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五经》到《四书》:儒学典据嬗变及其意义——兼论朱子对禅佛思想挑战的回应
被引量:
13
From "the Five Classics" to "the Four Books": Evol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Quotations from the Confucian School--Zhu Xi's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 of Zen Ide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典据是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儒学典据的变迁可以概见学术思想的更新与变异。在儒学独尊的思想背景下 ,由宗《五经》到宗《四书》的典据变迁 ,透露出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思想逐步精细化、深入化的个中消息。这个变化大体来说是由朱子完成的 ,而朱子所集成的这种转向与禅佛教的濡染又有着内在的关联。
作者
刘泽亮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14-19,共6页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关键词
《五经》
《四书》
《四书集注》
《四书》学
朱熹
禅
佛家思想
儒学
赆性学
分类号
B244.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95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7
1
任继愈:《从程门立雪看儒教》,载任继愈主编《"儒教问题"争论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301页注.
2
朱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序》,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5页.
3
朱熹撰、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十四,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52页.
4
9.李申:《朱熹的儒教新纲领》,任继愈主编《"儒教问题"争论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437、432页.
5
钱穆:《朱子学术述评》,《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东大图书公司印行,第159页.
6
12.朱熹:《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2-3、3页.
7
任继愈:《论朱熹的〈四书集注〉--儒家经学的一大变革》,载《"儒教问题"争论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页注.
共引文献
1
1
姜海军.
二程对思孟学的推尊与诠释[J]
.中国哲学史,2009(2):72-78.
同被引文献
195
1
赵灿鹏.
朱熹校书考[J]
.安徽史学,2000(1):21-29.
被引量:4
2
赵长江.
译儒攻儒,传播福音——“四书”的第一个英译本评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5):57-61.
被引量:4
3
漆侠.
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兼评释智圆有关中庸中道义的论点[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3):77-83.
被引量:9
4
周淑萍.
论孟子仁学的内涵和实质[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3):60-65.
被引量:4
5
陈寒鸣.
宋儒孟子观述论[J]
.中国哲学史,1997(1):51-61.
被引量:2
6
蔡方鹿.
朱熹经学之特征[J]
.中国哲学史,1997(2):65-74.
被引量:6
7
张岱年.
汉代独尊儒术的得失[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2):1-4.
被引量:4
8
曹之.
朱熹与宋代刻书[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9,43(2):113-118.
被引量:6
9
龚杰.
张载的“四书学”[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4(3):90-95.
被引量:5
10
冯友兰.
对于孔子所讲的仁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J]
.孔子研究,1989(3):3-4.
被引量:50
引证文献
13
1
林振礼.
朱熹:作为编辑出版家的评价[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179-182.
被引量:6
2
周天庆,詹石窗.
国内“四书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
.哲学动态,2012(3):65-70.
被引量:2
3
王雅贞.
怎样借鉴高考命题思路?[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3(9):32-35.
被引量:2
4
殷慧,田浩.
从《五经》到《四书》--以宋代礼理的突破与融合为中心[J]
.中国哲学史,2014(2):103-108.
被引量:4
5
陈文新,方宪.
经典的世代更替与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兼论中国文学史书写的长时段视角[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3):68-74.
被引量:1
6
张连伟.
程朱道统论与儒家经典认同[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4):38-43.
被引量:2
7
肖永明,陈峰.
宋代《四书》学研究述评[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4):18-23.
被引量:3
8
郑国岱.
新世纪两岸四书学研究述评——以“四书”题名论著为考察中心[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35(4):57-69.
被引量:3
9
冯兵.
朱熹礼学诠释思想的两个特征[J]
.中州学刊,2018(10):95-102.
被引量:2
10
游雪琴,游文人,游友川.
在闽北高校研究游酢理学思想的重要意义[J]
.武夷学院学报,2020,39(5):9-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杨兆贵,吴学忠.
朱子、刘宝楠、钱穆对《论语》礼说的注释——以《论语集注》《论语正义》《论语新解》为研究对象[J]
.朱子学研究,2021(1):77-95.
2
刘文鹏,殷慧.
儒家经典体系的转化与创新——评《宋代〈四书〉学与理学》[J]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1(4):148-152.
3
李士金.
论朱熹作为出版家的精神境界[J]
.编辑学刊,2009(5):72-75.
4
刘亚玲.
朱熹对古代文献及其传播贡献的研究[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2,30(4):88-90.
5
马双兵.
高中历史能力的培养须细化--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第25题的教学启示[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2):125-129.
被引量:1
6
殷慧.
周敦颐礼学思想探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17(6):150-153.
被引量:2
7
罗书华.
四大奇书经典演变与名实变迁[J]
.河北学刊,2018,38(1):81-86.
被引量:4
8
赵金刚.
走向世界与未来的朱子学研究[J]
.中国哲学年鉴,2015(1):143-158.
9
金雷磊.
朱熹从事出版业原因新探[J]
.武夷学院学报,2018,37(4):1-4.
10
徐圣伦.
借鉴高考命题思路,改进思想史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2019,0(22):59-62.
1
刘亚菲.
从儒家思想看处于社会关系中人的主动性[J]
.榆林学院学报,2016,26(3):9-11.
2
肖永明,殷慧.
北宋心性之学的发展与宋代《四书》学的形成[J]
.中国哲学史,2008(1):68-74.
被引量:5
3
姜海军.
程颐《易》学与《四书》学的互释与会通[J]
.中州学刊,2009(5):168-171.
4
陈鹏,马兰兰.
论中国古代儒学的流变[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5):24-31.
5
赵汀阳.
关于儒家现代化[J]
.理论参考,2007(7):35-36.
被引量:1
6
朱汉民.
朱熹工夫论的知行关系[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29-32.
被引量:8
7
屈戎.
“中庸”与“非中庸”[J]
.党史文汇,2005(3):55-56.
8
肖永明,陈峰.
宋代《四书》学研究述评[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4):18-23.
被引量:3
9
肖永明.
从《四书》学看北宋理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的异同[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30-34.
被引量:4
10
赵宁,张彤彤.
论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的长寿养生之道[J]
.兰台世界(下旬),2013(3):122-123.
被引量:1
东南学术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