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阿特巴赫教授认为:当前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正面临危机,其中部分危机在新冠疫情暴发前已经显露;疫情正导致全球学生流动下降,尤其是中美关系恶化将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潮;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严峻挑战。阿特巴赫对疫情可能带来的国际化影响总体持乐观态度。他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各种挑战可以通过“在地国际化”等途径予以部分化解,疫情也为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过度商业化的国家提供反思和转型的机会。进入后疫情时期,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格局将可能发生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将可能占据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更重要的位置。中国和美国都要调整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针;中国应该降低对美依赖,面向欧洲开辟学术人才流动新通道。
出处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38,共8页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带一路’学术人才向中国流动的开放式‘推-拉模型研究--人工智能方法的运用’”,项目编号:71774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政府奖学金能否提升来华留学生质量?--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一带一路’国家因果推断”,项目编号:71974012。
作者简介
刘进(1985-),男,江苏东海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争端预防和解决研究院研究员,兰州大学格鲁吉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北京,100081;高媛(1985-),女,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墨尔本,3084;Philip G.Altbach,男,美国芝加哥人,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创始主任,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著名学者,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Hans De Vit,男,荷兰人,美国波士顿学院终身教授、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主任,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著名学者,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波士顿,02467。Email:catherineyuanga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