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
被引量:
7
Essential pathology mechanism of systemic erythema lup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 ,笔者以SLE的现代研究进展为基础并结合临床体会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 ,概括为肝肾阴虚为本 ,热毒、瘀血为标。抓住这一基本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则有提纲挈领之便。
作者
吴斌
严石林
王米渠
机构地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2期1539-1540,共2页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本病机
肾虚
分类号
R593.24 [医药卫生—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8
1
林炳辉,方素钦,叶盈,陈可,吴圣贤,林求诚.
中老年人脾肾虚证实质的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33-36.
被引量:32
2
查旭山,范瑞强.
禤国维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32例[J]
.新中医,2001,33(8):31-32.
被引量:21
3
金实,朱方石,叶霜,刘喜德.
补肾化毒法治疗SLE的理论机制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8(1):6-9.
被引量:11
4
王欣.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优势与新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5):234-235.
被引量:8
5
向荣.
中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激素减量过程中的应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9):1884-1884.
被引量:1
6
谢富仪,庞容豪.
系统性红斑狼疮应用激素时的辨证用药经验[J]
.广西中医药,1995,18(2):23-24.
被引量:3
7
钱华.
活血化瘀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运用[J]
.镇江医学院学报,1997,7(2):243-243.
被引量:1
8
尚志华,于峥,杨建宇,杨金生,刘艳骄.
浅述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药临床的几个问题[J]
.光明中医,2003,18(6):52-54.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侯宗德,苏玲,刘世荣.
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治疗狼疮性肾炎32例[J]
.广西中医药,1993,16(4):3-5.
被引量:3
2
李义德,宋跃飞.
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激素撤减过程中的中药三梯级治疗[J]
.山西中医,1993,9(3):24-26.
被引量:4
3
张同贵.
肾病中用激素引起副作用的中医治疗[J]
.山西中医,1989,5(5):17-18.
被引量:2
4
尤林森,沈丕安.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损害24例临床观察[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9(4):37-38.
被引量:5
5
山长武.
衰老与免疫[J]
.医学综述,1996,2(12):653-655.
被引量:7
6
沈自尹 王文健.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598-598.
7
黄正南.同组中两个构成比的统计学检验[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3,7(5):284-28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标准[J].临床荟萃,1990,5:67-67.
9
张丰强 李岩 等.现代中药临床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56.
10
张介宾.景岳全书·上册[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286.
共引文献
72
1
李冀,潘明月,李想,王晓雨,付强.
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1):1-4.
被引量:2
2
杨德才,郑新春,秦世菊.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互补性问题[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22(z1):85-86.
3
魏基禄,金实.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J]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4,10(6):67-70.
4
徐发彬,李洪杰,崔学教,谢建兴,程宇星.
益肾通方对大鼠慢性膀胱颈梗阻模型逼尿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5):367-369.
被引量:8
5
陈思洁.
重症狼疮性肾炎中西医诊治现状[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1):60-62.
6
吴叶宽,李隆云,钟国跃.
青蒿的研究概况[J]
.重庆中草药研究,2004(2):58-65.
被引量:125
7
王左原.
肾为先天之本与肾虚为虚证之根[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9-10.
被引量:12
8
金培志,国维,范瑞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现状及评析[J]
.河南中医,2005,25(4):79-80.
被引量:8
9
曲永彬,范瑞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05,22(4):11-13.
被引量:7
10
张炜,毕小利.
慢性阻塞性肺病复合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05,25(3):157-162.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74
1
卞华,温成平,范永升.
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机理与临床应用[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4):33-35.
被引量:7
2
路福源,付澄洲.
系统性红斑狼疮60例辩证体会[J]
.包头医学,2004,28(3):29-29.
被引量:8
3
宋绍亮.
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J]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07-708.
被引量:9
4
张广中,王萍,蔡念宁,杨慧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55-56.
被引量:12
5
陈玉春.
人参、附子与参附汤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初探[J]
.中成药,1994,16(8):30-31.
被引量:54
6
徐俊.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4):144-144.
被引量:7
7
卢丽琼,潘美开.
辨证施护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便秘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2005,20(9):43-44.
被引量:7
8
潘静,管竞环.
管竞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5):18-19.
被引量:2
9
马健,樊巧玲.
阳虚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a抗原表达及乌头碱的作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9):544-546.
被引量:28
10
王守磊,刘静.
滋肾解毒化瘀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5,20(15):26-2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7
1
汪东涛,沈鹰.
从“肾虚瘀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3):21-23.
被引量:4
2
王玲.
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谈辨证护理[J]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51-152.
被引量:2
3
孙静,温成平,曹灵勇,范永升.
解毒祛瘀滋肾拆方对狼疮样小鼠肾TXB_2/6-keto-PGF_(1α)的影响[J]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6):456-457.
被引量:2
4
夏嘉,江春春,苏晓,陈薇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5,21(3):500-502.
被引量:23
5
李秋实,姜德友.
华庭芳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
.吉林中医药,2016,36(6):571-574.
被引量:2
6
周志强,李倩倩,李海昌,温成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慎用“附桂”临床证治探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7):1188-1190.
被引量:3
7
杨科朋,张丹君,陈慕芝,王新昌,范永升.
范永升教授论治狼疮脑病经验采撷[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6):629-63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旦正吉.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学与民族医学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09,5(8):153-155.
2
许善霖.
中医药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思维和方法[J]
.世界中医药,2010,5(6):448-450.
被引量:3
3
林长,张秀莲,戴世强.
等离子体中非线性三维德拜屏蔽的理论研究[J]
.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21(5):511-515.
被引量:2
4
李慧慧,吕新亮.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6):4100-4102.
被引量:10
5
郭丽丽,林飞,何永侠.
2011-2012年中医临床发展状况回顾性分析[J]
.中医杂志,2014,55(13):1162-1166.
6
李鑫,李晶.
病毒灭活血浆与白蛋白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行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8):2833-2836.
被引量:1
7
康玉霞,雷丸,王莹,郭飞燕,王晓娟.
红净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3):335-339.
被引量:1
8
戴清漪,顾军花.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9):146-148.
被引量:2
9
高弼虎,刘盼盼,于铁,宗成国,吴华.
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Th1/Th2平衡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322-324.
被引量:17
10
谢晓辉,杜晨光,丁培杰,徐丁洁,赵姣姣,王志文,董玉山.
中医辨证施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检验医学,2016,31(B09):207-210.
被引量:1
1
汪东涛,沈鹰.
从“肾虚瘀毒”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1(3):21-23.
被引量:4
2
杨代喜,李健.
关于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
3
李权,林龙,彭小旅.
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研究[J]
.医学研究通讯,2004,33(10):65-65.
4
罗琼,冯全生,马霞,付庆会,尚亚楠.
慢性乙型肝炎从脾论治的理论探讨[J]
.黑龙江中医药,2012,41(1):10-11.
被引量:4
5
卢德芳.
老年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体会探讨[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5):89-90.
6
于方明,孙超.
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43例疗效观察[J]
.山西中医,2012,28(10):19-20.
被引量:2
7
张继承.
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治[J]
.中医临床研究,2010,2(23):86-86.
8
李晓华,唐雪峰,韩毓琦,李方儒.
糖尿病致胆石症相关因素的现代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3,19(4):212-213.
被引量:11
9
李琳,黄力.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现代研究进展[J]
.高血压杂志,2006,14(6):429-431.
被引量:6
10
李林奇,刘维明.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治概要[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28):147-148.
被引量: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