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抑郁相关失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抑郁相关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疏肝调神针刺组和非穴位浅刺组,每组40例。疏肝调神组取针刺双侧百会、印堂、合谷、太冲、神门、三阴交、安眠,肝俞、心俞埋针;非穴浅刺组取百会旁、印堂旁、合谷旁、太冲旁、神门旁、三阴交旁、安眠旁,均为各穴水平向左旁开0.5 cm,针身刺入穴位皮肤浅层0.2~0.3 cm,且进针后不行任何手法,心俞旁、肝俞旁埋王不留行籽;2次/w,持续8 w,共16次。观察两组针刺前、针刺4、8 w和随访4 w时的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改善情况。结果疏肝调神组1例因针刺后头痛、3例因疗效不能达到预期退出研究,实际纳入36例受试者;非穴浅刺组6例患者因疗效未达预期值而退出,实际纳入34例。疏肝调神针刺组PSQI在治疗4、8 w较治疗前降低(P<0.05),并且在随访4 w时评分基本维持在治疗8 w水平(P>0.05);HAMD治疗4、8 w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随访4 w时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浅刺组PSQI在治疗后8 w较治疗前下降(P<0.05),在随访4 w较治疗8 w时有上升趋势;HAMD在治疗4、8 w时较治疗前降低(P<0.05),随访4 w时升高。疏肝调神组在治疗各时点PSQI、HAMD总分均较非穴浅刺组降低显著。基于PSQI和HAMD减分率的疗效提示疏肝调神针法可提高睡眠效率和抗抑郁疗效。结论疏肝调神针刺法和非穴浅刺组可改善抑郁相关失眠患者的PSQI、HAMD总分,但前者较后者起效更快更显著更持久。
出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3837-3839,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金 广东省科技项目(No.2013B032500008 2014A020221079)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罗丁(1985-),女,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针刺抗抑郁的机制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符文彬(1963-),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抑郁症及痛症相关疾病的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0

共引文献105

同被引文献251

引证文献18

二级引证文献2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