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周敦颐礼学思想探析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周敦颐既是理学的开山祖师,又是推陈出新的礼学大家。周敦颐一方面强调礼乐的社会面相,另一方面着力挖掘礼乐的哲学内涵,为新儒学的创新与拓展指明了方向。周敦颐认为,"诚"是太极和本体,也是"五常之本,百行之源",更是圣贤的修养工夫,其以"诚"论礼的思想为宋代礼的哲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周敦颐看来,"中"意旨天下大治,是"至善"之性的呈现,体现于礼乐制度中,其以"中"代礼的思想为宋代礼学与理学的融合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相较二程和朱熹,周敦颐礼学思想理学化程度还不够深入,致使人们容易忽略其礼学思想在宋代礼学中的地位。
作者 殷慧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153,共4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礼学与理学研究"(项目号:12BZX04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副教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33

  • 1李觏.《李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432页.
  • 2余英时.《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载《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402页.
  • 3陈戍国.《论六经总以礼为本》,《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143页.
  • 4朱熹.《论孟精义序》[A]..《朱子全书》[C].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 5.《礼乐论》[A]..《临川文集》(四库全书本)[C].,卷65..
  • 6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 7束景南,王晓华.四书升格运动与宋代四书学的兴起——汉学向宋学转型的经典诠释历程[J].历史研究,2007(5):76-94. 被引量:32
  • 8[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文化的转型》,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350-358页.
  • 9皮锡瑞.《论六经之义礼为尤重》,《经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81页.
  • 10曹元弼.《礼经会通大义论略》,《复礼堂文集》卷四,1917年刊本,77页.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