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10年度“传播效果”研究综述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2010年度,国内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做以总结和梳理。从基础理论、受众心理、新媒体传播、对外传播等板块进行综述,对研究趋势进行展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
周巍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新闻传播》
2011年第5期173-174,共2页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传播效果
2010
研究综述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10级博士 上海200433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4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5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4
1
刘广卫,张允.
新疆阿勒泰地区少数民族受众广播电视传播效果研究[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18(5):37-39.
被引量:1
2
吴瑛,阮桂君.
中国文化在美国青少年中的传播效果调查——以匹兹堡地区孔子学院为例[J]
.学术交流,2010(10):201-205.
被引量:21
3
李金玲.
传播失效如何界定[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9):44-45.
被引量:3
4
张尔升,黄景贵,王勇,周欢.
企业社会责任报道的第三人效果研究——以金光集团APP为例[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1(9):109-114.
被引量:1
5
杨凯.
城市形象对外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J]
.东南传播,2010(8):46-47.
被引量:7
6
张晓东.
手机短信谣言的传播学解析——以山西“等地震”事件为例[J]
.东南传播,2010(8):70-72.
被引量:3
7
杨羽西.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国际话语权争夺——从“非典”到“7·5”事件的观念转变和效果提升[J]
.青年记者,2010(16):32-33.
被引量:5
8
郭庆利.
“个人创造舆论”——新兴网络传播技术对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J]
.网络与信息,2010,24(8):36-36.
被引量:1
9
唐乐.
传播与接受——不同媒介对大学生影响效果的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0(7):68-71.
被引量:5
10
禹卫华.
“第一人”效果:现状、问题与应用[J]
.国际新闻界,2010,32(7):33-37.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24
1
吴定勇.
“地球村”时代人际传播不可替代的旁证——基于北美企业商展传播现状的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85-187.
被引量:3
2
董天策.
传播机遇与媒体战略:以广州亚运报道为例[J]
.重庆社会科学,2008(3):61-63.
被引量:3
3
林之达,郭晴.
论传播效果的层级性[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48.
被引量:12
4
许佳音,沈祎,祖婕,夏倩.
上海市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调查报告[J]
.新闻记者,2004(12):43-45.
被引量:4
5
梅琼林.
架筑传播学方法论的桥梁——浅析拉扎斯菲尔德的经验主义研究[J]
.青年记者,2004(11):63-65.
被引量:1
6
谭英,蒋建科.
农业政策传播效果调查分析[J]
.中国记者,2005(6):88-88.
被引量:3
7
许浩.
信息时代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J]
.中州大学学报,2004,21(4):108-109.
被引量:27
8
谭英,蒋建科,陈洪.
不同信息传播渠道传播农业政策的效果及农户接受程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5,26(9):64-67.
被引量:30
9
刘佳.
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
.新闻记者,2006(3):61-63.
被引量:76
10
黄旦,李洁.
消失的登陆点——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符号互动论与传播研究[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3):14-19.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157
1
吴越,赵昱.
用“体验”联结世界——探索西安城市对外传播新路径[J]
.新闻传播,2020(19):4-6.
被引量:2
2
林航,江剑敏.
孔子学院海外文化传播的效果——基于中国茶、酒与药材出口的比较分析[J]
.文化产业研究,2020(3):201-213.
被引量:1
3
王珊珊.
媒介与网络融合在传播创新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8):86-87.
4
罗艺雪.
在美孔子学院教学文化活动情况探析[J]
.国际汉语文化研究,2021(1):89-100.
被引量:1
5
吴晓萍.
中国形象的提升:来自孔子学院教学的启示——基于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问卷的实证分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1):89-102.
被引量:49
6
邓君洋,郑敏.
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J]
.新闻世界,2011(1):80-81.
被引量:15
7
金春郊.
微博及其变体与博客差异之我见[J]
.新闻传播,2010(12):33-33.
8
陈力丹.
201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1,33(1):6-12.
被引量:2
9
王晓兰.
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综述[J]
.国际新闻界,2011,33(1):24-27.
被引量:21
10
董朝.
谁丑化了政府官员的形象——由“擦汗门”谈批评报道的重要性[J]
.青年记者,2011(4):23-24.
同被引文献
22
1
弗雷德.菲德勒,范东生.
大众传播效果的研究[J]
.国际新闻界,1981,3(3):30-33.
被引量:2
2
樊成.
论“读图时代”图片新闻的传播效应[J]
.新闻采编,2005(3):46-47.
被引量:15
3
王伟,房宝树.
给图片新闻以重要位置[J]
.新闻传播,2005(11):68-68.
被引量:2
4
郭力华.
试论受众的接受心理与传播效果[J]
.当代传播,2010(1):50-52.
被引量:21
5
田芬.
从“第三人效果”的角度透视“人肉搜索”[J]
.新闻爱好者,2010(2):75-76.
被引量:5
6
张放.
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框架、主导范式与多学科传统[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61-67.
被引量:14
7
寇斌.
影响高校校报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4):88-89.
被引量:4
8
黄朔.
媒介融合视域中微博多级传播模式探究[J]
.东南传播,2010(6):99-101.
被引量:36
9
唐乐.
传播与接受——不同媒介对大学生影响效果的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10(7):68-71.
被引量:5
10
禹卫华.
“第一人”效果:现状、问题与应用[J]
.国际新闻界,2010,32(7):33-3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4
1
邢雨晴,刘红翠,周瑞,鲍雪,杨紫瑶.
微博信息传播模式及其应用的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J]
.中国外资,2012(18):275-275.
被引量:7
2
张馨荷.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与趋势分析[J]
.东南传播,2017(5):108-110.
被引量:1
3
魏桅,向会立.
多层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型的稳定性和最优控制分析[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4,44(6):69-75.
4
董雪.
论图片新闻的传播要素及功能[J]
.品牌,2015(2):40-4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嵇海香,任南.
基于流行三要素的视频热度影响因素研究——以B站为例[J]
.知识管理论坛,2022(1):49-60.
被引量:2
2
赵蓉英,曾宪琴.
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分析[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3):58-63.
被引量:44
3
付璨,王子阳,赵佳敏,李启东,董晨曦.
在线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综述[J]
.东南传播,2018(10):108-111.
被引量:1
4
夏柳平.
电视新闻的网络时代涵义解读[J]
.新闻传播,2015(9):77-78.
被引量:2
5
夏柳平.
电视编辑艺术化初探[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6):101-101.
6
王锦尧.
整合新闻资源提升宣传合力——以辽宁省沈阳市级电视台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9):84-84.
被引量:1
7
梁昌明,李冬强.
基于新浪热门平台的微博热度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
.情报学报,2015,34(12):1278-1283.
被引量:13
8
柯赟.
新浪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效果预测[J]
.现代情报,2016,36(3):22-26.
被引量:14
9
田向国,肖林鹏,刘铁英,张小莉.
新浪微博信息传播路径阻碍因素分析及传播效果预测[J]
.情报科学,2016,34(5):91-94.
被引量:4
10
张花子,刘艺,崔文香.
物联网在国内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知识图谱[J]
.中国数字医学,2020,15(4):17-21.
被引量:6
1
袁永久.
近十年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述评[J]
.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5):10-13.
被引量:2
2
宋妮,李睿.
国内外手机图书馆系统研究综述[J]
.图书馆学刊,2013,35(11):126-129.
被引量:4
3
孙会清,杜鑫.
数字图书馆时代参考咨询工作的现状和未来[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18-19.
4
仇琛.
自助服务及其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影响[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1,21(2):3-5.
被引量:5
5
岳凯军.
我国图书情报界博客对比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06(8):21-24.
被引量:4
6
成家言.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功能刍议[J]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5):203-204.
被引量:4
7
宋卫.
浅谈新世纪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J]
.图书馆论丛,2001(4):47-49.
8
何芳.
图书馆地方特色数字文化资源与社交媒体的融合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7,39(4):49-52.
被引量:5
9
张洋.
媒体融合时代广告内容创造的问题与趋势[J]
.青年记者,2017(17):97-98.
新闻传播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