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跨学科的哲学方法,唐·伊德通过对利科现象学的合理解读成功地建立了后现象学流派,这一解读的合理性不仅体现在准确地抓住了利科解释学中的方法特征,而且也给后来他自身的物质化转向提供了哲学根据;但是这种解读也错失了对记忆现象的阐述。这种错失的内在原因是知觉优先性的预设导致的结果,其外在原因是对技术体验和科学解释等问题的关注。此外,这个错失是必然性的错失。利科本人也经历了忽略记忆和重视记忆的过程,在保罗·利科那里,记忆是作为抵抗理性反思傲慢的武器存在,呈现了遗忘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通过发现伊德的错失可以让技术现象学获得与经典现象学进行有效融合、构建记忆现象学谱系以及获得应对构建人工智能哲学不可缺少的基础概念。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1,共8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智能革命与人类深度科技化前景的哲学研究”(17ZDA028)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据记忆的伦理研究”(2017BZX004)成果
作者简介
杨庆峰,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复旦大学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