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妨害安全驾驶罪具体危险犯形态之证成——以57份刑事判决书为样本 被引量:1

Proof of Specific Forms of Dangerous Offenses for the Crime of Obstructing Safe Driving:Using 57 Criminal Judgments as a Samp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妨害安全驾驶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构成要件理解不一以及逐渐滥用的趋势。妨害安全驾驶罪的危险犯形态应坚守具体危险犯。在此前提下,应当围绕“危及公共安全”进行综合、全面地判断。首先通过危险的样态进行形式判断,再考察有无实质的危险作为补充判断。通过“双层筛查机制”可以合理限缩本罪的适用。若妨害驾驶行为的危险超越了“危及”的程度,达到了“危害”的程度,则应当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论处。本罪的“暴力”应从广义上理解,单纯的言语辱骂、威胁不能认定为本罪的暴力。本罪的公共交通工具不应绝对排除小型出租车,小型出租车同样有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只有当公共交通工具完全静止,且发动机已停止运作的情况下,才不属于“行驶中”。本罪的行为地点不限于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在车辆外同样可以构成本罪,因此,本罪第一款的规定并非是真正身份犯。
作者 李一平 Li Yiping
机构地区 广东财经大学
出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17,共10页 Journal of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作者简介 李一平(1999-),男,河南唐河人,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刑法学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8

二级参考文献373

共引文献1879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