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肝硬化心肌病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肝硬化心肌病(cirrhotic cardiomyopathy,CCM)作为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自1953年Kowalski等[1]首次确定了肝硬化与循环系统之间的相关性以来,其病理生理机制逐渐被揭示。早期的研究发现,肝硬化可以导致人体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使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增加,全身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降低[1]。2005年,蒙特利尔世界胃肠病学大会将CCM定义为一种以舒张功能障碍或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功能不全,以及无潜在原发性心脏病的电生理异常,并首次将其描述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循环系统的特征性变化[2]。
出处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0534)。
作者简介 赵海涛,男,1990-01生,在读硕士,主治医师,E-mail:380029669@qq.com;通讯作者:王景杰,E-mail:jingjiefmmu@163.co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7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