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青年群体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其结果效应——基于内部动因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35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esult Effect of Youth Group’s Digital Hoarding Behavior——Based on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Perspec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是契合数字社会发展的产物,但现有研究对其关注较少,对数字囤积形成的机理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效应尚不清楚。通过质性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数字囤积行为表现为囤积渠道多元但社交媒体占据主流,囤积内容丰富且杂乱,囤积主体既是资源占有者又是分享者,囤积者对数字物存在情感依恋,将其视作自我的延伸。兴趣习惯、自我驱动、错失焦虑和强迫型人格特质是青年群体进行数字囤积的关键内部动因。数字囤积行为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存在两面性,部分青年通过数字囤积构建起自身资源库,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另一部分青年在失度的数字囤积中陷入信息过载的窘境,出现自我损耗和心理压力等负面问题。青年群体应从数字物的“保存-管理-利用”维度提升自我,避免被过载的数字物“俘获”。
作者 刘天元 贾煜 Liu Tianyuan;Jia Yu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China Youth Stud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数字技术重塑乡村社会的效果评价与路径优化研究”(批准号:22CSH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刘天元,武汉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贾煜,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43

共引文献92

引证文献35

二级引证文献8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