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来现代叙事诗研究
Modem Narrative Poetry Since 1980s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24
-
1爱.冈恩,张泉.吴兴华——抗战时期的北京诗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2):236-241. 被引量:10
-
2覃碧卿.苦闷者的寻梦之歌——浅论朱湘和他的《草莽集》[J].中国文学研究,1999(2):52-54. 被引量:1
-
3余凌.燕京校园诗人吴兴华[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1):134-148. 被引量:10
-
4卞之琳.吴兴华的诗与译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2):272-276. 被引量:17
-
5张宽.试论冯至诗作的外来影响和民族传统[J].文学评论,1984(4):65-73. 被引量:7
-
6张时民.中国现代诗剧:坠落的“欧福里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4):126-143. 被引量:8
-
7骆寒超.论中国现代叙事诗[J].文学评论,1985(6):78-92. 被引量:5
-
8朱多锦.发现“中国现代叙事诗”[J].诗探索,1999(4):99-106. 被引量:5
-
9张爱琴.蒲风及其新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88-91. 被引量:2
-
10王荣.论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形式的变革与创新[J].文学评论,1991(2):104-113. 被引量:6
共引文献90
-
1杨四平.中国新诗叙事研究:问题由来、研究史及其意义[J].厦大中文学报,2022(1):113-126. 被引量:1
-
2董卉川.“月照方玉,因情立体”——新月诗派作家群现代诗剧创作论[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9(2):81-92.
-
3普丽华.早期现代长篇叙事诗的民间情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S1):116-121. 被引量:3
-
4王淑芹.将雨时一声清脆的鸟啼——论朱湘的诗[J].文教资料,2006(10):118-119.
-
5楼益龄.诗坛·人生的独行者──论朱湘诗歌的生命印象[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3(4):55-59.
-
6杨武能.冯至与德语诗歌[J].外国文学评论,1992(3):89-96. 被引量:1
-
7逄增玉.新时期东北作家群研究述评[J].文学评论,1990(4):66-76. 被引量:6
-
8李伟民.肠断秋深写歌行——吴兴华与莎士比亚[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2):351-363. 被引量:1
-
9王荣.呐喊与叙事: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叙事诗探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86-93. 被引量:2
-
10辛禄高.论冯至早年叙事诗的悲剧性[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1):66-70. 被引量:1
-
1袁忠岳.骆寒超的诗歌创作[J].诗探索,2012(1):126-138.
-
2裴毅然.再识艾青——评骆寒超的《艾青评传》[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8(3):45-47.
-
3朱多锦.妻意(现代叙事诗)[J].山东文学,1997,0(12):46-47.
-
4朱多锦.父亲的高粱(现代叙事诗)[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2,0(1):135-141.
-
5寒烟.汹涌与澎湃(组诗)——我的俄罗斯[J].山东文学,1999,0(1):50-52.
-
6魏一媚.新诗研究路上的跋涉者——论骆寒超教授的新诗研究及创作道路[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7):120-121.
-
7魏一媚.论骆寒超的新诗研究及创作道路[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2):95-99.
-
8王汉林.新时期以来的40年代长篇叙事诗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11):61-62.
-
9郭治军.求索不止 成就斐然——关于朱多锦的新诗创作及其新诗理论探索[J].山东文学,2009,0(S3):524-526.
-
10杨莉.拜伦叙事诗研究在中国[J].求索,2011(3):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