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RRELIA BURGDORFERI DNA IN BIOLOGICAL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SARCOIDOSIS USING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 被引量:1
1
作者 连伟 罗慰慈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3-95,共3页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Barrelia burgdoferi DNA in biological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sarcoidosis. The target DNA sequence was of chromosomal origin. The amplified DNA seq...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Barrelia burgdoferi DNA in biological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sarcoidosis. The target DNA sequence was of chromosomal origin. The amplified DNA sequence was analyzed by 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with silver staining, and the identity of amplified DNA was confirmed by restriction enzyme cleavage and DNA-DNA hybridization with a 32P-labelled probe. The assay was sensitive to fewer than two copies of B. burgdorferi genome,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a 104-fold excess of human eukaryotic DNA , and was also specific to different B. burgdorferi strains tested. Sera serologically positive to B. burgdcrferi (n=26),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and supernatant of BALF (n=26) and peripheral blood (n=9) from sarcoidosis patients were tested. The positive rate was low (4/26, 2/26. and 0/9, respectively). It was considered that DNA from B. burgdor ferimay be identified in a minority of patients with sarcoidosis, and it may play a pathogenetic role in such cases. More studies need to be done before advancing the hypothesis of an etiologic role of B. burgdorferi in sarcoid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COIDOSIS Borrelia burgdorferi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水牛角及其伪品
2
作者 张竞研 谭冰艳 +5 位作者 康安 王协和 李松 陈盛君 刘睿 段金廒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462-1469,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针对水牛角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别水牛角与其他混伪品。方法:通过比对水牛、黄牛、牦牛、山羊等动物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差异,筛选水牛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目的:开发一种针对水牛角的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地鉴别水牛角与其他混伪品。方法:通过比对水牛、黄牛、牦牛、山羊等动物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序列差异,筛选水牛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设计出相应的鉴别引物,并对影响PCR体系的相关条件进行优化,考察验证方法的耐受性和适用性。结果:PCR条件为扩增体系20μL、退火温度60℃、循环次数32次、DNA模板量为100 ng、10μmol·L^(-1)正反引物对各0.8μL时,使用设计的鉴别引物SN1对水牛角进行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出现约358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物种的样品均无条带出现。结论:该PCR鉴别方法特异性好,能迅速、准确地鉴别水牛角和其他常见动物角类样品,为水牛角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角 聚合酶链式反应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LFIA的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向四意 苏晓娜 +4 位作者 张咏仪 陈俊杰 杨旭琼 沈玉栋 杨金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8-932,共5页
该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后,以侧流免疫层析方法(LFIA)对核酸进行检测,建立了一种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引物,构建了pUC57-ASFV-(1-1941)质粒作为阳性质控品,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用... 该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后,以侧流免疫层析方法(LFIA)对核酸进行检测,建立了一种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引物,构建了pUC57-ASFV-(1-1941)质粒作为阳性质控品,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用于标记抗体建立免疫分析方法。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在质粒浓度1.6×10^(-2)~1.6×10^(8)copies/μL范围内,得到pUC57-ASFV-(1-1941)阳性质粒的检出限为1.6 copies/μL。该方法与其他猪病毒无交叉,特异性良好,可作为非洲猪瘟现场筛查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免疫层析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式三温区微流控PCR扩增平台的研制
4
作者 孔振翔 姚延禄 周新丽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微流控芯片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但目前把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功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仍比较困难,此外,微流控芯片专用PCR仪也存在温度控制不够快速、精准的问题。作者采用空间上温度循环代替时间上温度... 微流控芯片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但目前把核酸提取、扩增、检测功能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仍比较困难,此外,微流控芯片专用PCR仪也存在温度控制不够快速、精准的问题。作者采用空间上温度循环代替时间上温度循环的设计思路,搭建了一套旋转式三温区微流控PCR扩增平台,对大肠杆菌进行核酸提取和扩增。结果表明,旋转式三温区微流控PCR扩增平台拥有较好的热均匀性和热稳定性,平台的升降温速率分别为3.5℃/s和2.67℃/s,单次循环时间为110 s。与9700型PCR仪相比,所建平台的温度控制方案更为简单、升降温速率更高、循环时间更短。本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核酸提取、扩增一体化的微流控PCR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核酸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教学模式在教学研究型高校生物化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例
5
作者 朱丹 苏邵 晁洁 《大学化学》 2024年第12期11-16,共6页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立足于南京邮电大学建设教学研究性高校过程中对创新型和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内容为例,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BOPPP...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立足于南京邮电大学建设教学研究性高校过程中对创新型和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内容为例,应用BOPPPS教学模式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研究结果表明,BOPPP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科研探索的兴趣,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BOPPPS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样品中志贺氏菌的快速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胡建华 李洁莉 +1 位作者 马兆飞 陆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33-437,共5页
建立牛奶中快速检测志贺氏菌的有效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志贺氏菌ipa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合适的DNA模板制备方法,采用快速常规PCR和定量实时PCR结合,对培养液中及牛奶阳性样品中的志贺氏菌进行检测,检测敏感度可达到2... 建立牛奶中快速检测志贺氏菌的有效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志贺氏菌ipaH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合适的DNA模板制备方法,采用快速常规PCR和定量实时PCR结合,对培养液中及牛奶阳性样品中的志贺氏菌进行检测,检测敏感度可达到2CFU/ml,检出时间小于20h。新建的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快速、准确检测牛奶中志贺氏菌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志贺氏菌 ipaH:牛奶 REAL-TIME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胶中马和驴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亚君 王斌 +3 位作者 刘鸣畅 韩建勋 李新实 陈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88,共4页
建立阿胶中马和驴成分高特异、高灵敏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选择马和驴线粒体基因tRNA-Thr及D-loop区为靶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通过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这两对引物能够... 建立阿胶中马和驴成分高特异、高灵敏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方法。选择马和驴线粒体基因tRNA-Thr及D-loop区为靶序列,设计合成特异引物,通过普通PCR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这两对引物能够准确检测阿胶或动物胶中马和驴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胶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分析四川地区家庭制作泡菜中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41
8
作者 张先琴 张小平 +2 位作者 敖晓琳 刘骁蒨 蒲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9-134,共6页
以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典型条带进行系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中的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真菌在泡... 以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结合(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典型条带进行系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四川家庭制作泡菜中的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真菌在泡菜中存在相对较少。细菌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是优势种群,非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a)是次优势种群,分别占总数的56%和32%,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泡菜发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真菌为(Meyerozyma guilliermondii)和奥默柯达酵母(Kodamaea ohmeri)的近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泡菜 微生物多样性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许一平 成炜 陈福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5-359,共5页
食品中污染的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快速检测食品中病原细菌是及时有效预防病原细菌传播及食物中毒的重要前提。多重PCR作为一种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细菌的方法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病原细菌... 食品中污染的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快速检测食品中病原细菌是及时有效预防病原细菌传播及食物中毒的重要前提。多重PCR作为一种可同时检测多种病原细菌的方法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多重PCR技术在食源性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病原细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粉中阪崎肠杆菌PCR和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高虹 张霞 高旗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03-207,共5页
建立了奶粉中可致婴幼儿高死亡率的阪崎肠杆菌的PCR和荧光PCR检测方法。利用细菌16S和23SrDNA的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对6株阪崎肠杆菌16S-23SrDNA间区序列(ITS)进行扩增和测序,在比对阪崎肠杆菌ITS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11条PCR和荧光PCR... 建立了奶粉中可致婴幼儿高死亡率的阪崎肠杆菌的PCR和荧光PCR检测方法。利用细菌16S和23SrDNA的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对6株阪崎肠杆菌16S-23SrDNA间区序列(ITS)进行扩增和测序,在比对阪崎肠杆菌ITS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11条PCR和荧光PCR检测引物,组合成30对PCR引物,并筛选出一对种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奶粉中阪崎肠杆菌PCR和荧光PCR检测方法。用10株阪崎肠杆菌,18株近源菌株验证实验表明,本文所建立的PCR和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强;加菌实验表明,奶粉样品中阪崎肠杆菌检测低限为(2.2~5.4)CFU/100g,灵敏度高;新建的PCR和荧光PCR方法与FDABAM(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微生物分析手册)方法比对实验表明,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由于PCR和荧光PCR检测方法快速、可靠,因此可替代传统检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粉 阪崎肠杆菌 ITS pcr 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中4种致病菌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红玉 李岩 崔洪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3-21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基因(ipaH)和单核细...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基因(ipaH)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内化素基因(inlA)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好的反应体系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结果: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4种菌均能在相应位置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对污染4种菌的猪肉进行检测,确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检出限是102CFU/mL,志贺氏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检出限是101CFU/mL。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比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更特异、快速、灵敏,适用于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沙门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 致病菌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引物多重PCR技术检测3种病原微生物 被引量:12
12
作者 商颖 许文涛 +6 位作者 元延芳 梁志宏 石慧 翟志芳 张雅楠 罗云波 黄昆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3-106,共4页
为寻找快速且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普通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通用引物多重PCR(universal primers-multiplex PCR,UP-M-PCR)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食品中主要的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 为寻找快速且准确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在普通多重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的通用引物多重PCR(universal primers-multiplex PCR,UP-M-PCR)技术。利用该技术对食品中主要的3种致病菌——大肠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进行同时检测,经过单重PCR验证、二重以及三重UP-PCR反应条件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5pg目标DNA,复合引物和通用引物的加入量分别为2nmol/L和300nmol/L。此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病原菌检测限低,可在实践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单增李斯特菌 沙门氏菌 通用引物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中蛔虫卵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绍强 林祥梅 +5 位作者 韩雪清 贾广乐 刘建 梅琳 石鑫 孙晓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45-349,共5页
在模拟阳性泡菜样品中寄生虫卵分离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单蛔虫卵分别进行加热、液氮/37℃反复冻融、PCR缓冲液冻融、裂解液消化等四种前处理后进行荧光PCR检测,表明将虫卵进行液氮/37℃反复冻融15次后用于荧光PCR检测的效果确实而稳... 在模拟阳性泡菜样品中寄生虫卵分离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单蛔虫卵分别进行加热、液氮/37℃反复冻融、PCR缓冲液冻融、裂解液消化等四种前处理后进行荧光PCR检测,表明将虫卵进行液氮/37℃反复冻融15次后用于荧光PCR检测的效果确实而稳定。所建立的蛔虫卵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鞭虫、毛圆线虫等动物寄生虫线虫不存在交叉反应,可以很好的区分蛔虫与其它动植物线虫卵。敏感性可以满足单个蛔虫卵的检测需要。本方法的建立为泡菜等植物性产品中携带的疑似蛔虫卵的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蛔虫卵 鉴定 荧光pcr 食品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DGGE分析天源酱园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19
14
作者 高秀芝 王小芬 +4 位作者 刘慧 仝其根 王晓东 张启增 崔宗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4,共3页
以天源酱园生产豆酱为研究对象,通过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豆酱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相似率98%)和未培养明串珠菌克隆(uncultured Leuconostoc s... 以天源酱园生产豆酱为研究对象,通过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豆酱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细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相似率98%)和未培养明串珠菌克隆(uncultured Leuconostoc sp.clone,相似率100%)的近缘种,其中芽孢杆菌协助真菌分解原料中蛋白质和淀粉,明串珠菌有助于豆酱风味物质的形成;豆酱发酵过程中主要真菌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相似率99%)的近缘种,在豆酱发酵前期分解原料中蛋白质和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豆酱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邵美丽 董鑫 +2 位作者 赵燕丽 孔保华 刘思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9-172,共4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序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所有目标菌株均产生特异... 根据GenBank公布的单增李斯特菌的hlyA基因序列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序列各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所有目标菌株均产生特异性扩增曲线,其他非目标菌均不产生扩增曲线,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且该法对阳性重组质粒pMD18-hlyA和pMD18-nuc同时定量扩增的敏感度分别为19.5拷贝/μL和18.7拷贝/μL。同步检测人工染菌肉样中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2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QMAN探针 单增李斯特菌hlyA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雷凡 高燕会 +3 位作者 朱玉球 刘志高 童再康 黄华宏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 50 ng,2.5 mmol.L-1氯化镁(MgCl2),0.15 mmol.L-1dNTP,25.05 nkatTaq聚合酶,0.5μmol.L-1引物。进一步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确定最适宜退火温度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石蒜属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 正交设计 pcr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绝对定量核酸的数字PCR微流控芯片 被引量:17
17
作者 朱强远 杨文秀 +6 位作者 高一博 于丙文 邱琳 周超 金伟 金钦汉 牟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50,共6页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可进行核酸单分子扩增和核酸绝对定量的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数字PCR)微流控芯片.应用多层软光刻技术,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芯片材料,盖玻片作为基底制作了具有3层结构以及微阀控制功能的微流控芯片.芯片的大小与...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可进行核酸单分子扩增和核酸绝对定量的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数字PCR)微流控芯片.应用多层软光刻技术,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芯片材料,盖玻片作为基底制作了具有3层结构以及微阀控制功能的微流控芯片.芯片的大小与载玻片相当,可同时检测4个样品,每个样品通入芯片后平均分配到640个反应小室,每个小室的体积为6 nL.以从肺癌细胞A549中提取的18sRNA为样品检测了该芯片的可行性.将样品稀释数倍后通入芯片,核酸分子随机分布在640个小室中并扩增.核酸分子在芯片中的分布符合泊松分布原理,当样品中待测核酸分子平均拷贝数低于0.5个/小室时,则每个反应小室包含0个或1个分子.经过PCR扩增后,有模板分子的小室检测结果为阳性反应,而无模板分子的小室为阴性反应,最后通过计数阳性反应室的个数,可绝对定量原始待测样品中的目标DNA分子拷贝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数字PCR芯片可实现DNA单分子反应和核酸绝对定量,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节省时间和试剂以及操作简单等优点,为数字PCR方法在普通实验室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可用于癌症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单细胞分析、产前诊断以及各种细菌病毒的核酸检验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 微流控芯片 单分子扩增 核酸定量 绝对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及相关技术在鸡球虫种株鉴别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文超 陶建平 +3 位作者 沈永林 顾有方 陈会良 彭丽萍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9期18-22,共5页
鸡球虫病是危害养禽业的重大疫病之一,其病原属于艾美耳属(Eimeria)的球虫,世界上公认有7种。过去,其病原的鉴别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PCR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寄生虫分类中的应用,鸡球虫种、株鉴... 鸡球虫病是危害养禽业的重大疫病之一,其病原属于艾美耳属(Eimeria)的球虫,世界上公认有7种。过去,其病原的鉴别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PCR及其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在寄生虫分类中的应用,鸡球虫种、株鉴别方法也由以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等为标准的传统分类学进入了以核酸为材料的现代分子分类学时代。文章对PCR及其相关技术在鸡球虫种、株鉴别方面的应用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R-DGGE分析不同品牌郫县豆瓣酱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朱永清 李治华 +3 位作者 李华佳 王雪涛 董玲 黄巧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以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免培养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真菌菌群结构,并对典型条带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种类较丰富,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既... 以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免培养技术分析样品中微生物真菌菌群结构,并对典型条带进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种类较丰富,不同品牌的郫县豆瓣酱真菌菌群既包含共有菌群又存在一定差异。假丝酵母(Candida sp.)、曲霉(Aspergillus)、鲁氏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奥默柯达酵母菌(Kodamaea ohmeri)是优势种群,尤其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共有10个条带,占整个测序条带32.25%,表明郫县豆瓣酱的生产应特别注意防控黄曲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郫县豆瓣 真菌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染料EMA的RT-PCR技术定量检测海产品中病原性副溶血弧菌活细胞 被引量:11
20
作者 祝儒刚 吕淑霞 +1 位作者 刘月萍 张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19-225,共7页
将一种DNA染料叠氮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monoazide,EMA)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能选择性定量检测牡蛎中trh阳性副溶血弧菌活细胞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使EMA成功插入死细胞DNA并且光解溶液中游离EMA... 将一种DNA染料叠氮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monoazide,EMA)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能选择性定量检测牡蛎中trh阳性副溶血弧菌活细胞的新方法。结果表明:使EMA成功插入死细胞DNA并且光解溶液中游离EMA的最佳曝光时间为20min;不抑制副溶血弧菌活细胞DNA扩增的最大EMA质量浓度为2.0μg/mL;完全抑制热致死细胞DNA扩增的最小EMA质量浓度为1.0μg/mL;人工污染牡蛎样品,不经过富集,在2.0×103~2.0×107CFU范围内细胞数的常用对数值与Ct值之间呈严格的负相关性,并且纯培养与人工污染牡蛎样品的RT-PCR检测限均为2×103CFU,即人工污染牡蛎样品的RT-PCR检测灵敏度为每克牡蛎样品400个活细胞;冻融实验表明,在温度低于55℃的水浴中对冷冻海产品进行解冻时,冻融过程对副溶血弧菌活细胞几乎没有影响。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且能有效鉴别并定量检测病原活细胞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溴化乙锭(EMA)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海产品 副溶血弧菌 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