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所传递的暴力信息,我们称之为传媒暴力。社会化指个人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作者
李爱芹
机构地区
南京河海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02年第2期20-21,共2页
Youth & Juvenile Research
关键词
青少年社会化
传播活动
媒介组织
青少年犯罪
信息生产
媒介人物
媒介文化
社会传播
交互作用
社会人
分类号
G63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陈舒平.
电视节目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浅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1):36-38.
被引量:15
2
徐建,肖建国.
21世纪中国青少年法律保护的走向[J]
.当代青年研究,1996(3):1-2.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26
1
李小利.
传媒非正面校园新闻报道的特点及心理因素分析[J]
.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0(11):59-60.
2
孙召路.
论转型时期犯罪青少年的思维误区及其矫正[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4):54-57.
3
梅平乐,杨永刚.
影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J]
.开封大学学报,2004,18(4):30-32.
被引量:6
4
李晓蓉.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的对策[J]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4):66-68.
5
李爱芹.
传媒暴力与青少年社会化[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6):4-6.
被引量:2
6
张千山.
试论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J]
.当代青年研究,2000(6):9-11.
被引量:6
7
于红梅.
校内传媒的育人功能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8):219-221.
8
陈自清.
论大众传媒的德育功能[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66-70.
被引量:17
9
李锡海.
暴力文化与暴力犯罪[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2):52-59.
被引量:25
10
华红安.
李冰心血凝铸都江堰[J]
.陕西水利,2006(3):42-43.
同被引文献
15
1
胡建成,胡红宇.
让媒介色情远离孩子[J]
.中国保安,2002(1):21-23.
被引量:8
2
周建明.
西方传播媒介与未成年人保护[J]
.国际新闻界,1997,19(4):14-17.
被引量:6
3
刘复唐,贾思.
略论教育时空观的演变——从传播媒介的发展看大教育观[J]
.教育学术月刊,1992(1):27-29.
被引量:1
4
曹华,王雅春.
试析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14-17.
被引量:3
5
吕刚.
传媒暴力: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J]
.当代青年研究,2000(6):12-14.
被引量:2
6
陈舒平.
电视节目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浅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11):36-38.
被引量:15
7
罗以澄,詹绪武.
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和素养教育[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3):362-367.
被引量:21
8
高雪玉.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负面影响及改进对策[J]
.青少年研究,2005,5(4):19-20.
被引量:6
9
王新宝.
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10):67-67.
被引量:3
10
王世永.电视信息传播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J]阴山学刊,2000(02).
引证文献
3
1
王春娥.
媒介及文化市场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69-70.
2
张文飞.
传媒中暴力镜头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
.党政干部学刊,2018(2):71-75.
被引量:2
3
赵红芳,刘世斌.
电视媒体对青少年女性的影响[J]
.新闻战线,2016,0(7X):121-12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赵佳璐.
新媒介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研究[J]
.传媒论坛,2022,5(15):40-42.
2
苏荣安.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问题”探究及应对策略[J]
.黑龙江科学,2021,12(12):154-155.
1
李爱芹.
传媒暴力与青少年社会化[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6):4-6.
被引量:2
2
尚蔚然.
试论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对策[J]
.新闻传播,2016(11):72-73.
被引量:1
3
赵鹏,焦信敏.
互联网对青少年社会化消极影响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探析[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3):104-107.
被引量:1
4
袁霞.
试论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2):110-112.
被引量:6
5
刘丽,蒋丰.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J]
.青年与社会,2013(1):147-148.
6
王韶华.
加强青少年社会化引导,促进网络道德教育[J]
.职业圈,2007(12S):83-84.
被引量:1
7
张酉水.
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地位与作用[J]
.中国高教研究,1991(1):53-59.
被引量:2
8
孟惠娟.
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贯穿[J]
.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0(2):146-146.
9
蔡正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索[J]
.皖西学院学报,2016,32(1):23-27.
被引量:3
10
冯生尧.
传媒暴力的危害与防治[J]
.小学德育,2003(5):5-6.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