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融资平台转型是大势所趋,其目标是推动平台公司转型为市场化运营的国有企业,在确保自身风险可控、降低引致财政风险的前提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公平供给。转型的前提和底线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剥离政府融资职能。从中长期目标看,力争在2027年前全部完成融资平台转型,2035年左右形成新型的具有竞争力、市场化运营的现代化地方国企。其中,“真实转型”可根据业务构成、盈利能力、与政府的财务往来、业务承接模式等进行综合判断,财务指标更多是参考,关键是看是否具有市场化的经营能力、能否形成持续的真实的“造血”能力。从转型方向看,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大整合重组力度、推动分类转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选择适宜领域或方式,既不是完全抛弃基础设施等传统业务,也不是“一窝蜂”涌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转型路径上看,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结合地方实际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从合理定位、遏增化存、规范投融资、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等方面深入、稳妥推进。此外,转型改革长期在路上,仍要锚定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强2027年以后或未来的所有地方国企综合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出处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Sub National Fiscal Research
基金
北京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领域重大风险研究”(23LLYJC124)。
作者简介
吉富星,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投融资与债务;通讯作者:王欣雨,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投融资;李绪恒,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投资;杨嘉欣,应用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