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传统孝道的变迁与转型期新孝道的建构 被引量:13

The Chang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Filial Piety in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传统社会的孝道具有长幼尊卑有别的无条件、权威性行孝和时空绵延的全面性行孝两大特征,农耕文明时代的小农经济、不平等的专制体制、流动性低的封闭社会、利他的集体文化、神秘的鬼神信仰为传统孝道提供了合法化基础。在社会转型期,工业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经济基础,民主化弱化了传统孝道的政治基础,流动性增强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时空基础,个体化动摇了传统孝道的文化基础,世俗化淡化了传统孝道的智识基础。对于社会转型期的传统孝道变迁走向,学术界形成了传统孝道式微论、韧性论与转型论三种代表性观点。与其说传统孝道已然式微或传统孝道仍具韧性,不如说传统孝道实现了转型。在孝道转型背景下,新孝道的建构应致力于:摒弃薄养厚葬,崇尚厚养薄葬;现实空间行孝与虚拟空间行孝并重;以父母需求为导向,量力而行行孝;摒弃权威性无条件性孝道,崇尚平等性互惠性孝道。
作者 田北海 马艳茹 Tian Beihai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111,共11页 Study and Practice
基金 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级科技人才培育项目”《大流动背景下的社会治理研究》(课题编号:2662015PY106)
作者简介 田北海,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0;马艳茹,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4

二级参考文献581

共引文献2579

同被引文献357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