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果与脊髓内甲啡肽和强啡肽释放量有关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在同样的针刺条件下不同个体的反应可以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在同一穴位运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本工作在大白鼠实验中观察了:(1)在同样的电针条件下动物镇痛效应的个体差异性;(2)电针镇痛效果的优劣与脊髓中间片肽的释放量是否有关;(3)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出阿片肽的种类是否相同。
作者
费宏
谢国玺
韩济生
机构地区
北京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出处
《科学通报》
1986年第19期1512-1515,共4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镇痛效果
个体差异
脊髓
电针
甲啡肽
强啡肽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0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48
同被引文献
120
1
孟庆越.
电针的不同脉冲电流波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疗效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10(15).
被引量:5
2
杜宝琮,杜威,刘烁,金妍.
超声-中频电疗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8):456-458.
被引量:22
3
王友京,王双坤.
不同强度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J]
.针刺研究,1993,18(1):44-47.
被引量:41
4
袁毓,严尚诚.
跨穴位皮肤电刺激治疗脊髓性肌痉挛[J]
.中华医学杂志,1993,73(10):593-595.
被引量:23
5
李红胜,赵志奇.
P物质的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J]
.生理科学进展,1994,25(1):37-41.
被引量:10
6
黄显奋,曹小定.
针刺麻醉的进展和临床应用[J]
.世界科学,1994,16(1):30-31.
被引量:7
7
韩济生.
影响针刺镇痛效果的若干因素[J]
.针刺研究,1994,19(3):1-4.
被引量:46
8
边景檀.
脊髓中P物质参与电针镇痛的研究[J]
.生理科学进展,1995,26(4):325-328.
被引量:20
9
孙忠人,金淑英,孙远征,孙申田.
针刺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机理研究——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诱发电位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3(2):10-12.
被引量:32
10
翁建东,陈国强,杨文科,周东贤.
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J]
.中国医师杂志,2006,8(2):272-27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6
1
边景檀,沈上,明晓云,石玉顺,韩济生.
中枢P物质参与电针镇痛的证据[J]
.神经科学,1994,1(3):9-15.
被引量:14
2
刘苏星,杨玉梅,于英心,韩济生.
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分群及其稳定性观察[J]
.包头医学院学报,1997,13(1):1-3.
3
陈家泽,陈传伟,孙锋.
针刺激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7):1113-1115.
被引量:9
4
刘乃江,庄茂娟,于英心.
脊髓鼠的电针镇痛效应[J]
.济宁医学院学报,1997,20(1):17-19.
被引量:5
5
李颖,殷涛,靳静娜,刘志朋.
电刺激器的双极性输出及保护电路设计[J]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9,32(2):92-94.
被引量:2
6
张喜,张炳英,聂志忠,张奇东,蔡茂汉.
术后电针止痛及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作用的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6):330-332.
被引量:3
7
员孙卉,樊文朝,马文,赵创,沈卫东.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方法对肺切除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2,33(5):590-592.
被引量:6
8
樊文朝,马文,赵创,童秋瑜,沈卫东.
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对肺切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针灸,2012,32(8):715-719.
被引量:42
9
刘苏星,罗非,沈上,于英心,韩济生.
大鼠电针镇痛的个体差异性及其与基础痛阈的关系[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6(2):92-95.
被引量:4
10
汪家琮,周红俊,刘根林,袁毓,严尚诚,罗非,陈晓红,韩济生.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治疗脊髓损伤引起的肌痉挛痛[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6(4):217-22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48
1
安云,闫慧新,张涛,储宇舟,严隽陶.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8):2962-2968.
被引量:4
2
彭赛,税林辉.
电针改善小儿全麻术后应激程度和胃肠道反应的价值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175-177.
3
陈海燕.
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局部艾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患者VAS评分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5):7-8.
被引量:8
4
张守飞,武大鹏,井夫士.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20):194-198.
5
尹红.
电针夹脊穴配合调制中频电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2):7-9.
被引量:4
6
华敬.
七氟醚和丙泊酚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麻醉诱导期的效果[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3):122-125.
被引量:9
7
张雷.
CT引导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J]
.临床研究,2015,23(6):16-16.
被引量:2
8
朱初良,曾均.
针灸镇痛机理研究概况[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05,20(2):38-40.
被引量:21
9
尚建伟,孔抗美,齐伟力,王新家,宋沛松.
电场对脊髓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J]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18(3):188-190.
10
杜小正,秦晓光,尹少兰,刘世琼.
传统“热补”针法对实验性关节炎兔痛阈及脊髓SP含量的影响[J]
.中医研究,2006,19(1):12-15.
被引量:14
1
于龙川,韩济生.
从缰核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下行镇痛通路[J]
.科学通报,1987(20):1599-1599.
被引量:4
2
王希涛,吴景兰.
豚鼠肾上腺髓质脑啡肽样物质的免疫细胞化学观察[J]
.神经解剖学杂志,1987(1):71-74.
3
于龙川,石玉顺,韩济生.
从伏核到缰核下行镇痛通路的研究[J]
.科学通报,1987(17):1344-1346.
被引量:3
4
张世仪,McGaugh JL.
脑啡肽与记忆巩固的调制Ⅰ.纳洛酮和甲啡肽对记忆巩固的影响和肾上腺去神经支配后的变化[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7(1):60-64.
5
黄思华,周哲屹,王硕,钟俊伟,晏洪恩.
基于NLRP3炎症小体的多发性硬化症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5,35(8):158-167.
6
费宏,孙少丽,韩济生.
支持高频和低频电针在脊髓分别释放强啡肽和脑啡肽的一些证据[J]
.科学通报,1988(9):703-705.
被引量:1
7
陆卓珊,孙淑曼,董晓彤.
针刺对利血平化大鼠痛阈以及不同脑区和腰髓内脑啡肽含量的影响[J]
.科学通报,1987(9):714-716.
8
谢国玺,周仲福,韩济生.
中枢微量注射抗β-内啡肽的抗体对电针镇痛和吗啡镇痛的影响[J]
.科学通报,1982(15):959-960.
9
张檀,贾一桐,王楠,何蕲恒,牟青春,袁利群,李如军,杨艺.
硬膜外脊髓电刺激在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5,24(8):851-856.
10
傅华,李莎,魏莹,占海莉,牛冰冰,张超.
射波刀治疗脊髓髓内转移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5,8(2):170-173.
科学通报
1986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