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民众在新冠肺炎疫情不同阶段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征和时间进程特点,对2020年1月29日—3月3日5周间6278名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求助者采用心理健康症状量表(SCL-90)进行了在线评估。疫情期间民众心理症状的各因子均分和阳性症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疫情期的参照水平;女性、所在社区有人感染、自身有疑似症状等群体的心理症状均值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群体。5周时间里SCL-90各因子均值降低了3%—6%,每周的时间进程在心理症状减轻变化中起1%—3%的解释作用。SCL-90的9个因子各自的均值均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其中,焦虑症状减轻最多,时间进程在焦虑反应减轻变化中起3%的解释作用,属中效应;敌对情绪变化最少,时间进程在敌对情绪减轻变化中起1%的解释作用,属小效应;抑郁、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在各阶段均表现较突出。疫情期间民众心理反应可能经历恐慌期、防御期、适应期和恢复期。恐慌期的突出心理症状是直接由疫情引起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防御期的主要心理症状是由居家隔离等现实压力引起的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等。
作者
苏斌原
叶苑秀
张卫
林玛
SU Bin-yuan;YE Yuan-xiu;ZHANG Wei;LIN Ma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94,共16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广东省普通高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研究项目“基于微信平台‘分级-分流-分区’的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探索——来自疫情下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求助数据分析”(2020KZDZX1066)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及精准干预:基于潜在剖面分析和生态瞬时评估”(2018JKSJD77)。
作者简介
苏斌原,广东怀集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叶苑秀,广东梅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助理研究员;通讯作者:张卫,河南驻马店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应用研究中心教授;林玛,浙江台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