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郭沫若颇具代表性的历史剧,《屈原》自诞生以来就在国内舞台上引发了轰动效应,对剧本的研究也一直为国内学界关注。不仅如此,《屈原》还是域外最受欢迎的郭沫若作品,迄今产生了18个外语语种的译本,而且在六个国家多次公演。《屈原》在域外较为广泛的接受与传播,自然跟当时成立的新中国急于跟世界各国建立文化联系这一政治症候不无关系;但同时也应看到,对《屈原》本身文学价值和审美维度的探究也是国内外郭沫若研究的组成部分。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20年第2期44-49,共6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项目“创造社作家群落与德语文学之关系构建研究”(GY2018A01)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从郭沫若的德语文学翻译和德语世界的郭沫若看巴蜀学人与德国文化场域的双向关系”(15YJC740024)。
作者简介
何俊(1979-),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