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技术在中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和扩散具有重要的效率和福利含义。本文通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数据,结合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研究干中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收敛的影响。在运用Olley-Pakes(1996)和Levinsoh-Petrin(2003)半参数方法纠正了传统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算方法中常见的联立性与选择性偏差的基础上,本文发现(1)干中学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企业异质性:企业同技术前沿的技术差距越大,干中学效应越大。这样,本文就在干中学的统一视角下同时解释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上述发现对不同的计量方法都很稳健。
出处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0,共21页
World Economic Paper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08BJL013)
湖南省教育厅基地开放重点课题(10K060)
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比较优势
产品内分工与开放经济的结构调整"(06ZC61)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专项课题(JWXK-1400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085工程"重大攻关项目(Z085-14105)资助
作者简介
熊瑞祥,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E-mail:xrx-1@163.com,通讯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武东路57号复旦大学北区学生公寓113号楼501室,邮政编码:200433,手机:13651638583
李辉文(通讯作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区域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E-mail:leeleel@126.com,通讯地址:上海市文翔路1900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郑世怡,美国华盛顿大学文理学院,E-mail:lazyshine@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