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特指问反问句的语用分析及其修辞意义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引言 反问句是疑问句中一类较为特殊的问句,它采用疑问的形式,而表达陈述的内容,吕叔湘先生(1942)认为反问句是一种否定的方式,黄伯荣(1991)认为"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又叫‘激问'.
作者
倪兰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4-26,共3页
Rhetoric Learning
关键词
特指问
反问句
语用
修辞
汉语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57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07
参考文献
3
1
郭继懋.
反问句的语义语用特点[J]
.中国语文,1997(2):111-121.
被引量:127
2
李宇明.
疑问标记的复用及标记功能的衰变[J]
.中国语文,1997(2):97-103.
被引量:62
3
徐盛桓.
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
.中国语文,1999(1):3-11.
被引量:105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张伯江.
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
.当代语言学,1997(2):15-19.
被引量:141
共引文献
257
1
石锓,倪峰山.
明代汉语疑问句功能的融合与扩展[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90-106.
被引量:1
2
王珏.
由非语气词与语气词声调的共时对立看语气词的历时来源[J]
.中国方言学报,2019(1):176-198.
被引量:3
3
朱庆祥.
基于互动语篇的反问句答语新认识[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4):466-480.
被引量:1
4
汤玲.
价值否定立场表达的事件信息类型及礼貌等级——以“有什么V.头”为例[J]
.世界汉语教学,2021,35(3):362-376.
被引量:5
5
杨哲华.
隐性反击标记“行了吧”[J]
.南开语言学刊,2019(2):25-33.
被引量:1
6
黄奕,彭泽润.
湖南耒阳方言的重叠式反复问句[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34(5):52-62.
7
孙畅.
责怪义构式“谁让/叫NPVP”研究[J]
.汉字文化,2022(18):13-15.
8
姚占龙,夏晶莹.
人称代词句末重复句的话语功能研究[J]
.对外汉语研究,2021(1):169-180.
9
陈伟,李静.
“有没有”测度句的界定与功能特征分析[J]
.对外汉语研究,2018,0(1):157-169.
被引量:2
10
王琴.
“X不X”正反问构件语义特征和正反问功能嬗变[J]
.对外汉语研究,2018,0(2):30-4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9
1
刘彬,袁毓林.
反问句中“什么”的否定类型与否定意义——从“行、知、言”三域理论看[J]
.语言学论丛,2019(1):341-357.
被引量:5
2
李强.
“怎么”表达意外:疑问、反问和感叹[J]
.汉语学报,2021(1):33-45.
被引量:16
3
方梅,谢心阳.
汉语对话中问句的解读——以反问句和陈述式问句为例[J]
.汉语学报,2021(1):20-32.
被引量:31
4
曾毅平,杜宝莲.
略论反问的否定功能[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66-71.
被引量:5
5
崔希亮.
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46-54.
被引量:75
6
胡孝斌.
反问句的话语制约因素[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1):46-51.
被引量:21
7
柴森.
谈强调反问的“又”和“还”[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3):65-69.
被引量:18
8
董付兰.
谈反问句及其教学[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101-105.
被引量:7
9
胡孝斌.
从《雷雨》看反问句潜在的戏剧功能[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09-113.
被引量:8
10
徐盛桓.
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
.中国语文,1999(1):3-11.
被引量:105
引证文献
12
1
冉永平,方晓国.
语言顺应论视角下反问句的人际语用功能研究[J]
.现代外语,2008,31(4):351-359.
被引量:45
2
胡德明.
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综述[J]
.汉语学习,2009(4):75-80.
被引量:4
3
陈海峰.
论非真性询问“谁”特指疑问句[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86-87.
被引量:6
4
刘彬,袁毓林.
“怎么”类特指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9(1):42-51.
被引量:17
5
刘彬,袁毓林.
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
.语文研究,2017(4):12-19.
被引量:24
6
胡晶晶.
硕士论文答辩中教师问句的语用身份建构功能研究[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7(12):67-68.
被引量:1
7
胡德明.
反问句的习得难度与教学策略[J]
.对外汉语研究,2012(1):82-89.
8
刘彬,袁毓林.
“哪里”类反问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1):110-117.
被引量:8
9
陈海庆,孙润妤.
评价理论视阈下公诉人反问句的语用修辞功能及语调特征[J]
.当代修辞学,2020(2):82-95.
被引量:6
10
刘彬.
反问句的意义和功能研究:回顾与展望[J]
.汉语学习,2021(5):64-73.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
刘明奇.
表责怨意义的反预期情态构式“也不知道VP”试析[J]
.世界华文教学,2023(1):205-218.
被引量:2
2
杨玲玲,曾贤模.
语境对汉英双宾构式义的压制比较[J]
.汉字文化,2021(14):22-24.
3
李强.
“怎么”表达意外:疑问、反问和感叹[J]
.汉语学报,2021(1):33-45.
被引量:16
4
任继强.
“调审合一”下法官调解离婚案件的语言策略[J]
.法律和社会科学,2019(1):47-68.
被引量:3
5
马笑春.
语言顺应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1(3):136-138.
被引量:2
6
彭建武.
图书馆交际的顺应性阐释[J]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S1):36-38.
7
方晓国.
反问句研究综述[J]
.中国电力教育(下),2009(2):220-221.
8
于美娜.
从顺应论视角浅析会话语篇中委婉语的使用[J]
.科技信息,2010(11):180-180.
被引量:1
9
李琎.
语言顺应论研究综述[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3):32-35.
被引量:15
10
冉永平.
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的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2010,33(2):150-157.
被引量:166
1
何华.
浅析反意疑问句的一些表达方法[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4,6(1):99-100.
2
田晓星,彭庆华.
主从复合式反意疑问句的人际意义分析[J]
.湘南学院学报,2013,34(6):76-78.
3
汪国胜.
湖北大冶方言两种特殊的问句[J]
.方言,2011(1):9-13.
被引量:7
4
张龙.
安徽太和方言的两种特殊问句[J]
.哲理(论坛版),2009(8):31-33.
5
刘楠.
交际教学中信息差距的运用[J]
.青海师专学报,2001,21(3):90-92.
6
于天,张家太.
反问使你的演讲增强力度[J]
.应用写作,2010(6):41-42.
7
徐逢春.
选择问的选项不能错位[J]
.汉语学习,2002(3):12-12.
8
龚韶华.
谈英语的反意疑问句[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14(1):22-24.
9
李孝娴.
固始方言“可VP”问句考察[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6):84-87.
被引量:7
10
常建瑛.
英语附加疑问句[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1):121-122.
修辞学习
200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