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年对其社会注意力的分配反向建构着其自我理解和社会觉知,因此必须全面把握人工智能时代青年社会注意力分配的存在论变革及其风险。脱域加速与数字在场的本体变革、内容海量与结构复杂的数据变革、流量驱动与算法规训的机制变革,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时代青年社会注意力分配的新情境,导致了较为普遍的注意力分散、短缺和失衡。这一新注意力结构和运作方式有可能会引发青年的自我认同风险、社会交往风险和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对此,不仅需要在个体层面提升青年媒介素养,还应当进行交往共同体建设、数字治理制度化建设等社会和国家层面的总体性筹划。
作者
张瑜
李俊贤
ZHANG Yu;LI Junxian
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Journal of Chinese Youth Social Science
基金
2023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思政课教师网络育人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3JDSZKZ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瑜,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网络意识形态;李俊贤,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