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类型学视角: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分化和乡村振兴重点 被引量: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提起中国农村,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小农经济、同质性文化、紧密的联系与强烈的社区认同,在既有文献中用来概括农村社会的术语是“小传统”、“俗民社会”。伴随当代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人们更多地是联想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人口的“空心村”。 Lu Fu-ying and He Hua-tong examine the track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transformation in suburban villag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Essentially,it is a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urban-rural du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system.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resistance",Luo Shi-dong and Zhao Xu-dong call for a full recognition and consideration of farmers’ own needs and perception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ology,Liu Hua-qin explores the key points of rural social different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作者 刘华芹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7-173,共7页 Hebei Academic Journal
基金 2015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社区资本与农村城镇化的现实路径研究》(TJSR15-004)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乡村振兴 中国农村 社区分化 类型学 农村社会 中国工业化 “空心村” new era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作者简介 刘华芹(1974-),女,山东招远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乡村社会和网络人类学研究。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104

共引文献1641

同被引文献335

引证文献16

二级引证文献1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