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03

On Several Issues Regarding the Productiv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与生产性的特点,对于这种生活中的文化,必须仔细区别和对待其生产性传承与生产性保护的问题。在进行生产性保护时,要避免过度开发,避免出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商业化、产业化、旅游化,并要坚持生产性保护的原生态原则、就地保护原则、政府扶持原则、技能传承原则。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characterized by livingness and productivity. For such culture alive,carefu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ductive inheritance and productive protection. Excessive exploitation should be avoided,and commercial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and tourism-oriented trend in the protection should be prevented. Meanwhile,principles such as giving priority to primitive ecology,protecting locally,granting government support,and passing down traditional skills should be adhered to in the productive protection.
作者 陈华文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1,共5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保护原则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ductive protection protection principle
作者简介 陈华文(1959~),浙江武义人,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院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教授。浙江金华,邮编:32100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邓谋优.中国遗产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世界遗产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S2):56-58. 被引量:5
  • 2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释义》,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东吴文化遗产》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9页.
  • 3张笃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看民间文化组织参与的重要性》,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03页.
  • 4贺学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本质与原则》,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0页.
  • 5张志勇.《众多专家学者呼吁--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注重生产性方式保护》,《中国艺术报》2009年2月13日.
  • 6苑利,顾军.《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应秉承的原则》,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 7安葵.《传统戏剧的生产性保护》,《中国文化报》2009年11月27日.
  • 8徐艺乙.《非遗保护:重新发现“手”的价值》,《东方早报》2009年2月16日.
  • 9陈勤建,周晓霞.《生活相生活场生活流--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整体原则》,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 10李伟.《茅台型酱香酒是怎样酿成的》[J].三联生活周刊,2009,.

共引文献248

同被引文献763

引证文献103

二级引证文献65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