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整理及现代性转换问题 被引量: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阐释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在借鉴西方阐释学理论资源的同时,中国阐释理论资源的现实价值和当代意义值得重视。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虽有已经成型的思想体系,更多的是偶然的、断裂的碎片化阐释实践案例。中国阐释学的本体论有其意义的源头和构成:由"言意之辩""名实之辩"引发的主客体关系探索,以及被意识支配的话语建构的行为和动机,发展出多种传统阐释模式:一是重辨析、考证、注疏和版本清理研究的"实证式阐释";二是以尚意、尚味、尚趣和尚情为旨归的"体悟式阐释";三是以感知、心解和"不立文字"为理解方法的"心证式阐释"。中国阐释学理论资源的现代性转换,有必要吸收西方阐释学优秀成果,外史与内史结合,在丰富的文献史料资源上进行细致的筛选、分离,使阐释学资源独立出来,用历时性表现和证明阐释学的共时性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建构中国阐释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作者 卓今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作者简介 卓今,文学博士,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6

同被引文献24

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