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肉身的模拟与意识的超越——论科幻电影中的两类人工智能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目前对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的研究中,尽管已有学者把人工智能的形态分成具身与去身两类,然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特性的深入探讨仍然较为欠缺。以“具身性”作为核心切入点,探究具身智能与去身智能在身体机制、人机界限、与人类权力关系、审美呈现以及观众对于两种智能体的心理契约等维度上的不同表现,在梳理人工智能形象叙事与美学特征的同时,为科幻电影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打开新的视角,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Movie Literature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修辞叙事学视域下电影叙事交流研究”(项目编号:23YJC760032)。
作者简介 方思玥(1995-),女,安徽马鞍山人,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类型研究、电影美学与批评;沈义贞(1964-),男,江苏兴化人,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执行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影视理论。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第421-422、422页.
  • 2胡塞尔 张庆熊译.《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5、7页.
  • 3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 4[3,6,8,9,10,11,15]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英文版,科林·史密斯译,伦敦1962年版,第49、56、16、88、92、167-168、356页以下.
  • 5需要说明的是,梅洛-庞蒂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界定十分灵活和宽泛.他打破了一般所谓哲学流派的限制,也突破了哲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界限,比如他把康德以及中期的胡塞尔都看作是理性主义者,而格式塔心理学也被归入理性主义的行列.总之,梅氏实际上借此涵盖了形而上学的两种典型观点.
  • 6朱迪斯·巴特勒.消解性别[M].郭劫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6.
  • 7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M].上海:三联书店,2009:8.
  • 8张一玮.福柯“异质空间”概念对当代电影批评的意义[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6):122-126. 被引量:22
  • 9西蒙娜·德·波伏娃.郑克鲁译.第二性I[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9.
  • 10Attebery,Brian.Decoding Gender in Science Fiction.London;New York:RoutIedge,2002:1.

共引文献9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