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化加剧使得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密歇根大学为例,研究发现该校通过小班授课、独立研究以及精英与大众并存的教育模式,成功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潜力的拔尖人才。其核心特点在于构建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跨学科探索。密歇根大学的成功经验表明,高效的拔尖人才选拔机制应注重多元化评价、动态选拔和个性化支持。在此基础上,建议我国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强个性化教育、注重跨学科融合,并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调整选拔标准,从而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
唐滢
李润
丁伊丽
Tang Ying;Li Run;Ding Yili
出处
《教育与考试》
2025年第3期5-13,共9页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
基金
云南省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研究与实践——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项目编号:JG2023022)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3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的内涵、目标和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3NL0301)
云南省2024年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提升云南高等教育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SYSX2024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唐滢,女,重庆人,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二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比较高等教育(昆明650500);李润,女,四川宜宾人,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昆明650500);丁伊丽,女,安徽怀宁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昆明65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