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德”义新解 被引量: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德"是先秦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范畴。关于"德"的含义历来解释甚多。本文在梳理了对先秦之"德"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德"的造字本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德"观念源于上古人们的"能力"崇拜,"德"字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政治控驭能力"的需要。"德"之初义就是"政治控驭能力"和"权威影响力"。从德的字形结构、音韵训诂和文献用例等方面可以证明德字是古代君王通过"巡省"方式树立自己的权威影响力的反映。
作者 孙董霞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9,共5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作者简介 孙董霞(1975-),女,甘肃秦安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美)倪德卫:《儒家之道:中国哲学之探讨》,周炽成,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 2闻一多.古典新义·周易义证类纂[M].闻一多,全集(第二卷)[C].北京:三联书店,1982:41.
  • 3李玄伯.中国古代社会新研[M].上海:开明书店,1949:47.
  • 4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 5刘桓.殷代“德方”说[J].中国史研究,1995(4):93-98. 被引量:11
  • 6考林顿:《美拉尼西亚人》(TheMelanesi-ans),牛津,1891,第118页;.
  • 7(日)小仓芳彦.《左传》中的霸与德--“德”概念的形成与发展[A].刘俊文编,许洋,主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七辑)[C].北京:中华书局,1993:78-79.
  • 8斯维至.关于德字的形义问题——答何新同志[J].人文杂志,1983(5):86-88. 被引量:10
  • 9晁福林.天地玄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M].成都:巴蜀书社,1989:138-139.
  • 10郭沫若.金文丛考·周彝中之传统思想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33-39,33,33.

共引文献66

同被引文献85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2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