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佛教中的时间观念
被引量: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佛教中的时间观念必得回溯到缘起的基本语境中才能得以澄清。部派时代对这一问题的争执发端于其构造性的时间观遮蔽了时间的绵延维度。依据“应成中观”对“空相应缘起”的深刻领悟,时间不能被化约为作为其基元的“刹那”,它更是一种“出离”。
作者
傅新毅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佛教
时间观念
宗教研究
宗教现象学
分类号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B920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40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3
1
奥古斯丁.《忏悔录》.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
《大智度论》卷1,《大正藏》第25册,PP.65b-66a.
3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槊论》,《大正藏》第32册,P.158a.
4
Atharva - veda, XIX, 53, Sacred Books of The East,vol. 42, Motilal Banarsidass, Delhi, 1992, pp. 224-225.
5
雷蒙多·帕尼卡.《印度传统中的时间和历史:时间和羯磨》,载《文化与时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6—68页.
6
姚卫群译.《胜论经》,载《东方文化集刊(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5页.
7
《胜宗十句义论》,《大正藏》第54册,P.1262c.
8
《百论》卷2,《大正藏》第30册,P.180a.
9
吉藏.《百论疏》卷下,《大正藏》第42册,P.297a.
10
《般若灯论释》卷11,《大正藏》第30册,P.109a.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瑜伽师地论[A]..大正藏(第30册)[C].,.651.
2
李顒.二曲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6:508.
3
杂阿含经[A].大正藏:2[Z].台北:财团法人佛佗教育基金会出版部,1990.
4
大乘起信论[A].大正新修大藏经:卷三十[Z].
5
《黄宗羲全集》(第四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
6
太虚.《法相唯识学(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8页.
7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选集·形而上学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 解释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9
汪子松,王太庆..陈康:论希腊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0
.大毘婆沙论[A]..大正藏:第27册[M].,..
共引文献
25
1
傅新毅.
种子说的缘起[J]
.宗教学研究,2005(3):41-46.
被引量:1
2
张和龙.
颠覆性的后现代游戏——论马丁·艾米斯的“后现代招式”[J]
.外国文学,2006(2):13-20.
被引量:16
3
高永旺,郑素娟.
佛教本体论承诺与终极关切[J]
.南京社会科学,2007(6):48-53.
被引量:2
4
戴晓燕.
浅论纳博科夫的死亡主题[J]
.江苏社会科学,2007(4):193-196.
被引量:2
5
单正齐.
论部派佛教一切有部的实有涅槃说[J]
.宗教学研究,2007(3):68-74.
被引量:2
6
汪志强.
《大智度论》净土思想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09(3):99-103.
7
李海峰,赵化民.
马克思思维方式与海德格尔思维方式比较研究[J]
.求索,2010(2):80-82.
8
张刚.
智顗实相诠释学研究[J]
.宗教学研究,2010(1):78-83.
9
何欢欢.
藏译《思择炎》所破胜论派解脱思想释读[J]
.西藏研究,2010(6):12-26.
10
杨东.
唯识与般若中观所说十六空之异同——以《辩中边论》、《大般若经》第二会和《大智度论》为中心[J]
.宗教学研究,2011(1):88-94.
同被引文献
140
1
魏德东.
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J]
.世界宗教研究,1998(4):59-68.
被引量:7
2
方立天.
镇澄对僧肇《物不迁论》的批评[J]
.哲学研究,1998(11):55-60.
被引量:6
3
黄子平.
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艺术发展[J]
.文学评论,1984(5):22-32.
被引量:28
4
方广锠.
佛教的时间与空间[J]
.南亚研究,1993(4):34-41.
被引量:3
5
陈久金.
藏族古代曾以麦熟为新年[J]
.西藏研究,1983(1):116-118.
被引量:4
6
琼珠.
藏族创世神话散论[J]
.民族文学研究,1989,7(2):45-51.
被引量:11
7
岳泽和.
“刹那”与“霎时”[J]
.咬文嚼字,2003,0(2):23-23.
被引量:1
8
陈思和.
从细节出发——王安忆近年短篇小说艺术初探[J]
.上海文学,2003(7):21-23.
被引量:8
9
谭桂林.
俞平伯:人世无常与刹那主义——现代文学主题的佛学分析之一[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139-145.
被引量:3
10
谷兴云.
“霎时”和“刹那”[J]
.咬文嚼字,1995,0(10):37-3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8
1
黄玉顺.
“时间”观念何以可能——从“无间性”到“有间性”[J]
.河北学刊,2014,34(4):18-24.
被引量:7
2
傅新毅.
种子说的缘起[J]
.宗教学研究,2005(3):41-46.
被引量:1
3
王娟.
小议“刹那”[J]
.河池学院学报,2008,28(6):62-65.
4
杨晓荣,雷文华.
藏族传统时间观念探析[J]
.西藏研究,2010(4):49-59.
被引量:6
5
陈涛.
浅析东方文化中“绝情离智”的宗教情怀[J]
.群文天地,2011(12):198-200.
6
罗高强.
从“刹那”下的“古不至今”到“绵延”下的“性住于一世”——再论僧肇《物不迁论》的思想[J]
.甘肃理论学刊,2013(4):121-124.
被引量:1
7
张群芳.
论东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功能比较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8):75-77.
8
王颂.
佛教的历史哲学[J]
.哲学研究,2018,0(9):58-65.
被引量:1
9
孙莹.
藏汉时空隐喻的三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2):195-196.
10
夏雪飞.
论王安忆短篇小说的抒情性[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0(11):70-74.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李锦,洪霖.
林坡地区藏族生计变迁与多重时间节律的并置和适应[J]
.藏学学刊,2019(1):341-356.
2
张与弛.
刹那灭视域下的业果问题——读范文丽著《行为与因果》[J]
.佛学研究,2023(2):379-388.
3
黄玉顺.
何谓“当代儒学”[J]
.当代儒学,2023(1):9-12.
4
袁联波.
康巴藏戏:叙事方式与文化精神[J]
.文艺争鸣,2011(3):184-186.
被引量:1
5
杨晓荣.
物理学视域下藏族传统文化教育功能探析[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123-128.
被引量:6
6
周利群.
循环与线性交互的佛教时间观[J]
.社会科学,2015(9):124-130.
被引量:4
7
袁联波.
传统藏戏的时空结构[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7(8):138-141.
被引量:2
8
袁联波.
传统藏戏的动力机制与“回环”式结构[J]
.戏剧艺术,2017(6):80-87.
被引量:2
9
黄玉顺,Wang Keyou.
回望“生活儒学”?[J]
.孔学堂,2018,5(1):5-16.
被引量:17
10
杨虎.
论“新基础主义”——《泉城之会》编者前言[J]
.当代儒学,2017(2):98-170.
1
王萌.
宗教本质的洞察:宗教现象学评析[J]
.青年文学家,2010,0(17):242-243.
2
李丙权.
现象学和宗教现象学:对一种宗教学方法的思考[J]
.宗教学研究,2010(3):142-147.
被引量:2
3
程俊.
“大象无形”——中华美学命题诠释之一[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0(2):26-29.
4
朱建平.
弗雷格逻辑概念前后期的变化[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16-121.
被引量:3
5
石永泽.
浅析康德哲学的理性概念——兼谈康德哲学的思想渊源[J]
.兰州学刊,2003(5):27-29.
被引量:4
6
肖立斌.
析“无言”的天与“言说”的上帝[J]
.贵州社会科学,2008(9):12-16.
被引量:1
7
陈立胜.
一与多:“宗教性”的现象学的进路、预设与时代精神[J]
.现代哲学,2004(2):103-110.
被引量:7
8
陈立胜.
宗教现象学正名[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132-141.
被引量:5
9
郝长池.
宗教现象学的基本问题[J]
.现代哲学,2006(1):96-102.
被引量:3
10
牛宏.
简析伊利亚德在《神圣与凡俗》一书中的宗教现象学理论思维[J]
.青海社会科学,2010(1):201-204.
被引量:2
江苏社会科学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