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拥抱国际中文教育的人工智能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的大变革已经箭在弦上,而语言教育则有可能成为变革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国际中文教育界应该认真研究这一发展形势,大胆改革传统模式,做到四个“充分”,为拥抱国际中文教育的人工智能时代做好准备。一是充分抓住人工智能给国际中文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对于国际中文教育而言,有“危”有“机”,而“危”是次要的、相对的,“机”是主要的、绝对的。
出处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1-315,共25页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基金
课题项目号:22YH31ZW,项目名称“美国高校中文教育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的策略、路径研究与支撑平台建设”,项目号:20&ZD311。
作者简介
刘利,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教授;史中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部副主任、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副会长;崔希亮,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北京语言大学前校长、教授;笪骏,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中文项目负责人;田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中文项目主任、博士;梁霞,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学教授、美国中文教师学会会长;谢小庆,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郦帅,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世界语言与文化系本科项目主任、中文项目负责人;王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高级讲师、美国中文教学学会常务理事;陈丽霞,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教育管理处处长、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杜京喆,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专职教师;李佩泽,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小龙,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运营及市场总监;史金生,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劲松,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专家;萧峰,美国加州波莫纳学院亚洲语言系副教授、中文项目负责人;饶高琦,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胡星雨,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