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风干燥对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江燕 毕书瑜 +5 位作者 崔芳铭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新鲜刺芹侧耳的色差值最高,干制24 h的最低;新鲜刺芹侧耳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低,干燥24 h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高。新鲜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溶解所需时间最长,干燥18、24 h的溶解时间较短;干燥24h的相对黏度最高,新鲜刺芹侧耳的最低;干燥24h的乳化性、起泡性均最好,干燥12、18、24h的乳化稳定性较好,干燥18 h的起泡稳定性较好;干燥24 h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均最高;干燥18、24h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干燥24h的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干燥24h的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较高,干燥18、24 h的对多酚氧化酶抑制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刺芹侧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刺芹侧耳 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加工特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MS法测定芍药苷-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半抗原数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金森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54-56,共3页
为建立中药活性成分的抗体测定技术平台,将中药活性成分芍药苷与人血清白蛋白偶联成完全抗原(半抗原-蛋白质复合物),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MS)技术测定了上述人工抗原的基本质谱特征,求得了芍药苷-人血... 为建立中药活性成分的抗体测定技术平台,将中药活性成分芍药苷与人血清白蛋白偶联成完全抗原(半抗原-蛋白质复合物),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 I-TOF-MS)技术测定了上述人工抗原的基本质谱特征,求得了芍药苷-人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半抗原数(hapten number)为12.试验结果表明,利用MALD I-TOF-MS方法测定人工合成的半抗原-蛋白质复合物的质谱特征等,具有所需样品量少、结果准确和迅速可靠等优点,为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抗体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方法和试验依据,对于判断人工抗原的质量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半抗原-蛋白质复合物 MALDI-TOF-MS 半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凯 江连洲 缪铭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是通过分子间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高分子聚集体,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安全的新型生物材料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综述了近年来淀粉-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其制备方法、功能性质及应用方...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是通过分子间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高分子聚集体,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安全的新型生物材料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综述了近年来淀粉-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其制备方法、功能性质及应用方面的基本研究状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 制备 功能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污剂对裙带菜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电泳分离效果及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爱芬 陈敏 周百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401,共8页
于 1 998年 3月在青岛市太平角采集裙带菜孢子体 ,通过破碎、离心制备类囊体膜。用去污剂SDS、DOC、DMG和DIG增溶裙带菜类囊体膜 ,经PAGE分离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 ,并测定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 ,电泳分离效果与所用的去污剂的种类有关。... 于 1 998年 3月在青岛市太平角采集裙带菜孢子体 ,通过破碎、离心制备类囊体膜。用去污剂SDS、DOC、DMG和DIG增溶裙带菜类囊体膜 ,经PAGE分离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 ,并测定其光谱特性。结果表明 ,电泳分离效果与所用的去污剂的种类有关。去污剂不同 ,分离到的同一类型复合物的吸收光谱有差异 ,捕光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的数目、种类及吸收光谱明显不同。电泳中产生的游离色素的多少也随去污剂种类而异。在 4种去污剂中 ,以DMG和DIG增溶的效果最好 ,经SDS PAGE分出 6种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 ,游离色素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去污剂 凝胶电泳 色素-蛋白质复合物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分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核酸复合物氢键与范德华力作用位点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建盛 胡栋 +3 位作者 晏善成 马昕 谢建明 孙啸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783,共6页
为了深入了解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模式,对复合物结构中氢键/范德华力作用力位点上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偏好性(即相对使用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氢键/范德华力作用位点上对氨基酸的偏好性差异均极其显著,与蛋白质-核酸特异作用密... 为了深入了解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模式,对复合物结构中氢键/范德华力作用力位点上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偏好性(即相对使用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氢键/范德华力作用位点上对氨基酸的偏好性差异均极其显著,与蛋白质-核酸特异作用密切相关的残基侧链与核苷酸碱基间相互作用力位点对氨基酸类型的选择特异性更高;单链RNA分子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对氨基酸残基的偏好性和双链RNA分子差异不显著;氨基酸的极性大小及方向在决定其是否与核酸分子形成范德华力作用具有重要贡献,氨基酸侧链形成的空间位阻会阻碍其与核酸分子形成氢键作用;蛋白质-DNA复合物结构氢键/范德华力作用位点上残基间空间协同作用时对氨基酸类型的选择与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核酸复合物 氢键作用位点 范德华力作用位点 偏好性 氨基酸极性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合生物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爱芬 陈敏 周百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放氧型光合生物有关研究结果的概括分析 ,提出放氧型光合生物光系统Ⅰ、光系统Ⅱ及捕光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具有多样性 ,并根据其PSⅠ复合物的 77K荧光发射特点 。
关键词 光合生物 色素-蛋白质复合物 多样性 光系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蛋白质-短肽复合物结构的新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菲 李惟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742-1744,共3页
A novel do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geometric match is proposed for protein phage peptide complexes. The radii of gyration of protein phage peptide complexes are used as the criterion of geometric match on the inte... A novel dock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geometric match is proposed for protein phage peptide complexes. The radii of gyration of protein phage peptide complexes are used as the criterion of geometric match on the interface, which can be used to screen out the ligand structures with a good geometry fit without any prior description for the contact surface. The energy is evaluated for the structures with a good geometry fit. The algorith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igid and flexible docking of four protein phage peptide complexes and predict successfully the native like structures of phage pept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接方法 几何匹配 蛋白质-短肽复合物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核酸复合物中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位点偏好性分析
8
作者 吴建盛 晏善成 +1 位作者 武灵芝 汤丽华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8-144,共7页
对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结构中氢键/范德华力作用位点氨基酸与核苷酸的偏好性(即相对使用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在蛋白质-DNA复合物结构中,范德华力作用对与氢键数量相当;而在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中,范德华力作用对数量要远多于氢... 对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结构中氢键/范德华力作用位点氨基酸与核苷酸的偏好性(即相对使用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1)在蛋白质-DNA复合物结构中,范德华力作用对与氢键数量相当;而在蛋白质-RNA复合物结构中,范德华力作用对数量要远多于氢键;(2)复合物结构中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位点上对氨基酸的偏好性差异显著;(3)氨基酸的极性大小及方向在决定它是否与DNA/RNA分子形成氢键/范德华力相互作用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核酸复合物 氢键 范德华力 偏好性 氨基酸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次烟叶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的成分及抗氧化性分析
9
作者 许春平 冉盼盼 +4 位作者 曾颖 谭兰兰 申屠洪钎 马扩彦 戴亚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531-534,共4页
采用碱溶酸沉法从烤烟低次烟叶中提取蛋白质-多酚复合物,检测其中蛋白质含量为350 mg/g,多酚成分包括绿原酸、莨菪葶、芸香苷,其含量分别为2.1、0.5、2.9 mg/g。对蛋白质-多酚复合物进行抗氧化性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DPPH·... 采用碱溶酸沉法从烤烟低次烟叶中提取蛋白质-多酚复合物,检测其中蛋白质含量为350 mg/g,多酚成分包括绿原酸、莨菪葶、芸香苷,其含量分别为2.1、0.5、2.9 mg/g。对蛋白质-多酚复合物进行抗氧化性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DPPH·自由基与O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复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对蛋白质-多酚复合物中蛋白质进行酶解,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性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复合物对DPPH·自由基与O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蛋白质与多酚结合状态下才能保持蛋白质-多酚复合物的抗氧化性,而且其抗氧化性可能主要来源于复合物中的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次烟叶 蛋白质-多酚复合物 酶解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质谱的非共价键蛋白质复合物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献 赵文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电喷雾质谱(ESI-MS)已经成为检测和研究生物分子弱相互作用,即非共价键作用的一个重要分析手段。ESI-MS除了具有快速、灵敏、专属的特点以外,还有能够直接得出复合物的分子量和化学计量比的优点。本文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配体、金属离... 电喷雾质谱(ESI-MS)已经成为检测和研究生物分子弱相互作用,即非共价键作用的一个重要分析手段。ESI-MS除了具有快速、灵敏、专属的特点以外,还有能够直接得出复合物的分子量和化学计量比的优点。本文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配体、金属离子的非共价复合物的例子阐述了ESI-MS技术的主要特性,综述了ESI-MS在非共价键蛋白质复合物方面的早期和近期应用研究成果。引用文献3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蛋白质非共价键复合物 蛋白质-蛋白质复合物 蛋白质-配体复合物 蛋白质-金属离子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蛋白质复合物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褚宏伟 郑诗颖 +4 位作者 赵群 赵宝锋 梁振 张丽华 张玉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87-1394,共8页
膜蛋白质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膜蛋白质复合物(Membrane protein complexes,MPCs)形式来行使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譬如参与细胞-细胞交流、信号传导与分子识别等。MPCs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临床治疗耐药等问题。研究完... 膜蛋白质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膜蛋白质复合物(Membrane protein complexes,MPCs)形式来行使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譬如参与细胞-细胞交流、信号传导与分子识别等。MPCs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临床治疗耐药等问题。研究完整MPCs的组装对于绘制全景式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而揭示膜蛋白质机器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MPCs的过表达和纯化仍面临巨大挑战,如何从细胞中实现MPCs的高效提取尤为重要。因此,亟需发展既可确保MPCs提取效率,并能保持其结构稳定性的提取方法。该文对现有MPCs提取方法及其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加以展望,以期为MPCs的功能解析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复合物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高效提取 结构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褐藻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分离及光谱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爱芬 陈敏 周百成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非离子去污剂DMG增溶3种褐藻的类囊体膜 ,经SDS PAGE分离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 ,并测定其光谱特性及表观分子量。结果表明 ,3种褐藻的电泳分离结果完全相同 ,都分离到6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从不同褐藻类囊体膜上得到的同一种复合物... 以非离子去污剂DMG增溶3种褐藻的类囊体膜 ,经SDS PAGE分离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 ,并测定其光谱特性及表观分子量。结果表明 ,3种褐藻的电泳分离结果完全相同 ,都分离到6条含色素的蛋白质复合物。从不同褐藻类囊体膜上得到的同一种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特性一致 ,3种褐藻的PSI复合物都有位于715nm处的长波荧光发射峰。电泳方法测得3种褐藻同一种色素 蛋白质复合物的表观分子量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蛋白质 复合物 吸收光谱 分离 褐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电泳系统分离裙带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比较
13
作者 李爱芬 段舜山 +2 位作者 刘振乾 徐宁 宫宝安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裙带菜的类囊体膜经过去污剂癸基-N-甲基匍萄糖胺增溶,采用SDS-PAGE分离技术,在Tris-Gly和Tris-硼酸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并比较其复合物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采用Tris-Gly电泳分离系统从裙带菜中分离到8种色食-蛋... 裙带菜的类囊体膜经过去污剂癸基-N-甲基匍萄糖胺增溶,采用SDS-PAGE分离技术,在Tris-Gly和Tris-硼酸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并比较其复合物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采用Tris-Gly电泳分离系统从裙带菜中分离到8种色食-蛋白质复合物,分别是CP Ia、CPI、LHC_1、CPa、LHC_2、LHC_3、LHC_4和LHC_5。在Tris-硼酸电泳分离系统中共分离到5种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别是CPI、CPa、LHC_1、LHC_2、LHC_3。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的相对应条带的光谱特性基本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色素-蛋白质复合物 电泳 吸收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EGCG共价复合物对鱼油乳液稳定性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润华 梁秀萍 +1 位作者 闫晓佳 刘夫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94-100,共7页
通过碱处理法制备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共价复合物,研究LF-EGCG物理混合物和共价复合物对鱼油乳液流变性质、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由于EGCG与LF共价结合,蛋... 通过碱处理法制备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共价复合物,研究LF-EGCG物理混合物和共价复合物对鱼油乳液流变性质、氧化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由于EGCG与LF共价结合,蛋白质分子质量增加,使得共价复合物制备的乳液黏度增加(其黏度分别是单一蛋白乳液和物理混合物乳液的2.74 倍和1.42 倍),物理稳定性显著增强(在55 ℃恒温、避光贮藏15 d后仍能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与LF稳定的乳液相比,物理复合或共价结合的LF-EGCG能够有效地抑制贮藏过程中鱼油氧化(贮藏第15天时,LF、物理混合物和共价复合物稳定的鱼油乳液中脂质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分别为2.25、0.75 nmol/g和0.70 nmol/g)。在体外消化过程中,共价复合物稳定的鱼油乳液能够更好地抑制聚集体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脂肪酸的释放。本研究能够为合理设计鱼油递送系统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多酚共价复合物 鱼油 乳液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素-纤维素复合物的电化学异相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甄文娟 单志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电压12 V,pH 9~10的条件下,固态的微晶纤维素(MCC)和酪素溶液在铂阳极上异相合成了MCC和酪素的复合物。红外吸收表明复合物由MCC和酪素组成,该复合物不溶于0.1 mol/L的酸和碱,但溶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复合物的氮含量为9.84%,介于MC... 电压12 V,pH 9~10的条件下,固态的微晶纤维素(MCC)和酪素溶液在铂阳极上异相合成了MCC和酪素的复合物。红外吸收表明复合物由MCC和酪素组成,该复合物不溶于0.1 mol/L的酸和碱,但溶于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复合物的氮含量为9.84%,介于MCC和酪素之间;XRD结果显示复合物的结晶指数较MCC有所降低,在2θ=19,°26.5°出现了新的衍射峰,而MCC的特征衍射峰消失;热重热解曲线也展现了不同于MCC和酪素的失重台阶。本实验通过与化学法对比认为电化学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合成多糖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 纤维素酪素复合物 蛋白质-多糖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和多糖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董磊 刘田静 +4 位作者 孔令姗 郭惠玲 李晨晨 超文正 俞苓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97-400,共4页
蛋白质和多糖两种生物大分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对于乳状液和泡沫体系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后的协同效应可构建新的、功能性的纳、微或宏观结构,改变食品的力学和流动特性,对改良食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 蛋白质和多糖两种生物大分子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对于乳状液和泡沫体系有显著影响。蛋白质和多糖混合后的协同效应可构建新的、功能性的纳、微或宏观结构,改变食品的力学和流动特性,对改良食品,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蛋白质的界面行为,多糖的界面行为以及蛋白质-多糖复合物的界面行为所做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多糖 蛋白质-多糖复合物 相互作用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淀粉与脂质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现状分析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翠萍 晁琛 王书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4-56,共13页
淀粉、脂质和蛋白质在热加工中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最终食品的风味、口感、质构、营养特性以及货架期,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理解淀粉与其他组分在加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食品加工过程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 淀粉、脂质和蛋白质在热加工中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最终食品的风味、口感、质构、营养特性以及货架期,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理解淀粉与其他组分在加工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制对于食品加工过程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分子动力学模拟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计算分析手段,对于深入揭示淀粉与其他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在简要介绍了淀粉-脂质及淀粉-脂质-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及结构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操作流程及其在研究淀粉与脂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淀粉-脂质复合物 淀粉-脂质-蛋白质复合物 相互作用 模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蛋白复合物的分离
18
作者 丁晓萍 《生物产业技术》 2009年第5期73-78,共6页
单独存在的蛋白质并不能执行功能,而需要通过同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实现。现已发表了一些物种中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谱图。这些谱图揭示了广泛存在的多蛋白复合物以及这些复合物之间的联系。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物种的复杂性并不是... 单独存在的蛋白质并不能执行功能,而需要通过同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实现。现已发表了一些物种中蛋白-蛋白相互作用谱图。这些谱图揭示了广泛存在的多蛋白复合物以及这些复合物之间的联系。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物种的复杂性并不是由更多数量的基因来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复合物 蛋白质相互作用 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基因组分析 分离 单独存在 复杂性 谱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共价复合物在递送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雨 郑逸梅 +2 位作者 罗碧英 滕慧 陈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89-399,共11页
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良好原料,但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大多容易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蛋白质、多糖和多酚设计了食品级的递送系统,形成的复合物改变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特... 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和降血脂活性,是功能性食品开发的良好原料,但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大多容易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围绕蛋白质、多糖和多酚设计了食品级的递送系统,形成的复合物改变了食品的功能和营养特性。本文综述了利用蛋白质、多糖、多酚为原料制备不同功能性质的二元或三元食品级复合物的共轭方法、表征和功能性质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复合物作为载体的主要类型,以及在生物活性物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并总结了递送体系与人体胃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在制备和分析复合物作为递送体系时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多糖-多酚复合物 生物活性物质 递送系统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杉碱甲人工抗原的合成、鉴定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建武 晁志 董为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2128-2130,共3页
目的制备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成分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方法将HupA与戊二醛、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 目的制备乙酰胆碱脂酶抑制活性成分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方法将HupA与戊二醛、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偶联,制得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测定其中结合的半抗原数目;以此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并通过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合成的人工抗原HupA-GA-BSA中HupA与BSA的结合比约为8∶1;免疫小鼠得到特异针对HupA的抗血清,HupA抗体的效价为1∶62500。结论成功地合成了HupA的人工抗原,且该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半抗原-载体蛋白复合物 免疫原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