使肾纤维化逐渐步向肾衰竭,其主要特征是肌成纤维细胞持续活化及细胞外基质过度产生和沉积。肾的纤维化是一个由多种信号分子介导的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的协同过程,而TGF-β/Smad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其中最经典的2个。FoxO1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参与细胞多种生命活动并发挥重要调节作用。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O1,FoxO1)在肾纤维化病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FoxO1可通过STAT、SIRT1、Wnt/β-Catenin、PI-3K/Akt等多种信号通路调控肾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例如FoxO1/STAT信号可调节TIF和肾小管凋亡;SIRT1/FoxO1信号可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和脂肪毒性;FoxO1/β-Catenin可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PI-3K/Akt/FoxO1通路调节炎症反应及糖脂代谢等。另外,一些相关研究表明,FoxO1/Smad很可能在肾的纤维化中发挥了作用。本文综述了FoxO1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旨在进一步明确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从而为CK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O1 纤维化 胞外基质 慢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转录因子A2、J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冉小柯 陈欣菊 +4 位作者 赵云霞 张鑫 杨荷 孙祎尧 陈晓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2-1347,共6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叉头(FOX)转录因子A2(FOXA2)与FOXJ2的表达水平,探讨FOXA2、FOXJ2与HC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7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检查明确为HCC患者54例,收集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采用免...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叉头(FOX)转录因子A2(FOXA2)与FOXJ2的表达水平,探讨FOXA2、FOXJ2与HC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7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检查明确为HCC患者54例,收集临床资料和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组织中FOXA2与FOXJ2的蛋白水平表达,分析其与HCC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与校正χ2检验,FOXJ2与FOXA2表达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期分析;采用Image-Pro Plus进行FOXA2、FOXJ2表达的半定量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HCC组织中FOXA2和FOXJ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37%(38/54)和75.92%(41/54);FOXA2和FOXJ2表达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rs=0.648,P<0.001)。FOXA2阴性组与阳性组相比,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肿瘤个数、AF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40、4.113、4.352、3.865,P值分别为0.020、0.043、0.037、0.049);FOXJ2阴性组与阳性组比较,分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7,P=0.002)。FOXA2、FOXJ2阳性表达组HCC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均显著高于FOXA2、FOXJ2阴性表达组HCC患者(P值均<0.01)。结论FOXA2与FOXJ2的表达水平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二者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转录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样转录因子3的表达与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骨吸收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阳沙沙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在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病变中的表达,探讨Foxp3与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开髓,于术后0,7,14,21,28,35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分别用HE染色观察骨吸收范围,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在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病变中的表达,探讨Foxp3与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开髓,于术后0,7,14,21,28,35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分别用HE染色观察骨吸收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p3的表达和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破骨细胞的形成。结果:术后0~21d(急性期),Foxp3表达维持低水平,而破骨细胞迅速增多伴随骨吸收范围快速增大;术后21~35d(慢性期),Foxp3表达增高,而破骨细胞数目迅速减少,骨吸收无继续扩大趋势。结论:Foxp3表达于根尖周病损中,可能主要在慢性期控制炎症扩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3 根尖周炎 骨吸收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转录因子家族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前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恬雨 闫会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1-934,共4页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预后很差。叉头框(FOX)转录因子家族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组织发育,在肿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综述了FOX家族分子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分析了FOX在...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恶性癌症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预后很差。叉头框(FOX)转录因子家族可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及组织发育,在肿瘤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综述了FOX家族分子表达与HC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分析了FOX在HCC进展中发挥作用的机制,提出FOX家族分子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转录因子 癌基因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转录因子1/3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18
作者 李天 吴岩 +1 位作者 姬婷 金振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42-1846,共5页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伴随于肝损伤修复愈合的全过程,慢性长期的损伤因素会诱导纤维化进展成肝硬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报告乙型肝炎新发病例118.05万、丙型肝炎24.3万。...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伴随于肝损伤修复愈合的全过程,慢性长期的损伤因素会诱导纤维化进展成肝硬化。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报告乙型肝炎新发病例118.05万、丙型肝炎24.3万。慢性病毒性肝炎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叉头转录因子(FOXO)从属于叉头状家族,在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FOXO1/3可通过TGFβ通路调节肝星状细胞活力,在肝纤维化病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综述了肝纤维化病变机制、FOXO1/3对肝纤维化的调控机制,以及FOXO1/3(肝纤维化病变位点之一)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叉头转录因子通路对高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晓悦 朱浩 曹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高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叉头转录因子(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1,FOXO1)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下颌骨...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高糖诱导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叉头转录因子(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1,FOXO1)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下颌骨细胞,分为control组、高糖组、高糖+低剂量Res组、高糖+中剂量Res组、高糖+高剂量Res组,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测定ALP活性,Alizarin red S染色检测钙化结节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I)、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骨钙素(osteocalcin,OCN)蛋白及sirt1/FOXO1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高糖组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高糖组ALP活性、钙结节沉积、CoI、RUNX2、OPN、OC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高糖组比较,白藜芦醇添加组成骨细胞的A值、ALP活性、钙结节沉积、CoI、RUNX2、OPN、OC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与control组比较,高糖组成骨细胞sirt1、p2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OXO1、Bi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高糖组比较,加入白藜芦醇后sirt1、p2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OXO1、Bi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sirt1/FOXO1通路,改善高糖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转录因子通路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6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20
作者 龚小霞 李超 +2 位作者 曹曦月 杨诚诚 黄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9-625,共7页
构建人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6(forkhead box class O6,FOXO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探究FOXO6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以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c 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扩增FOXO6基因片段,并... 构建人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6(forkhead box class O6,FOXO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探究FOXO6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以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c 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扩增FOXO6基因片段,并将其与pRK5-myc载体连接,构建pRK5-myc-FOXO6重组质粒;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和空载体分别转染至U251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法分别检测FOXO6对U251细胞中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其对U251细胞存活的影响。经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表明:pRK5-myc-FOXO6重组质粒构建成功;FOXO6转染组中的PGC-1α转录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上述结果显示,pRK5-myc-FOXO6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体外实验暗示FOXO6可能通过抑制PGC-1α的表达来抑制U251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过程,进而诱导U251细胞的凋亡,这为后续深入研究FOXO6在胶质瘤上的作用机制和靶点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O亚型6 胶质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