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能源约束下产业结构优化路径探讨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对能源约束下的南通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进行探讨,认为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能源消耗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其必由之路,具体措施包括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按限制整合与提高的原则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优化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等。
作者
林珊珊
机构地区
南通大学商学院
出处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第2S期47-48,共2页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基金
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能源约束下南通市产业结构的生态发展路径选择
项目编号:09CNT010
关键词
能源约束
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
服务业
分类号
F4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62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1
林珊珊.
南通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工业能耗统计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10,29(9):122-125.
被引量:2
2
林珊珊.
南通市工业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0,0(5S):23-24.
被引量:1
3
何德旭,姚战琪.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
.中国工业经济,2008(5):46-56.
被引量:227
4
欧晓万.
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与短期约束[J]
.统计与决策,2007,23(14):68-71.
被引量:10
5
史丹,张金隆.
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能源消费的影响[J]
.中国能源,2003,25(6):37-39.
被引量:13
6
路正南.
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能源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16(12):53-55.
被引量:97
7
史丹.
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J]
.中国工业经济,1999(11):38-43.
被引量:139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喻桂华,张春煜.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
.当代经济科学,2004,26(5):9-13.
被引量:129
2
姚战琪,夏杰长.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5,28(1):58-67.
被引量:255
3
顾乃华.
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
.财贸经济,2005,26(4):85-90.
被引量:83
4
石忆邵,徐建华.
南通市服务业发展机遇与战略重点[J]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3):50-55.
被引量:2
5
刘满平,朱霖.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供给、消费的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能源,2006,28(1):11-14.
被引量:17
6
刘满平.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J]
.宏观经济管理,2006(2):24-27.
被引量:28
7
任艳玲,原鹏飞.
中国工业生产率水平与变迁——基于DEA模型的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6,22(4):66-69.
被引量:6
8
庄宗明,孔瑞.
美国制造业变革的特征及其影响[J]
.世界经济,2006,29(3):90-96.
被引量:10
9
周毅,明君.
中国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
.学术研究,2006(8):25-33.
被引量:16
10
史丹.
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0):49-58.
被引量:348
共引文献
462
1
许晨曦,董启琛,许江波.
自贸区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管理评论,2023,35(2):38-51.
被引量:13
2
叶鹏.
论水电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
.人民黄河,2024,46(S01):146-147.
3
王大永.
神华煤制油二期项目市场调查与预测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21,47(10):13-16.
4
高奥蕾,张华,倪昌城,乔洪洋.
基于面板数据的部门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0(6):4-12.
被引量:2
5
付一婷,刘金全,张龙.
我国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基于2000—2019年数据的混频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
.经济纵横,2021(4):62-70.
被引量:5
6
陈小强,袁丽华,宋长青,程昌秀,王翔宇,梁晓瑶,王元慧,曹丹萍,易红.
人文地理研究中时间阶段划分的量化工具与应用[J]
.经济地理,2021(1):21-29.
被引量:8
7
薛晨浩.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保定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19):25-26.
被引量:1
8
徐伟呈,周田.
互联网技术进步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与实证[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19(4):96-123.
被引量:6
9
胡欢欢,刘传明.
科技金融政策能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国际金融研究,2021(5):24-33.
被引量:82
10
李雪敏,李同宁,李道政,马文琪.
内蒙古县域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耦合协调关系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7):27-37.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16
1
王立猛,何康林.
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中国环境压力的时间差异——以1952—2003年能源消费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862-869.
被引量:61
2
于峰,齐建国.
开放经济下环境污染的分解分析——基于1990~2003年间我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J]
.统计研究,2007,24(1):47-53.
被引量:63
3
曾波,苏晓燕,李传平.
我国能源消费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关联分析[J]
.中国环保产业,2007(5):29-33.
被引量:10
4
赵进文,范继涛.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7,42(8):31-42.
被引量:305
5
王姗姗,徐吉辉,邱长溶.
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边限协整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69-73.
被引量:21
6
李影,沈坤荣.
能源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能源“尾效”的计量检验[J]
.经济问题,2010(7):16-20.
被引量:18
7
于雪霞.
低碳时代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J]
.资源与产业,2011,13(4):139-143.
被引量:11
8
史亚东.
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差异分析——以人均消费作为减排门限的实证检验[J]
.经济评论,2011(6):121-129.
被引量:17
9
汪明.
我国环境质量和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J]
.江苏商论,2012(4):158-160.
被引量:1
10
向勇.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3):213-21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刘志雄.
能源消费是否引起环境污染?——基于我国1991~2011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
.生态经济,2015,31(3):19-24.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韩楠.
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J]
.中国科技论坛,2016(10):53-58.
被引量:5
2
王美霞.
雾霾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3):37-47.
被引量:12
3
唐登莉,李力,洪雪飞.
能源消费对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7,37(7):1697-1708.
被引量:21
4
刘冰,孙作人,孙华臣.
消费总量控制下的能源空间配置路径及优化策略[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96-106.
被引量:6
5
宋杰鲲,梁璐璐,康忠燕,韩文杰.
中国省域EAC控制目标协同分配——基于改进集中DEA模型[J]
.技术经济,2019,38(3):88-96.
被引量:2
6
陆文聪,谢昌财.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地区清洁生产意愿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9,39(18):6880-6888.
被引量:4
7
张虎,周楠.
能源效率对环境表现影响的区域差异[J]
.数量经济研究,2019,10(3):121-139.
被引量:4
8
方时姣,赵平平.
人口老龄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贵州商学院学报,2019,32(4):69-78.
被引量:3
9
汤瑞丰,锁箭.
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关系管理研究——基于区域的模型分析[J]
.生态经济,2021,37(5):185-191.
被引量:5
10
樊轶侠,徐昊.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能带来经济绿色化吗?——来自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经济问题探索,2021(9):15-29.
被引量:82
1
赵玉文.
我国光伏产业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
.太阳能,2004(3):4-6.
被引量:2
2
陈月明,吴林才,曾晓安.
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发展对策[J]
.中国财政,1996(2):35-38.
3
任丽芳,黄诗鸿,陈明.
从能源科技看能源可持续发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1):128-130.
被引量:2
4
李星洲,徐全芝,车西亮.
山东省能源消耗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77-79.
被引量:2
5
庄亮,蔡松.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探讨[J]
.民营科技,2015(1):55-55.
被引量:5
6
2006年建材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1.35%[J]
.中国建材资讯,2007(6):65-67.
7
未来五年中国能源发展方向与重点[J]
.水泵技术,2014,0(6):49-50.
8
本刊评论员.
让“能效倍增”成为转型发展的助推器[J]
.中国石化,2016,0(10):5-5.
被引量:1
9
赵丽芬.
日本工业化进程与能源消耗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25-26.
被引量:2
10
欧盟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步伐[J]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0(S2):37-37.
中国集体经济
2011年 第2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