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屠格涅夫阶级论的虚无主义与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虚无主义问题最初来自德国,是现代化晚发的传统深厚的大国,受到西方现代化文明传入,自身传统受到现代文明冲击后,对于现代文明哲学基础的反思和质疑。不同于德、俄两国的是,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深厚的大国,加之地理区位和历史原因,中国现代化文明要更加的晚发。同一时间,德、俄两国的虚无主义问题已经开始暴露。中国走现代化道路也无可避免。中国关于虚无主义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过德国的马克思和俄国的屠格涅夫的影响。然而,用屠格涅夫和马克思的阶级论应对当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虚无主义问题也出现的瓶颈。上个世纪初的“科玄论战”与现下的诸多社会问题与虚无主义密切联系,中国的现代化出路在何处,是否能采用文明论等其他角度面对中国的虚无主义,是我们需要深思也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者 肖语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
出处 《青年与社会(中)》 2014年第5期322-323,共2页 Youth and Socie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0

  • 1郭汉民,张力军.关于科玄论战的几个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1999(1):69-73. 被引量:3
  • 2李秋丽.现代化视野中的“科玄论战”[J].理论学刊,2004(8):31-34. 被引量:2
  • 3[伊朗]拉明.贾汉贝格鲁.柏林谈话录[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 4[俄]屠格涅夫.前夜父与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 5[德]沃尔夫.勒佩尼斯.何为欧洲知识分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 6[俄]屠格涅夫.关于《父与子》[A].屠格涅夫文集.第6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 7朱宪生.屠格涅夫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157.
  • 8[法]亨利.特罗亚.屠格涅夫[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 9海德格尔.2002年.《尼采》,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
  • 10陀思妥耶夫斯基;张羽.乌托邦的历史观[A]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354.

共引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