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玫瑰茄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
7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Roselle Red Pig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玫瑰茄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The article expound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Roselle red pigment
作者
唐晓珍
姜红波
孙淑静
孙玉顺
王博
机构地区
山东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出处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3年第2期60-62,共3页
China Food Additives
关键词
天然食用色素
玫瑰茄红色素
稳定性
PH值
温度
金属离子
Roselle,Red pigment,Stability,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TS2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02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11
1
朱新贵,郭勇.
从玫瑰茄废弃细胞中提取食用纤维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8,19(4):20-22.
被引量:4
2
朱新贵,郭勇.
玫瑰茄细胞红色素中总黄酮的分离及含量测定[J]
.食品工业科技,1998,19(1):66-67.
被引量:12
3
郑穗平,郭勇.
主要营养成分对悬浮培养玫瑰茄细胞生长和花青素合成的影响[J]
.广西植物,1998,18(1):70-74.
被引量:21
4
章建浩,陈松,刘海斌,叶春勇.
食用玫瑰茄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J]
.食品科技,2001,26(1):49-50.
被引量:48
5
朱新贵,王霜,郭勇.
单色光对玫瑰茄细胞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1998,19(3):23-24.
被引量:13
6
曾华庭 董焰生 扬聚成.玫瑰茄红色素的研制与应用1最优条件的选择[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4,(5):27-32.
7
杜金华,郭勇,张开利.
玫瑰茄培养细胞中花色苷积累的代谢调节[J]
.工业微生物,1998,28(4):25-29.
被引量:2
8
曾华庭 董焰生.玫瑰茄红色素作为红色天然食用色素的应用研究初探[J].食品与发酵工业,1980,(1):16-19.
9
郭晔.玫瑰茄在糖果食品中的应用研究.食品科学,1985,:60-64.
10
郑秉恒 黄种励 郑皓川 等.食用玫瑰茄红色素稳定性能初探.食品科学,1985,:1-8.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汪德清,沈文梅,田亚平,孙仲怡,丛建波,吴可.
黄芪有效成分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ESR研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6,23(3):260-262.
被引量:126
2
邵梦欣,陈洪潮,于建忠,王振琪,严曰仁,王荫国.
从胡萝卜中连续提取胡萝卜素、果胶、食用纤维的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6,22(1):41-43.
被引量:13
3
郭晔.玫瑰茄在糖果食品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科学,1986,(5):60-64.
4
阮茜,第七届全国生物化工学术会议论文集,1996年,588页
5
张玉墀,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21卷,70页
6
曾华庭,食品与发酵工业,1984年,5期,27页
7
曾华庭,食品与发酵工业,1984年,6期,31页
8
曾华庭,亚热带植物通讯,1983年,1卷,30页
9
杜金华,生物工程学报,1997年,4卷,34页
10
Zhong J J,Biotech Bioeng,1991年,38卷,653页
共引文献
102
1
杨洋.
柚皮黄酮抗氧化机理及其含量的测定[J]
.广西轻工业,2002,18(1):36-38.
被引量:6
2
王惠珍,周景芳,刘笑芬,郭杏冰,邱韵.
培养基组分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及花青素积累的影响[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2):64-66.
被引量:9
3
李琰,王冬梅,姜在民,唐锐.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10):1912-1916.
被引量:36
4
李红,张元湖.
苹果果实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优化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4):471-474.
被引量:18
5
曾顺德,漆巨容,张迎君.
天然食用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应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79-81.
被引量:37
6
范美华,周吉源.
不同培养条件对半夏悬浮培养细胞生长及总生物碱形成的影响[J]
.云南植物研究,2004,26(6):656-660.
被引量:7
7
刘志国,张宇,张振新,郁峰.
玫瑰色素提取条件的优化[J]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1):1-3.
被引量:12
8
查学强,罗建平,姜绍通.
悬浮培养霍山石斛原球茎合成活性多糖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5,26(4):41-44.
被引量:12
9
李升锋,刘学铭,朱志伟,黄儒强,吴继军,陈智毅.
玫瑰茄资源的开发利用[J]
.食品科技,2003,28(6):86-88.
被引量:38
10
鲍新梅,赵宇瑛,吴广宇,王长城.
鄂桃1号不同方位枝叶花青素含量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10-121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9
1
游东宏.
玫瑰茄红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3(3):201-203.
被引量:3
2
祁芳斌,陈发兴.
玫瑰茄及其生产栽培[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80-81.
被引量:7
3
田建保,戴桂林,杨晓华,聂国伟.
杏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
.北京农业,2004(8):22-22.
被引量:3
4
胡建农,郑晓英.
膜技术提取玫瑰茄红色素工艺的初步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4,33(3):19-21.
被引量:10
5
霍文兰.
山杏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04,25(9):100-104.
被引量:5
6
黄正明.
玫瑰茄花水提取物和分得的花青素苷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发的大鼠肝毒性的作用[J]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19(5):210-210.
被引量:4
7
余华,颜军,王小军.
玫瑰茄红色素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19(4):48-49.
被引量:6
8
郭本恒,骆成庠.
酸奶类制品的营养价值和生产加工[J]
.草食家畜,1994(4):54-57.
被引量:8
9
余华.
玫瑰茄红色素主要呈色物质分离提纯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5,26(2):79-82.
被引量:9
10
李升锋,刘学铭,朱志伟,黄儒强,吴继军,陈智毅.
玫瑰茄资源的开发利用[J]
.食品科技,2003,28(6):86-88.
被引量:38
引证文献
7
1
任顺成,徐彩虹,李翠翠.
玫瑰茄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5):39-43.
被引量:9
2
王金亭.
天然玫瑰茄红色素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10,23(11):40-43.
被引量:19
3
王锐,周云,何嵋.
用清除DPPH·法测定玫瑰茄色素的抗氧化活性[J]
.广东化工,2011,38(2):166-167.
被引量:4
4
李萍,祖丽皮亚.玉努斯.
小黄杏色素抑菌作用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2):139-141.
被引量:2
5
张赛男.
玫瑰茄提取物降血压作用实验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4.
被引量:2
6
余萍,张红桔.
玫瑰茄酸乳的研制[J]
.乳业科学与技术,2015,38(4):9-13.
被引量:6
7
赵敏,钟继超,李泽璠,徐茜,周立新.
玫瑰茄色素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
.包装与食品机械,2022,40(6):15-19.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王金亭.
天然玫瑰茄红色素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2010,23(11):40-43.
被引量:19
2
孙茜,张雨婷,穆婷,叶幸,唐红枫.
玫瑰色素提取工艺条件优化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8):11-13.
被引量:7
3
唐红枫,穆婷,张雨婷,孙茜,叶幸.
玫瑰色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应用[J]
.中国调味品,2011,36(12):111-114.
被引量:1
4
唐红枫,孙茜,穆婷,张雨婷,程时劲,谢琼.
玫瑰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18-1221.
被引量:2
5
韦海胜,常虹,段振华,刘小兵.
牡蛎肉酶解液的抗氧化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2012,37(6):150-153.
被引量:5
6
段翰英,王超,戴雄杰,许浩腾,虞兵.
不同巴氏杀菌条件对三华李果汁主要抗氧化成分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13,34(21):69-74.
被引量:9
7
李本杰,黄茂春,廖艳芳,陈睿,吕金燕.
霸王花提取物抗氧化和抗菌活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4,35(7):80-82.
被引量:3
8
蔡贤坤,及晓东,吴国琛.
玫瑰茄挥发性香气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18,43(12):332-335.
被引量:3
9
孙军涛,肖付刚,李芳.
火龙果果皮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4,39(8):89-92.
被引量:11
10
张赛男.
玫瑰茄提取物降血压作用实验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4.
被引量:2
1
唐晓珍,姜红波,孙淑静,李大鹏,邵云龙.
玫瑰茄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
.中国调味品,2003,28(3):37-40.
被引量:9
2
李庆水,曾金龙,许翩翩,张丽.
玫瑰茄红色素的理化性质和提取工艺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5(6):923-927.
被引量:9
3
江南生,严日仁,唐本琏.
玫瑰茄红色素的鉴定[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0,16(3):18-23.
被引量:14
4
余华,颜军,王小军.
玫瑰茄红色素微波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19(4):48-49.
被引量:6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