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文字学、中医情志学说及现代心理学多角度对"悲"进行释义并解析其内涵,并对"悲"进行了如下定义:"悲"是由分离、失去所爱(丧失)或所追求的愿望破灭(挫折失败)而引起的一种情绪反应与体验。中医情志论强调情志与脏腑间的关系密切,故从气机与脏腑学说对"悲"与脏腑功能活动关系进行释义。基于此,论述了"悲"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了解"悲"的致病性,发挥"悲"的治病性,可提高临床疗效也为中医情志学说发展提供新思路。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74-1675,共2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403501)-"喜胜忧"调节抑郁症患者负性认知偏向的神经机制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预探索项目(7163236)-"喜""忧"激活"五态人"情志体验的脑电差异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2249)-中医人格特征"阴""阳"属性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李志荣(1991-),女,山东东营人,医学硕士,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通讯作者:杨秋莉(1961-),女,天津人,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Tel:010-64093380,E-mail:yql12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