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利益驱动、制度形塑与意识形态规训: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社会机制 被引量:6

Interest-Driven, Institutional Shaping and Ideological Discipline:the Social Mechanism of Political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古今中外,任何政治统治的有效维系和巩固发展,都需要有政治认同的支撑,即赢得广大民众的广泛肯定、认可和支持。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所属政治体系产生的一种同向性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的有机统一,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及社会环境。在其生成与变迁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调节形式,构成政治认同的社会机制。它主要包括利益诱导、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规训、政治治理、政治文化、社会资本、政治心理等方面。就社会结构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等基本形式而言,利益需求、制度规则和意识形态是政治认同形成的最基本的社会要素。因此,政治认同的社会机制主要有利益需求驱动机制、制度规则形塑机制、意识形态规训机制等方面。其中,利益需求驱动机制是根本动力,制度规则形塑机制是重要保障,意识形态规训机制是思想基础。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建设,必须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其社会机制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民众的利益认同;坚持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夯实民众的制度认同;坚持以话语权建设为重点,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众的价值认同。
作者 胡建 Hu Jian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8期31-37,共7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研究”(21X KS002)。
作者简介 胡建(1979-),男,四川泸州人,法学博士,教授,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认同与执政党建设。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7

共引文献234

同被引文献14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