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的理性表征:一个整全性分析框架
1
作者 杨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职业教育高考作为从普通高考中独立出来的类型化教育考试制度,其必须彰显一种新式的教育正义,即要以一种更加正义的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再分配。以罗尔斯“原初状态”为逻辑前提,认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是一种包含分配正义、承认正... 职业教育高考作为从普通高考中独立出来的类型化教育考试制度,其必须彰显一种新式的教育正义,即要以一种更加正义的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再分配。以罗尔斯“原初状态”为逻辑前提,认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正义是一种包含分配正义、承认正义、能力正义的复合型正义,且需要同时满足自由平等原则、机会公平原则、禀赋差异原则。而制度正义由理念到落实则需要一种完备的正义论分析工具,即包含形式正义、实质正义、程序正义、感知正义四种理想化表征为一体的分析框架作为理论支点,以此变革教育评价的底层逻辑,重新定义什么是公平的教育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考 原初状态 正义原则 正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博士招生制度的现状、困境与出路
2
作者 韦卫 起航 李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3,共6页
教育博士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的战略机遇和教育博士招生规模扩大的时代诉求,完善教育博士招生制度是把好教育博士人才培养“入口关”的重要问题,是提升教育博士人才培养质量的开端。基于2024年31所高校教育博士的招生文本分析可以发现... 教育博士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的战略机遇和教育博士招生规模扩大的时代诉求,完善教育博士招生制度是把好教育博士人才培养“入口关”的重要问题,是提升教育博士人才培养质量的开端。基于2024年31所高校教育博士的招生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教育博士招生制度设计从实质正义和程序公平两个方面体现正义属性,但还存在选拔标准学博趋同、招生指标分配不均、类型特征不够凸显等问题。教育博士招生制度改革,要扣准教育博士类别要求和人才规格定位,从选拔标准应差异化、招生指标应动态化、评价标准应科学化等方面,进一步回应满足面向2035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培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博士 招生制度 程序公平 实质正义 内容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诠释、价值彰显及关键理路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畔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8,共10页
共同富裕蕴含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积极推动力量。教育公平正义通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一性和差异性相统... 共同富裕蕴含着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教育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积极推动力量。教育公平正义通过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一性和差异性相统一得以实现共同富裕的人民性、共享性、公平性和正义性,从而在共同富裕中彰显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效、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为促进教育公平正义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完善教育制度设计以构筑共同富裕的全新格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以满足共同富裕的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教育公平 教育正义 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正的启发理论述评 被引量:14
4
作者 龙立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提出了试图整合这些一致性的公正理论:公正的启发理论。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正的启发理论的含义,如何启发等核心概念,并对启发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启发理论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公正感 公正的启发理论 分配公正 程序公正 互动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美国而教”的价值承当:社会与个人的双赢 被引量:5
5
作者 贾雪姣 索丰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0,共6页
"为美国而教"计划开辟了美国教师培养的新路径,它招募、选拔、培养并派遣来自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两年的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教师短缺的问题。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美国而教"计... "为美国而教"计划开辟了美国教师培养的新路径,它招募、选拔、培养并派遣来自一流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到贫困落后地区从事两年的教学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教师短缺的问题。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为美国而教"计划对美国教师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美国而教"计划之所以能够吸引一流大学毕业生的参与以及其他国家的效仿,主要在于其社会价值的建构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为美国而教 价值 社会正义 教育公平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研究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亚敏 师东海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3,共4页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我国研究者开始就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归属、概念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方法论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第二,针对"何谓教育公平"这一研究基础,我国研究者在经... 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研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我国研究者开始就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归属、概念体系、理论分析框架、方法论等问题进行初步探索;第二,针对"何谓教育公平"这一研究基础,我国研究者在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多学科视野下,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并进而对具有多重特征的教育公平形成了系统的认识;第三,我国研究者对教育公平的社会基础与社会价值、结构与分类、制约因素与实现路经、评价与判断等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研究框架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研究;第四,在继续移植、引进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者开始致力于教育公平的"本土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公平 基本理论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高等教育:利与义的纠结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中亮 李阿慧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6,共4页
目前一些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公平正义立场,切实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时代责任。政府应完善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以呵护成人高等教育公平正义。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经济利益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公平:当下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新追求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海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9,共8页
"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全方位地关注教育质量、提升质量公平,是我国当下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新追求。通过梳理教育质量公平演进的基本脉络,发现质量公平思... "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规划纲要》提出的今后1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全方位地关注教育质量、提升质量公平,是我国当下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新追求。通过梳理教育质量公平演进的基本脉络,发现质量公平思想是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质量思想演进到一定阶段时的交汇。教育质量公平是人们对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是否满足需要及其满足程度的心理感受,包括三个构成要素,即条件质量公平、过程质量公平和结果质量公平。我国教育现实中还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亟待从多个方面提升与改善我国当下的质量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公平 教育公平 教育质量 《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程度与分配公平感:结构地位与相对剥夺视角下的双重考察 被引量:72
9
作者 李颖晖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3-160,共18页
基于结构决定与相对剥夺的两种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了教育程度对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复杂影响路径。教育程度作为优势性地位获得,对分配公平感存在正向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但这种正向影响也存在条件性:教育作为个人地位... 基于结构决定与相对剥夺的两种视角,本文研究发现了教育程度对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复杂影响路径。教育程度作为优势性地位获得,对分配公平感存在正向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分配公平感越强。但这种正向影响也存在条件性:教育作为个人地位投资,激发相应的回报期待,随着基于教育投入的期待收入与实际收入差距的扩大,这种正向影响会降低,且教育程度越高,降低的幅度越大。这一条件性的发现有利于解释既有研究的矛盾结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涵:当教育投资作为"制度化手段"无法实现地位获得这一"文化目标"时,这种"断裂"可能会引发"分配不公"的心理失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程度 结构地位 相对剥夺 分配公平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公平感的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8
10
作者 颜爱民 孙益延 +1 位作者 谢菊兰 郭好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3-632,共10页
通过总结以往研究,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公平感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公平的多元需求理论、道义公平理论、公平启发理论和线索一致性理论,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组织公平感复杂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社... 通过总结以往研究,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公平感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公平的多元需求理论、道义公平理论、公平启发理论和线索一致性理论,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和员工组织公平感复杂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公平感关系的整合模型;同时,在深入剖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采用以企业为中心的方法明晰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对组织公平氛围的潜在影响、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组织公平感的作用机制、挖掘动机归因在组织公平感影响企业社会责任微观效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探讨不同文化情境对组织公平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效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组织公平感 公平的多元需求理论 道义公平理论 公平启发理论 线索一致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多元化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易红郡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以及教育本身等多种因素,因此对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应进行多元化的分析,才能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观。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经历了从单一层次、一元化向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 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民族习惯以及教育本身等多种因素,因此对教育公平问题我们应进行多元化的分析,才能树立科学的教育公平观。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经历了从单一层次、一元化向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这里侧重于对西方当代教育公平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加深我们对西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教育公平理论 多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公平正义观和人民监督司法路径的创新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孝清 《法治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3-17,共15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对司法公平正义观、人民监督司法路径和司法目标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的“公平正义”是客观公平正义与人民群众主观公平正义相统一,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和人民群...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对司法公平正义观、人民监督司法路径和司法目标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的“公平正义”是客观公平正义与人民群众主观公平正义相统一,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和人民群众都认同,司法人员公平正义观与人民群众公平正义观相契合的公平正义。其必要性和意义在于,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是完善人民监督司法机制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实现司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和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需要从八方面下功夫: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司法为民宗旨;努力实现客观公正;完善当事人诉求表达、回应和沟通交流机制,加强思想工作;密切联系群众,使案件处理与人民群众公平正义观相契合;坚持法理情相结合;创新和改进办案方式方法,改善群众司法体验;建立人民群众感受的汇集、研判、落实、反馈机制;完善律师服务,促进司法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感受 公平正义 监督司法 创新 思想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错配对劳动力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增林 于璟婷 王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1-85,共15页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以教育适配者为参照点,从工作、教育水平两个视角考察教育错配对劳动力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比较普遍的教育错配现象;相比相同工作的教育适配者,教育不足... 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以教育适配者为参照点,从工作、教育水平两个视角考察教育错配对劳动力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比较普遍的教育错配现象;相比相同工作的教育适配者,教育不足者的幸福感显著降低,工资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教育不足通过工资对幸福感的负向效应在低社会公平感下比高社会公平感下更强;相比相同教育水平的教育适配者,教育过度者的幸福感显著降低,工资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的调节效应同样成立。使用工具变量法及进行稳健性检验,教育错配对幸福感的负向影响依然成立。因此,企业应落实同工同酬政策,政府应优先考虑对社会公平感提升作用更大的公共服务建设,从而构建幸福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错配 幸福感 社会公平感 社会比较理论 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作为公平的正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冒荣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共6页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为上“好大学”的高考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基础教育仍陷入一种内卷化竞争。这种现象从社会心态上看反映了一种囚徒困境下的纳什均衡,深层原因则在于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导致的社会等级区隔的...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为上“好大学”的高考依旧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基础教育仍陷入一种内卷化竞争。这种现象从社会心态上看反映了一种囚徒困境下的纳什均衡,深层原因则在于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导致的社会等级区隔的形成和扩大。要摆脱这种内卷化竞争和社会性焦虑,更重要的问题或许并不在于如何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而在于如何坚持作为公平的正义,打破不同层次高等学校之间的“鄙视链”,推进社会的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普及化 高质量高等教育 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 作为公平的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课程: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生长点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支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59,共4页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的云技术在课程领域的深度运用,云课程因此而诞生。云课程契合应得教育公平观,丰富了教育公平的内涵,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云课程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是:云课程共享课程资源,缩小区域间教...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的云技术在课程领域的深度运用,云课程因此而诞生。云课程契合应得教育公平观,丰富了教育公平的内涵,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上可以促进教育公平。云课程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是:云课程共享课程资源,缩小区域间教育资源起点上的差距;云课程践行因材施教,促进教育过程的公平;云课程为学生提供其应得的课程支持,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课程 教育公平 起点公平 课程资源 过程公平 因材施教 结果公平 课程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正义论视域下的儒家礼教重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玉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新文化运动所谓“吃人的礼教”并非泛指儒家礼教,而是特指专制权力的“礼教”。儒家礼教的本意乃是“育人”,即用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教育人们,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当然,礼教在皇权制度下确实曾经沦为“吃人”“以理杀人”的东西。因... 新文化运动所谓“吃人的礼教”并非泛指儒家礼教,而是特指专制权力的“礼教”。儒家礼教的本意乃是“育人”,即用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教育人们,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当然,礼教在皇权制度下确实曾经沦为“吃人”“以理杀人”的东西。因此,今天应当在走向现代性之际重建儒家礼教。重建礼教的理论依据乃是儒家“制度伦理学”原理——“中国正义论”,而其现实依据则是现代生活方式对于社会规范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礼教 吃人 育人 正义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惩戒亟须理性治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次林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6,共7页
惩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却是困扰教师的严峻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惩戒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规范约束性,从违规情节和违反规范的类型上判定其违规程度,并且依据违规程度予以相应强度的惩戒,以维护教育公正... 惩戒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却是困扰教师的严峻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惩戒的目的是立德树人,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规范约束性,从违规情节和违反规范的类型上判定其违规程度,并且依据违规程度予以相应强度的惩戒,以维护教育公正。要从多学科视角看待学生的违规行为,将惩戒权作为最后使用的教育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规范教育 教育惩戒 教育公正 领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对教育正义理论构建思路的变革 被引量:4
18
作者 舒志定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84,157,共9页
面对各种教育正义理论,我们如何取舍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这需要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教育正义理论。虽然马克思没有单独撰写文章专题阐述教育正义论题,但是马克思潜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生存命运,坚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为教... 面对各种教育正义理论,我们如何取舍并用于指导教育实践,这需要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教育正义理论。虽然马克思没有单独撰写文章专题阐述教育正义论题,但是马克思潜心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关注人类生存命运,坚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为教育正义理论创立了思想前提,也使马克思的教育正义理论和其它教育正义理论有了清晰的边界,主要表现在马克思转换了理解教育正义的前提、建构了评判教育正义的依据以及谋划了教育正义的实现路径,由此显示马克思完成了对教育正义理论构建思路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教育思想 正义理论 教育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与作为公平的教育正义理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玉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7,共5页
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包括两个核心原则,一是"最广泛的平等基本自由原则",二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以及"差异原则"。它们并非处于平等地位,而是具有优先性关系。其中,"最大的平等基本自由原则&... 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包括两个核心原则,一是"最广泛的平等基本自由原则",二是"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以及"差异原则"。它们并非处于平等地位,而是具有优先性关系。其中,"最大的平等基本自由原则"优先于"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异原则"。罗尔斯正义理论在与"自我所有权"平等、福利平等、能力平等等观点的论辩中,更加清晰地显示出其理论特色、存在的主要缺陷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作为公平的教育正义理论 自我所有权平等 福利平等 能力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正义向度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丹英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70,共9页
自1997年中国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学者、社会团体及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关注的焦点。为解决此难题,学者们展开大量的研究,其中资助正义向度研究很值得关注,通过梳理近19年来资助正... 自1997年中国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难的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学者、社会团体及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关注的焦点。为解决此难题,学者们展开大量的研究,其中资助正义向度研究很值得关注,通过梳理近19年来资助正义研究脉络可探微国内外研究取向、突破点及未来研究趋势。在发达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正义研究侧重于资助政策对学生能力提升效用的研究,以及如何构建公立大学的低学费和完善的学生资助制度,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和收入再分配,使社会不平等通过教育间接地得到改善。研究成果对资助对象精准认定、隐私和尊严的保护以及充分发挥教育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伟大的工具"作用。有别于发达国家的资助体系,中国政府历经10年的政策探索,至2007年,初步形成"奖、助、贷、勤、免"的资助政策体系,政策动向与资助正义研究的重心密切相关。在政策制定前期,学者放眼国外做比较研究,聚集国内做本土化探索,合力促成以分配正义为理论基础的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政策实施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上学难的矛盾。但是政策评估却发现:资助资源分配出现马太效应,即向重点高校和优势身份学生倾斜,身处经济低端学生显现出资源分配校际与校内的双重不公平,政策初衷难以实现。究其根源,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于教育起点及过程的不公平不可逆转,其身上所承载的教育不公平远非只是经济问题,更本质的根源是社会关系的非正义。解决之道除了经济资助之外,更取决于社会关系、制度结构、文化层面上的关系正义对待。基于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问题未来研究将以关系正义论为支点向以下领域迁移:深化资助政策评估研究;向资助正义前向及后向研究延伸;向资助文化研究拓展。以正义资助文化培育具有民主、公平与正义品质的公民,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资助政策 教育公平 资助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