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学阐释学的历史化与功能性指向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学阐释学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理论词语,还未完全形成成熟的理论或方法,尽管近十年来它一直是学术热点,但它仍处于探索和建构过程之中。中国的文学阐释学研究要向前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末,三十多年来,中国学界对文学阐释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准备方面从未间断过。然而在研究实践中,文学阐释学与总体性的阐释学或哲学阐释学常常混为一谈,文学阐释学需要以文学为原点进行专门的方法论和本体论研究。文学阐释学的学科规定性,传统阐释理论资源的整理及现代性转化.
作者 卓今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3,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批准号:19ZDA262)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7

  • 1汤一介.辩名析理:郭象注《庄子》的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8(1):45-51. 被引量:20
  • 2严修.批判高本汉和胡适对吾我、尔汝的错误论点[J].人文杂志,1959(2):37-43. 被引量:3
  • 3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41页.
  • 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 6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8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8、119页.
  • 9J希利斯·米勒 郭英剑等译.《重申解构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78、203、275页.
  • 10弗洛伊德:《释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共引文献797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