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发展特点调查
被引量:45
School Adjust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hildren
出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3-114,共2页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共引文献100
-
1李勇.初中新生适应期的典型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20(32):37-42. 被引量:1
-
2张悦歆,赵逸寒,张冕,潘煜静,卢祖琴.聋校初中生校园霸凌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2(5):56-63. 被引量:5
-
3马艳,肖祥彪.假期作业可操作性评价系统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0(3):121-124. 被引量:4
-
4颜华平.小学生生活适应性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1):141-142.
-
5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3-50. 被引量:112
-
6方晓义,郑宇,林丹华,张锦涛.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4):252-256. 被引量:7
-
7宋振韶,金盛华.青少年社会交往: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述要[J].心理科学,2001,24(6):713-716. 被引量:14
-
8杨慧芳,李俊卿.小学儿童同伴接纳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8):109-113. 被引量:2
-
9韦耀阳,李晓.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滨州师专学报,2004,20(2):78-81. 被引量:15
-
10刘万伦,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1):87-90. 被引量:111
同被引文献406
-
1罗涛,程李梅,秦立霞,肖水源.简式自我控制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1):83-86. 被引量:44
-
2楚啸原,理原,黄志华,雷雳,俞明延.师生关系对研究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2):174-181. 被引量:33
-
3汪清华,张通昌,孙晓明.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Z2):52-56. 被引量:9
-
4崔娜,刘云艳,高变英.高中生成就目标、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36-438. 被引量:16
-
5李德芳,陈丽,宁维卫.不同生源地大学新生的适应差异与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77-82. 被引量:38
-
6方怀胜.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及教师的指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17(3):46-49. 被引量:12
-
7李菁华.潍坊教育学院高职学生适应问题个体访谈报告[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21(3):76-78. 被引量:3
-
8邱红,曾志刚,邓金平.井冈山老区大学生适应能力状况的调查[J].教育学术月刊,2007(12):24-26. 被引量:2
-
9杨雪梅.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1):152-154. 被引量:18
-
10李少梅.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4):149-153. 被引量:102
引证文献45
-
1于明歌,廖慧玲,刘本志,康伟业,宫宸.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学校适应的影响[J].体育视野,2023(22):100-102.
-
2汪清华,张通昌,孙晓明.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7(Z2):52-56. 被引量:9
-
3张红玉.竞技体育学院新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5):95-96.
-
4李辉,朱丽芬,李梅.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125-127. 被引量:47
-
5刘旺,冯建新.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6(6):77-81. 被引量:37
-
6黄宁,辛涛,栗晓霞.儿童学校适应的分类及判定[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2):57-62. 被引量:23
-
7张英,刘志军.学生适应性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2):156-158. 被引量:3
-
8陈爱如,丁德光.城市与农村生源学校适应的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以安徽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1):63-67. 被引量:3
-
9唐立,张莎,李辉.中专新生师生关系特点及其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62-64.
-
10李辉,胡金连,方晓义,蔺秀云.少数民族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状况的分析——以云南为例[J].云南电大学报,2009,11(3):21-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37
-
1罗云,吴安仪,张慧.家庭环境亲密度与青少年情绪稳定性的关系——师生关系的调节作用[J].教育学术月刊,2021(7):70-76. 被引量:4
-
2肖海雁,杨丽丽,张宇,王燕,付政,顿方圆.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4(14):95-97.
-
3燕婉楹,苏成建.高职院校新生同伴依恋和自尊的关系研究[J].心理月刊,2024(13):94-96. 被引量:1
-
4郭绪嘉,牛笑笛,于腾飞,钱丽菊,尚鲁宁,侯秀梅.青少年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研究及干预建议[J].心理月刊,2024(8):85-88.
-
5刘艺,王雷,孔明.初中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3(16):89-92.
-
6张良帅.心理控制源对青少年学业拖延的影响: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3(2):67-69. 被引量:4
-
7庄妍.人际支持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月刊,2020(22):29-30.
-
8李博冉,彭鹏.初中生性别角色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心理月刊,2020(20):54-56. 被引量:1
-
9袁书,陈有国,黄希庭.压力生活事件、人生态度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J].社区心理学研究,2023(1):255-268.
-
10贺光烨,蔡楚芸.迁入地方言能力与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J].当代青年研究,2023(2):85-99. 被引量:2
-
1骆莎,郑英杰.如何在Moodle中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家乡特点调查”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9(4):34-36.
-
2杨国荣.初中科学教学中调查探究学习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17):118-118.
-
3王红瑞.大学生应对效能与学业行为的关系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4):122-125.
-
4宋宁.小学生焦虑的指向及特点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87(3):28-29.
-
5曾德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6,0(32):170-170.
-
6上官潇潇.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2):00212-00212.
-
7刘红霞.阅读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9). 被引量:5
-
8赵善明,孙瑞莹,马德功.“一体化”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241-241.
-
9段志刚.教师必须用新视角评价中学生[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8):238-238.
-
10潘燕,许存洲,张志民,郭建民.青春期性心理特点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1994,10(8):13-1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