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世界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非黑色素皮肤癌[1]。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关于2020年世界最新肿瘤负担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范围内,CRC的每年新发病例数高达193万,在肿瘤总发病人数中排第3位;每年死亡人数为94万,在死亡总人数中排第2位[2]。作为人口大国,我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RC的治疗逐渐形成以手术治疗为主,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特别是免疫治疗的兴起,使部分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一部分中晚期CRC患者的预后不佳。研究表明[3],CRC的发生、发展与人体的错配修复基因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联系非常紧密,加深这种互作关系的认识,对于CRC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CRC错配修复基因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后续研究有所启发。
出处
《微创医学》
2023年第6期669-673,共5页
Journal of Minimally Invasive Medicine
基金
广西区卫健委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编号:Z-A20221197)。
作者简介
韦皓棠,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广西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先后在德国利普医院、美国南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学,南宁市第八批专业技术优秀青年人才、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次获“广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南宁市百名优秀医师”等称号。长期从事胃肠、结直肠肛门、腹部疝及急腹症等普通外科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临床诊治、科研及教学工作,擅长胃肠道肿瘤等腹部疾病的诊治及腹腔镜微创手术、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等。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4项。获广西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南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主要社会任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大湾区消化疾病诊疗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广西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预防医学会肛肠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肛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西医学会(微创外科分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常务委员、南宁市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南宁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