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药作用分子机制研究新策略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药物靶标是药物治疗疾病的桥梁,是创新药物发现的源头。中药成分复杂,单味药或中药复方均是多成分共同作用于多靶点、多途径产生药效,其作用机制难以精确阐述。现代药学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是基于对靶点和受体的作用,不适合中药的复杂体系。近年来,多成分多靶点、组合靶点、组分中药等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提出,从不同侧面描述了中药作用的特点,但仍不能反映中药的整体作用。由此,我们首次提出“药靶组学(Targetomics)”这一概念,即通过多组学融合等各种手段鉴定人体可用于药物作用并改善健康的所有效应分子的集合。以“明星”中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药靶组学”策略的指导下产出多药物作用于多模型动物不同时间点的多组织多组学数据,构建考虑结构和功能的药物作用动态分子网络,应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多组学数据融合等生物信息学技术识别中药作用的功能分子群及其相关通路和网络的变化规律,并对潜在“药物靶标”进行验证。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靶标多样性并经过验证的药物“药靶组”,为中药作用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新途径。同时将这些药物多组学数据与疾病组学数据相融合并进行有效对接,也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重要靶点、用药指导等信息,为药物的快速研发提供方向。
作者 王升启
出处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7-647,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830101)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王升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主要从事分子诊断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求是”杰出青年奖,是首批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兼任全军传染病分子诊断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核酸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反义核酸1类新药临床研究批件;获医疗器械注册证书61项(国家24项,军队37项),多项为首次获批;在Nat Microbiol,Nucleic Acid Res和Gut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460,SCI他引1500余次,E-mail:sqwang@bmi.ac.c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95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13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