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程内容: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
被引量:18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7-89,共3页
Jiangsu Higher Education
共引文献32
-
1杨文焕,于玲红.高校工程实践改革探讨[J].职大学报,2009(4). 被引量:1
-
2刘春惠.高等工程教育的两个主要问题: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15-20. 被引量:7
-
3姜艳萍,程永波.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实施模式的基本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8):131-133. 被引量:4
-
4邱捷,胡增存.国外著名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教育剖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6):76-79. 被引量:18
-
5赵婷婷,雷庆.课程综合化: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2):32-36. 被引量:54
-
6张红.高校开设选修课初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2):18-19. 被引量:3
-
7王伟国.关注社会资本 推进和谐发展[J].电力技术经济,2005,17(3):1-4.
-
8王淑云.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126-128. 被引量:2
-
9廖才英.转变教育观念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先导[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3):10-13. 被引量:2
-
10王振芳,张长桥,任晓红.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工程特色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2):98-99.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89
-
1姒刚彦,黄志剑.BFS两次检验的介绍与结果对比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14(1):76-79. 被引量:36
-
2姜美玲.课程改革情境中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对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的叙事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4):97-105. 被引量:14
-
3陈晓飞.日本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素质教育[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92-93. 被引量:4
-
4胡华南.高校课程改革应遵循几个原则[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4):106-107. 被引量:11
-
5徐银燕.赫尔巴特学派的整合课程思想及其对当前我国整合课程的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2):14-20. 被引量:5
-
6母小勇,谢安邦,阎光才.论构建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创新课程体系之理念[J].教育研究,1999,20(11):15-20. 被引量:51
-
7王根顺,饶慧.关于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1):80-84. 被引量:22
-
8张华.论课程实施的涵义与基本取向[J].全球教育展望,1999,29(2):28-33. 被引量:74
-
9丁康.面向21世纪的美国大学课程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1995(6):29-33. 被引量:16
-
10沈理彪.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江苏高教,1994(5):58-6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8
-
1吕思为.浅议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242-243. 被引量:3
-
2范树成.21世纪初叶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建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15-20. 被引量:17
-
3丁长江,李政,李宏斌,徐家宁.整合实验化学课程内容 创新实验化学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91-94. 被引量:11
-
4吕思为.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5):83-84. 被引量:34
-
5施莉.蔡元培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6):19-22. 被引量:1
-
6白宗新.发达国家大学课程改革趋势[J].教育探索,2007(1):120-121. 被引量:20
-
7王艳,甘华成.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5):109-110. 被引量:3
-
8李秀娟,宋晨.形体整合内容对女大学生柔韧性及心境状态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2):69-72. 被引量:4
-
9李秀娟,宋晨.高校女生形体课程整合内容体系构建与实践[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6):66-69. 被引量:5
-
10陈金凤.当代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研究文献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9(6):7-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28
-
1李壮成,黄明东.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价值、逻辑与路径[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3-86. 被引量:29
-
2周琦.跨学科课程研究现状、特征与展望——基于CNKI文献的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4,40(7):73-79. 被引量:2
-
3丁长江,李政,李宏斌,徐家宁.整合实验化学课程内容 创新实验化学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91-94. 被引量:11
-
4曹辉.新时期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0(2):71-73. 被引量:6
-
5张国琼.课程教学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8(Z1):97-98. 被引量:1
-
6李志刚.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6(1):32-34. 被引量:7
-
7张永莉.航空公司收益管理课程的专题化、综合化、实践化[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30(4):57-60. 被引量:4
-
8沈有禄,于小淋.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硕士课程设置改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S1):198-201. 被引量:6
-
9蒋恕,王华.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高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S1):168-169. 被引量:3
-
10李瑞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几个观点[J].传承,2009,0(20):60-61.
-
1叶纯芳.浅谈对话教学在德育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8):51-51.
-
2田玉秀.《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教学思路探索[J].赤子,2015(8):330-330.
-
3陈咏.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型的实践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3):115-117. 被引量:5
-
4林玉忠.思想政治课凸显生活逻辑课堂教学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24(3):81-84. 被引量:5
-
5郑全银.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2(23):178-179. 被引量:1
-
6张尔东,于广艳,刘玉兰,邹存芝,白娜.基于“三对接”的EDA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6(2):43-43.
-
7郭立东.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2(33):320-320.
-
8李慧.创建精品课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石油教育,2009(6):38-40.
-
9邱晓飞.创建精品课程的实践及理论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8,24(5):70-72. 被引量:3
-
10刘芬,于兰芝.电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3(36):63-6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