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唐代鸿胪寺译语人制度探究及对外交口译人才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

A Study on the Tang Dynasty's Honglu Temple Interpreter System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Management of Later-generation Diplomatic Interpret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唐代鸿胪寺译语人制度作为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外事口译人才培养及管理制度,对后世的外交口译人才管理具有重要启示,然而翻译理论界对此关注不足。本文从翻译政策视角出发,通过追溯唐朝的翻译政策,阐释鸿胪寺译语人制度的设立背景,进而刻画出译语人的礼宾接待、军事沟通、外部信息收集、外交斡旋等主要职能及贡献,并指出该制度存在人才选拔缺乏统一标准、人才培养不成体系、品阶低下及升迁渠道狭窄、对译语人的管控及惩罚过于严苛等局限,以期为当今外交口译人才管理带来启示。
作者 张慧玉 闻游欢 Zhang Huiyu;Wen Youhuan
出处 《民族翻译》 2022年第3期54-62,共9页 Minority Translators Journal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创业要素匹配视角下创业话语的形成过程与作用机制研究”(718721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慧玉,女,汉族,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政策、翻译教育;闻游欢,女,汉族,外交学院英语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政策、口译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13

共引文献2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