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志超 王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使用同一村庄除本家庭外的土地流出比例作为土地流出的工具变量,运用2SLS方法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出显著提高了农户创业的概...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土地流出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为克服内生性带来的偏误,使用同一村庄除本家庭外的土地流出比例作为土地流出的工具变量,运用2SLS方法估计。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流出显著提高了农户创业的概率,并使农户创业项目的经营投入时间、经营规模和经营绩效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显示,土地流出使得农户选择主动创业、自雇佣创业和新增创业的概率提高。机制分析表明,土地流出通过释放家庭劳动力、增加非农就业、获得租金收入从而促进农户创业。异质性分析发现,土地流出更有利于年轻农户创业,使东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农户更积极地选择创业活动。土地流转激发了农户的创业活力,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出 农户创业 土地流出租金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润·地租·价值:平台资本主义研究的进阶逻辑论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弦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157,共11页
平台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态,呈现出整体的新异性,具有较高话语热度。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主要呈现为三重逻辑,即利润、地租和价值的逻辑。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来看,这三重逻辑并... 平台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态,呈现出整体的新异性,具有较高话语热度。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主要呈现为三重逻辑,即利润、地租和价值的逻辑。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来看,这三重逻辑并非并列式逻辑,而是一种进阶式逻辑。从广告收入、品牌价值和金融租金角度来理解数字化平台的利润来源,构成理解平台资本主义的初阶逻辑,这种理解只是在探讨资本运动过程的表层逻辑,并没有深入问题的实质。从数字地租和技术封建主义批判理论来阐释数字化平台所获取的租金,能够有效揭示数字化平台技术寻租和数字圈地运动的本质,但这种探讨进路又忽视了传统地租与数字地租的质性差异。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理论视域来看,生产性劳动和价值才构成解析平台资本主义的高阶逻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科学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资本主义 利润 地租 价值 生产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演进、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康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53,共15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了二元体制的形成、高速增长中的发展失衡及全面融合发展等阶段,贯穿其中的是土地制度和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变迁。利用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构建起统一的分析框架,解构了中国城乡关系演进中地租的产生与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关系历经了二元体制的形成、高速增长中的发展失衡及全面融合发展等阶段,贯穿其中的是土地制度和工业化发展模式的变迁。利用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构建起统一的分析框架,解构了中国城乡关系演进中地租的产生与生产性利用问题,发现计划经济时期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满足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需的巨额资本,而改革开放之后则是以“地价剪刀差”的形式集聚起了大量的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正是不同时期的土地权利体系和工业发展模式使得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得不到均衡配置,形塑出了阶段性的城乡发展失衡状态并构成了下一阶段优化生产关系的基础。对此,在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时,须打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与城市内部商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二元定价体系;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其相关的城乡公共服务二元供给体系;厘清土地、户籍及其相关的财税体制的协同关系并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土地制度 工业化模式 城乡融合 地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租差理论视角下工业用地使用权到期延续问题研究
4
作者 张兆亮 邹伟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32,共10页
研究目的:基于租差理论,从技术租差、制度租差与空间租差三个维度,解析不同特性企业租差的演化规律,并从土地发展权调控视角提出差异化的续期策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不同特性企业在工业用地使用权到期时,... 研究目的:基于租差理论,从技术租差、制度租差与空间租差三个维度,解析不同特性企业租差的演化规律,并从土地发展权调控视角提出差异化的续期策略。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不同特性企业在工业用地使用权到期时,其租差演化呈现出显著差异,形成“无转型空间传统企业的租差塌陷困境、可转型升级制造企业的租差重构路径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租差跃迁效应”三种典型路径;(2)土地发展权的调整逻辑与续期策略应因企施策,分别探索实施“发展权剥夺与强制退出、发展权期权与有条件续期以及发展权证券化与优先续期”三种路径。研究结论:工业用地续期政策的制定需立足企业异质性与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协同关系,通过构建“企业特性—租差演化—制度响应”的传导模型,为地方政府制定差异化土地续期政策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企业特性 续期 多元租差 土地发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撂荒还是“非粮化”?农地流转租金对粮地调减行为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秦建昊 吴学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236-240,245,共6页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非粮化”和耕地撂荒2个维度上探讨农地流转租金对粮地调减行为的影响及异质性。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租金上涨对转入主体“非粮化”和转出户耕地撂荒行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规模经营主体,农地...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非粮化”和耕地撂荒2个维度上探讨农地流转租金对粮地调减行为的影响及异质性。结果表明,农地流转租金上涨对转入主体“非粮化”和转出户耕地撂荒行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规模经营主体,农地流转租金上涨对普通农户的影响更为显著。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农地流转租金对转入主体“非粮化”和转出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依然显著,进一步采用倾向值匹配(PSM)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鉴如此,建议科学构建农地流转定价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粮食经营效益,强化耕地农业用途管制,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租金 非粮化 耕地撂荒 农地经营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增长的停滞:农地低租金流转的实践机制与社会基础
6
作者 王子阳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3,共11页
在农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地流转租金是兼顾小农户增收和农地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研究对农地流转租金的调整维系却较少讨论。在鲁西南军乡,面对小农户上涨租金的诉求,村委会采用以拖代解、资源俘获与转进为守等策略,使... 在农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地流转租金是兼顾小农户增收和农地利用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然而,相关研究对农地流转租金的调整维系却较少讨论。在鲁西南军乡,面对小农户上涨租金的诉求,村委会采用以拖代解、资源俘获与转进为守等策略,使低租金的农地流转得以长期维系,催生了“有增长的停滞”这一反常现象。而小农户集体行动的高成本、村委会协商议价的弱驱动和基层政府政治监督的软约束,共同构成了组织庇护有效实践和再生产的基础。从社会效益看,组织庇护下农地流转低租金现象,导致农业利益分配和村庄社会治理双重去小农化,造成强势积累与弱势加剧的社会后果。有效治理上述问题应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地方政府要履行监督职责,提升交易有效的合规性;二是构建弹性地租,建立以互利协商为基础的经营风险共担机制;三是优化交易选择,改进农地流转交易的有序竞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庇护 农地规模化流转 低租金 去小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教会华西实验区对于土地问题的探索(1946-1949)
7
作者 张艺英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7,208,共11页
以往在“革命与改良”的二元视野下,学界批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是未触动土地问题的改良主义。事实上,平教会在1946-1949年的华西实验区阶段,囿于多种因素,提出了系统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即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以此为载... 以往在“革命与改良”的二元视野下,学界批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简称平教会)是未触动土地问题的改良主义。事实上,平教会在1946-1949年的华西实验区阶段,囿于多种因素,提出了系统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即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以此为载体,通过统租分佃并最终创置合作社社田的方法来解决土地所有权、稳定土地使用权。受经费短缺、国民政府不支持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方案只在卢作孚所领导的北碚乡村建设实验区的一个保开展实验。鉴于直接解决土地问题不可行,平教会转而协助国民政府实行的“农地减租”,希望能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力量,迂回地解决乡村土地问题。尽管平教会在华西实验区没能最终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索经验有助于农复会在台湾地区成功推动土地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阳初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平教会) 乡村建设 华西实验区 土地问题 创置社田 农地减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级差地租理论的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理论分析、补偿设计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6
8
作者 贾晋 丁华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为激励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快形成“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粮食安全格局,亟须构建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以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从膳食结构出发,通过计算各省份虚拟耕地净流量和补偿标准,构建特定膳食结构下的粮食... 为激励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快形成“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粮食安全格局,亟须构建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以级差地租理论为基础,从膳食结构出发,通过计算各省份虚拟耕地净流量和补偿标准,构建特定膳食结构下的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研究发现,在设定的中等膳食标准下,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新疆等20个地区为受偿区域;广东、浙江和北京等11个地区为补偿区域。从受偿标准来看,受偿区的总补偿标准达到117.01亿元。其中,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和新疆的受偿标准较高,分别为27.98亿、14.62亿、11.96亿和8.98亿元;重庆和贵州的受偿标准相对较低,分别为0.47亿和0.56亿元。从补偿标准来看,广东的补偿标准最高,为12.03亿元;西藏的补偿标准最低,为0.20亿元。从法规与监管体系、利益补偿方式以及补偿资金来源等方面探讨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构建和优化粮食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差地租 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虚拟耕地 膳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租金销蚀了粮食补贴的“稳粮”效果吗? 被引量:3
9
作者 钟钰 陈希 普蓂喆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粮食补贴力度,但种粮成本不断攀升,尤其土地流转租金明显跟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补贴存在资本化为地租的倾向可能是推动土地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基于2010-2020年玉米生产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事件研... 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粮食补贴力度,但种粮成本不断攀升,尤其土地流转租金明显跟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补贴存在资本化为地租的倾向可能是推动土地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基于2010-2020年玉米生产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玉米生产者补贴的动态效应,以明晰粮食补贴的资本化效应对补贴“稳粮”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生产者补贴导致下年土地流转租金增加了5.7元/亩,并进一步证实了补贴资本化为地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产者补贴应有的政策效果。若切断粮食补贴与土地流转租金之间的联动关系,生产者补贴稳定种粮面积的正向效果将进一步增强,其削减生产投入的负向影响将进一步减弱。由此提出未来粮食支持政策应进一步优化增量补贴方式,规避其与地租的联动关系,从生产技术模式结合、新型经营体系对接的角度,提高补贴精度和支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者补贴 土地租金 资本化效应 补贴悖论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生产大幅波动的原因探究——基于199份农户调查问卷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晓雪 蒙威宇 谢由之 《中国糖料》 2024年第2期92-102,共11页
2022/2023年榨季我国甜菜糖产量108万t,约占食糖产量的12%,比上年增长25%。甜菜作为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大幅波动非常引人瞩目。为此,基于199份甜菜农户的调查问卷,探究甜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因素就尤为重要,... 2022/2023年榨季我国甜菜糖产量108万t,约占食糖产量的12%,比上年增长25%。甜菜作为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大幅波动非常引人瞩目。为此,基于199份甜菜农户的调查问卷,探究甜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因素就尤为重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2022年受甜菜价格上涨提振,甜菜种植面积增加明显。其中,内蒙古受到轮作土地和成本限制,种植积极性不如新疆地区。2023年因缺乏轮作土地和成本上涨,甜菜扩种热情削减。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内蒙古受政策和轮作土地影响较大,新疆受成本和作物竞争影响较大。(2)甜菜收购价格是影响种植面积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甜菜单产,甜菜成本变动对种植面积也产生较大影响。(3)影响甜菜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地租和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成本主要受化肥和农药价格变动的影响。(4)竞争作物和粮食补贴对甜菜种植面积也带来明显影响。(5)甜菜单产主要受甜菜品种、化肥施用、轮作倒茬的影响。(6)从现存的问题来看,生产成本上涨过快最受关注,作物竞争和气候异常的影响也比较严峻。此外,甜菜户均生产规模明显提升,2022年户均甜菜规模41.67 hm2,较2018—2020年提升128.08%;机械化程度总体较高,仅育苗移栽机械化程度略低。规模经营提升和机械化程度较高使得甜菜农户种植行为更为理性,对甜菜比较收益的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糖 甜菜 产量 种植面积 成本 地租 竞争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投资与土地流转价格--基于地租理论视角
11
作者 许庆 杨青 张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16,共13页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土地流转价格成为全新的地租范畴。本文基于地租理论,以粮食规模经营主体为例审视了农业投资与土地流转价格的关系,并利用2017年与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进行实证检...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土地流转价格成为全新的地租范畴。本文基于地租理论,以粮食规模经营主体为例审视了农业投资与土地流转价格的关系,并利用2017年与2019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投资提高了土地流转价格;相比于一般性投资,专用性投资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粮食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农业投资增加了粮食收入,部分收入以级差地租的形式转化为土地流转价格。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农业投资尤其是一般性投资提高了地租率,表明该投资带来的边际收益更多地被转出方获得。这种利益分配不利于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等转入方,可能影响其投资的积极性;相比而言,专用性投资具有长期改良土地、降低土地经营权转出风险的作用,从而使得地租率出现明显下降。本文对于在地租理论框架下调节土地流转价格,实现土地流转的帕累托改进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投资 土地流转价格 地租理论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土地租金合理形成机制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培芳 徐雪高 +1 位作者 张昭 王卫 《农业展望》 2024年第5期3-9,共7页
合理的土地租金定价机制不仅能够确保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利润,同时也不损害土地转出方的财产性收益。近年来江苏省土地租金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主要原因归结为4方面,分别为耕地的稀缺性和保障性导致土地租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合理的土地租金定价机制不仅能够确保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利润,同时也不损害土地转出方的财产性收益。近年来江苏省土地租金呈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主要原因归结为4方面,分别为耕地的稀缺性和保障性导致土地租赁市场有效供给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导致土地租赁市场需求旺盛、政府过度干预对土地租赁市场形成较强冲击以及土地租赁市场的中介组织和服务体系的不健全。江苏省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近年来针对种粮土地租金上涨问题,不断尝试探索土地租金的合理形成机制,如以海门为代表的政府指导参考定价机制、以射阳和姜堰为代表的土地流转价格熔断机制等,这些做法对稳定区域性粮食规模经营土地租金具有显著效果。此外,通过分析法国和日本的土地租金定价做法,进一步提出构建江苏省土地租金合理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冲土地租金成本;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农户财产权益;培育中介服务组织机构,提高市场交易效率;构建完善的租金指导价形成机制,保证流转双方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租金 政府指导参考定价 熔断机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土地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官田应募役户探析
13
作者 宋唐睿 吴树国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官田应募役户发端于唐宋之际官田用役的制度嬗变。北宋初期,朝廷开始专门召募客户耕种官田,并呈现出“役”的管理方式与特征。之后,北宋官府亦通过颁发户帖与设立“籍簿”的方式,对官田应募役户进行编户性管理。这不仅奠定了官田长期役... 官田应募役户发端于唐宋之际官田用役的制度嬗变。北宋初期,朝廷开始专门召募客户耕种官田,并呈现出“役”的管理方式与特征。之后,北宋官府亦通过颁发户帖与设立“籍簿”的方式,对官田应募役户进行编户性管理。这不仅奠定了官田长期役使客户的经营基础,也使大量浮寄客户重新回归土地与国家治理体系中。然而至南宋时期,官田管理内涵已由募客就役、浮客归籍向急军需、足财用转变,具体方式表现为大量主户被获准投充官田,并加强对应募役户的人身掌控,从而达到敛财目标。相对于两宋发达的自由租佃制,官田应募役户的逆向拓展,对重新认识两宋经济领域中的人身控制、役制问题以及为国家治理的认识路径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田 客户 免役 户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基于对“土地租金剩余”的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谭永忠 王庆日 +2 位作者 冯敬俊 陈佳 冯红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共5页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 研究目的:以"土地租金剩余"为切入点,从促成城中村形成的三个行为主体的角度,探究城中村问题产生的微观动因。研究方法:城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城中村问题是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力量共同追逐"土地租金剩余"的结果,是相关利益主体的理性选择;城中村"土地租金剩余"的产生,源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研究结论:城中村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土地管理中的二元结构状况,实行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同地、同权、同价",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格限定公益性用地的征收范围,强化对农民土地权利的物权保护,让农民以土地财产权利参与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租金剩余 城中村 二元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城市化”向“人口城市化”转变——一个分析框架及其政策含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张耀宇 陈利根 陈会广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7-135,共9页
本文将人口变量引入城市用地扩张的理论模型中,以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为核心,剖析了人口增长与用地扩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发展中,受发展竞争驱动,地方政府将城市中决定用地规模的经济活动人口和享有公共物品的... 本文将人口变量引入城市用地扩张的理论模型中,以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为核心,剖析了人口增长与用地扩张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在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发展中,受发展竞争驱动,地方政府将城市中决定用地规模的经济活动人口和享有公共物品的户籍人口割裂开来:一方面,尽可能多的扩张城市用地面积以容纳更多的经济活动人口、攫取地租收益;另一方面,在级差地租分配中,拒绝让非户籍移民以公共物品的形式分享城市增长中的级差地租收益,从而降低城市化发展的成本。地方政府在享有外来人口集聚带来的级差地租收益的同时却不必承担相应的公共物品成本,这种成本收益计算中的扭曲进而导致了城市增长中的用地过度扩张、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的问题。有鉴于此,在城市化相关改革政策中,应当引入人地统筹的调控思路,将级差地租收益分配与人口市民化问题相挂钩,有助于实现城市增长中的人地关系协调,抑制过度"土地城市化"并合理推进"人口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级差地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网络能促进土地流转吗?——以1050户苹果种植户为例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李星光 刘军弟 霍学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53,共9页
研究目的:信息不对称严重阻碍农地租赁市场发育,因此研究关系网络能否助力土地流转,有利于理解土地租赁市场运行机制,并为完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研究方法:采用logit模型和半对数模型及1050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研究结果:(1)与苹果经纪... 研究目的:信息不对称严重阻碍农地租赁市场发育,因此研究关系网络能否助力土地流转,有利于理解土地租赁市场运行机制,并为完善制度安排提出建议。研究方法:采用logit模型和半对数模型及1050苹果种植户调研数据,研究结果:(1)与苹果经纪人经常联系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从而助力土地流转;(2)容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农户倾向于流转土地;(3)维持关系网络的付出能够产生显著收益,人情支出比每增加10%,农地流转租金下降9.84%;(4)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关系网络助力土地流转的作用逐渐减弱;(5)关系网络通过影响交易成本助力土地流转。研究结论:(1)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鼓励多种交易方式;(2)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供有效的技术公共服务;(3)培育流转中介组织,因地制宜助力土地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关系网络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流转租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地租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赵亚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38-546,共9页
以李嘉图地租理论和生态足迹为基础,分析了生态地租的内涵,并运用相关测算方法以中国数据为例进行实证,计算了生态地租的数量。在一定时段内,由于土地的稀缺特性以及技术进步的有限性,土地生物承载力有一定的限度。为了能够获取超过土... 以李嘉图地租理论和生态足迹为基础,分析了生态地租的内涵,并运用相关测算方法以中国数据为例进行实证,计算了生态地租的数量。在一定时段内,由于土地的稀缺特性以及技术进步的有限性,土地生物承载力有一定的限度。为了能够获取超过土地生物承载力的产出,必然需要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这相当于为消除生态赤字而增加的成本,相应地会导致边际产品产出价格增加。但保持在土地生物承载力范围之内的产出,其产出成本中可以避免为消除生态赤字而增加的投入,从而能够获取超额利润,即性质上属于李嘉图租的生态地租。构建生态足迹与各产业的对应关系,将投入产出模型运用于生态地租的测算,计算出2007年中国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为0.082,生态地租总额为7 258 711×106元,相当于当年经济总产出增加值的27.3%。在不同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单位产出的生态地租量最高,电、热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次之,但工矿业能够获取的生态地租总量最大。研究表明消除生态赤字的两条可行途径为,要么将最终总需求保持与生物承载力一致的水平,如果要使经济产出水平与生物承载力保持一致,那么需要减少60.7%的最终需求;要么征收与生态地租等值的生态税,征收的生态税应该用于治理生态环境,以维持土地生物性生产能力的稳定。因此,如果充分考虑生态地租的影响,将导致社会产品价格的上涨,意味着人类生活成本大为增加,但这却是为维持生态平衡必须支付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租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李嘉图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市住宅“售租比”时空格局与分异机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伟轩 陈培阳 +1 位作者 陈浩 尹上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84-2092,共9页
“售租比”是国内外学者测度房价健康水平或泡沫风险的关键指标之一。利用中国房价行情平台提供的南京居住小区2009~2017年期间分季度平均售租价格信息,采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考察南京中心城区“售租比”空间格局与演变过程。研究发现... “售租比”是国内外学者测度房价健康水平或泡沫风险的关键指标之一。利用中国房价行情平台提供的南京居住小区2009~2017年期间分季度平均售租价格信息,采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考察南京中心城区“售租比”空间格局与演变过程。研究发现:①城市整体“售租比”随房价波动变化明显,2016~2017年间快速增长;②分异度先降后升,以城区内部差异为主,城区间差异越来越小;③高“售租比”小区多集聚于河西新城、江北新区等房价增速较快的投资热点区域。南京住宅“售租比”过快上升和空间离散加剧,意味着城市房价快速增长的合理性在降低。从地租视角解读,绝对地租决定着城市整体“售租比”的高低,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则影响着城市内部“售租比”的空间分异。“售租比”可为判断城市内部房价相对合理性提供重要依据,但能否通过该指标准确预判城市房价风险程度及空间格局尚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售租比 房价 空间分异 地租理论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出让金的属性回归与坚守--基于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系统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金栋昌 王宏波 李天姿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7,共9页
土地出让金是城镇化的工具与手段,对其属性认知的科学程度会影响城镇化的质量与未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出让金的发展历程,其在实践与理论层面都存在困惑,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伟大进程中迫切需要对土地出让金进行全面而科学... 土地出让金是城镇化的工具与手段,对其属性认知的科学程度会影响城镇化的质量与未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出让金的发展历程,其在实践与理论层面都存在困惑,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伟大进程中迫切需要对土地出让金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属性反思与实践回归。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从而指引我们:理论上要坚持广义与狭义相结合的内涵意蕴、把握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规律、平衡工具与制度相叠加的属性;实践上要对当下土地出让金去租改税、土地管理政策的唯工具理念、土地出让金的发展转型等实践热点和难点进行理性回归与坚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出让金 城镇化 土地管理 地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流转价格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杜挺 朱道林 +1 位作者 张立新 赵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50-258,共9页
为探究耕地流转价格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该文以河南省耕地流转租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关联分析研究了耕地流转租金的空间集聚状况和空间布局,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去揭示耕地流转租金空间格局的形成... 为探究耕地流转价格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该文以河南省耕地流转租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关联分析研究了耕地流转租金的空间集聚状况和空间布局,并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去揭示耕地流转租金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局趋势上,河南省耕地流转租金在东西方向呈现明显的倒"U"型,在南北方向上总体呈北高南低的态势;全局Moran’s I达到0.63,表明耕地流转租金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热点分析发现耕地流转租金的热点区和次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南太行山前平原和豫东平原地区,次冷点区域分布于次热点区外围,冷点区主要布局在豫西伏牛山区和豫东南大别山区;相关分析表明耕地流转租金与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影响因子具有显著的统计相关性和空间耦合性;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SEM)的拟合效果优于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SLM),其中耕地平均质量等别、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模型中分别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GDP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共线性,从而解释了GDP在空间计量模型中系数为负的原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当模型只引入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和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变量时达到最优。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河南省耕地流转租金在省域空间上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呈现很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在耕地流转租金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上,耕地流转租金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较GDP、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对耕地流转租金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地利用 模型 河南省 耕地流转租金 空间关联分析 相关分析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